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毛澤東
彭德懷戎馬一生,歷戰無數,功勳卓著,是開國元勳之一,是中華兒女心中永遠的“大國戰將”彭老總,也是西方國家公認的,美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一生中“唯一的敵人”!
麥克阿瑟出生軍事世家,父親年少成名,屢戰屢功,可謂真正的“戰神”。而他也耳濡目染對於行軍打仗頗有見識,從西點軍校畢業時,他是建校以來畢業分數最高的學員。後來開始隨軍參戰,盡顯軍事才能,一路“星”途閃耀,晉升到了五星上將。
回顧麥克阿瑟的一生,前半生風光無限,也因戰功而自信感爆棚。當然,對於一個成功的軍事人才而言,當時的他有著足夠的自信資本。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他後半生的慘淡,也源自於他的自信,或者說盲目的自信。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因為觸及美國的利益,麥克阿瑟任聯軍總司令率軍從仁川登陸。按照他當時的設想,他將在兩個星期內結束戰鬥,還能讓戰士們趕回家過聖誕節。然而,不曾想他的在初期的種種斷定與設想,都事與願違。
抗美援朝一戰,於新中國而言是“立國”之戰,可於麥克阿瑟而言,卻是讓他從巔峰跌落谷底的一戰。再反觀中國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抗美援朝之前,他是中國人民的好元帥,抗美援朝之後,他成了世界公認的了不起的軍事家。
麥克阿瑟的敗和他自信之下的“輕敵”有著莫大關係,他不僅輕看了志司彭德懷,還輕看中國人民志願軍!
不過有一說一,這一兵家大忌彭老總曾經也在解放戰爭中犯過。
彭老總戎馬一生,立功無數不假,但在他自己看來,從未覺得自己是什麼“常勝將軍”,並且還在回憶錄中說過,他這一生打了“四個敗仗”。
紅軍時期的贛州戰役,抗日戰爭中的關家堖之戰,抗美援朝中的第五次戰役是其三,還有一個是解放戰爭時期,他率6萬大軍直搗胡宗南的後方基地寶雞,解放延安的“西府戰役”。
不誇張地講,這一戰可謂彭老總自承的“四大敗仗”中,“最為兇險、最為驚心動魄”的一戰。不僅到了後期,西野主力差點兒全軍覆沒,甚至從一開始的排兵佈陣,就犯了兵家大忌——輕敵。
“西府”不是地名,是一個泛稱,泛指陝西關中平原西部,從西安涇河到渭河之間的地方。民國之前,隴海鐵路修建之前,連線川、肅的鳳翔是政治、經濟與文化交流的中心。後來,一條鐵路將鳳翔“一截為二”後,寶雞成了行政中心。
西府也是“八百里秦川”的一部分,所以這裡也是西北地區,甚至全國最重要的糧食產區之一。胡宗南將寶雞作為戰略中心,與之有著莫大關係。同理,豐富的軍備、糧食、醫藥品等豐富的物資儲備也是西北野戰軍正所需的,誘惑性簡直不要太大。
一個簡單的例子告訴你,當時的西北野戰軍有多窮。1947年5月,西野拿下同為國軍補給點的陝西安縣蟠龍鎮,之後可謂西野戰士們“最開心”的時候。因為若不是拿下了國軍補給基地,獲得了物資物資,戰士們哪裡有機會每人獲得黃襯衣一件、軍褲一條?
戰士、將領,個個衣衫襤褸,說是要“當褲頭”過日子真的不是誇張。而這是1947年第一次發衣服,也是最後一次。
其實比起衣物短缺,更加要人命的是糧食不夠。所以之後彭德懷與中央軍委來往電報中,“缺糧”一詞出現的頻率最高。
於是乎,在權衡了西野部隊物資上的窘迫,與胡宗南將主力集中於洛河一帶,西府相對兵力僅有2000人左右後,彭德懷決定集中西野主力,對胡宗南戰略後方突擊,直插西府。如果計劃成功,那麼“解放延安”指日可待!
會議上,彭德懷作出了自己的設想。先在建立麟遊山、千山山脈根據地,然後主力軍轉為從外線進攻,拿下寶雞,一路收復延安、奪取洛川等地。之後建立起的新根據地北邊出發,途徑平涼、固原,收復隴東。
也就是說,在彭德懷的設想中,西野還要控制一部分甘肅馬家軍的地盤。
單純看設想,確實可以解決我軍缺糧的問題,還能以此減輕陝北解放區負擔。並且,彭德懷也明確表明,一開始的出擊西府是調虎離山,威脅的是敵人的補給基地。基地遭到破壞,胡宗南在延安也就待不下去了,只得不戰自退。一旦敵人開始動了,我軍就可以等待出擊機會,滅敵、奪物資、解決給養、改善我軍裝備。
基於西野部隊當時的窘境,彭德懷的設想幾乎全票透過,唯獨副司令趙壽山持“中立票”。
他認為,一舉對陣胡宗南和馬步芳兩大部隊,還得在建立起根據地後轉外線有些冒險,我軍必須慎重。所以,他建議進攻寶雞,理應在抵達麟遊山後適當停留,選擇合適時機再出發。
作為事後諸葛,我們當然可以認為趙壽山的顧慮理所當然,甚至至此就可以判定為彭老總此次確實是輕敵了。但是針對趙壽山的意見,彭德懷當時是如此認為的:
一、此次出擊寶雞,雖然會轉為外線,但作戰區域基本都是在陝西境內。而馬家軍地處甘肅,在我軍還沒有轉為外線北出平涼、固原前,他們一般都不會有大動作的,所以,壓力不會太大。
二、西野和胡宗南的部隊交手好多次了,好些次將對手痛擊。所以,有著前車之鑑後,胡宗南面對西野的出擊時,膽子是放不太開的。
簡而言之,西野此次“必勝”!是不是確實也有道理?
就這樣,在彭德懷的多種分析下,各將領們好像都已經看到“勝利的曙光”。於是趁熱打鐵,將領們一直開會開到了深夜,直到給出了最後的作戰命令:4月16日開始行動。
可事實證明,彭德懷以上的兩個認為全錯!
4月25日,西野兵分三路開啟寶雞大門,打得胡宗南一退再退,從寶雞撤離向隴東轉移。這是繼宜瓦戰役後,西野再次痛擊胡宗南,整編第76師師部及2個團2000餘人遭西野全殲。
打卡武器庫,戰士們摸著那嶄新的槍支,都捨不得鬆開。還有糧食與物資,更是堆積如山。已經褲兜裡叮噹響了一年多的西野戰士們,個個臉上都抑制不住笑容。
但是,現在就開始慶祝確實是太早了。
第二天,天就變了,變得很徹底……
寶雞是何等要地,胡宗南怎會如此輕易舍下?
為了奪回寶雞重地,他心一橫下令駐守延安與洛川的部隊,抄起傢伙回訪西安,原先守的城市直接不要。
右翼狙擊陣地被整編第82師連續突破,左翼也被佔據,馬家軍也從西面來馳援……噩耗傳來,西野所臨局面何止是危險重重啊!
敵人已經兵臨寶雞,而攻佔寶雞的1、2縱隊正在搶運物資,調動顯然是來不及了。怎麼辦?一個字:撤!
怎麼撤?為了不陷入圍困境地,彭德懷只好再冒險一次險:主力後撤,向北繞一圈,從涇川西邊渡河,然後屯字鎮一帶造勢派兵佯攻平涼、西峰,吸引整編第82師火力回援。
那一次撤離,西野很狼狽,感覺敵人的槍聲已經在耳後了,戰士們也只能有啥帶啥……
直到5月12日,西野才順利從寧縣進入邊區,擺脫了可能兩面夾擊的局面,西府戰役就此畫上句號。
此戰,西野滅敵2.1萬餘人,但是西野也損失了1.5萬餘人。所以,儘管此戰我軍順利收復延安,損失確實也很大。
戰後彭德懷總結了問題,召開了大會檢討自己的錯誤,也認識到了自己“輕敵”一問題……
世上沒有聖人,彭德懷當日的迫不及待,確實也是不忍西野繼續維持窘迫局面,這才釀成了又一大“敗仗”。然而,沒有人天生就會打仗,彭德懷也是在一次又一次勝敗中蛻變出來的。這才有了他往後令人稱奇的大勝仗,還有他在抗美援朝中的戰略戰術,可是至今都被西點軍校當作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