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監管趨嚴背景下,國內“網際網路醫療第一股”平安好醫生迅速採取行動。近日,平安好醫生對外稱,擬購回佔公司已發行股份最高10%股份。根據購回授權,最多可購回的股份約5600萬股,擬使用的最高資金總額約人民幣13.8億元。回購期自公告日起至公司下屆股東大會止。
“此輪迴購主要基於平安好醫生對其在資本市場的表現評估,董事會相信在市場上買賣的股份被低估。”平安好醫生稱。
受此影響,截至當日(12月13日)收盤,平安好醫生股價上漲7.4%,報收31.20港元/股,創下其近期以來最高漲幅。
這與過去一段時間它在資本市場的股價走勢呈現了鮮明的對比。自今年10月底,釋出的《網際網路診療監管細則(徵求意見稿)》(後簡稱“意見稿”),意見稿首次針對網際網路醫療機構、人員、業務監管等五大方面一一作出明確規定,平安好醫生的股價開始受到影響。整個網際網路醫療板塊的估值也因此有所回落。
類似的情形,對於過去十年任意一個被網際網路改造的傳統行業來說,一點都並不陌生。而一般而言,在行業大整頓後,龍頭企業的價值才會得以凸顯。這一點在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經歷第一輪監管“沖刷”後的情形已經有所驗證。
據中電健康基金合夥人王曉岑在2018年四川網際網路大會上透露,“2014年到2018年,網際網路醫療全行業投了1890個專案,大概1611億元。”但隨著《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檔案流出,行業隨即進入冷凍期。就在同一年,如今的網際網路醫療“三巨頭”殺出重圍。平安好醫生率先衝刺“網際網路醫療第一股”,完成港股上市,隨後,京東健康、阿里健康也陸續登陸港交所。
去年,由於疫情催化,網際網路醫療又一次迎來了高速增長機遇。相關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市場規模快速擴大,達到1961億元,同比增長47%。截至2021年6月份,我國網際網路醫院數量已超過1600家。於是,上述意見稿一經發布後,亦有業內人士對於頭部企業的中長期影響持樂觀態度。這也是平安好醫生此次回購股份,頗受資本市場看好的原因之一。
廣發證券、中發國際在內的多家機構也在報告中提及,關注平安好醫生估值上行機遇。
更多的樂觀仍然來源於,平安好醫生作出的一系列調整。平安好醫生效仿的是海外已然成熟的HMO模式,即一種醫療服務與醫療保險相結合的商業模式。美國聯合健康就是該模式的典型代表,其市值已經突破萬億元。平安好醫生一直被業內視為最具有HMO基因的一家國內公司。
從現有業務板塊來看,平安好醫生有四大業務板塊——線上醫療、健康商城、消費醫療、健康管理與互動。按照使用者形態來分,既有toC,也有toB,其中,還包含有部分面向政府業務。
2020年年中,平安好醫生啟動了A輪融資以來的首次戰略升級,聚焦渠道、服務、能力三大方向。具體說,在渠道方面,平安好醫生從個人使用者端和保險服務端拓展到企業服務端和網際網路醫院端;在服務方面,從醫療服務升級為醫療服務和健康服務,由私家醫生升級為私家醫生和家庭醫生;在能力方面,打造自建+外部醫生網路,同時從專注線上拓展為線上加線下。
在該調整後,平安好醫生2020年實現總收入68.66億元,同比增長35.5%。其中,核心業務線上醫療貢獻收入達15.66億元,同比增長82.4%。此外,根據最新財報,平安健康註冊使用者達4億人。這一使用者規模,使得它在與兩家網際網路起家的公司相競爭時,依舊具備優勢。
它的調整步伐仍在加快。在今年10月平安好醫生舉行的投資者開放日活動上,公司又一次披露了戰略升級規劃。規劃提出,在去年戰略基礎上,平安好醫生將透過B2C渠道觸達更多的使用者,同時提高使用者付費比例;同時,以“1個家庭醫生+5大專業服務+1個會員健康檔案”模型,透過家庭醫生連線線上醫生及線下醫院服務,實現日常的健康管理,以及使用者診前診中診後的陪護,包括後續康復。
升級的核心與意見稿規範不謀而合,均指向避免營收來源過於單一,對醫藥銷售依賴度過高。
“平安走了一條有別於其它網際網路醫療玩家的路。”一位從業人士表示,上一個五年,平安好醫生提高了網際網路醫療投資的進入門檻和競爭壁壘,由“輕資產”轉向“重資產”,由此構築了自我獨有的核心資料與資源。這其中免不了鉅額的資本投入,但同時也掌握了對於各個要素的調控。下一步就要看它如何透過連線,彌補各個要素之間的斷點。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