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的火箭炮技術,不管是在射程還是精度,都是世界頂尖的存在,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衛士-2,升級後的衛士-2D以及神鷹-400火箭炮等,但大家發現了嗎,雖然這些裝備很牛,但是我國自己卻沒有用,這是為什麼呢?
所提到的這幾款火箭炮不管是射程還是精度都是頂尖的,就比如說出口的衛士-2射程大約是300公里,升級後的衛士-2D,射程甚至可以達到480公里,就神鷹-400火箭炮來說,射程預計最高也可以達到420公里。
這樣的射程來說,可以和短程彈道導彈相媲美,甚至更要強,按理說這麼強大的裝備,我國既然研製出來的,應該也會大量裝備,可事實卻並不是這樣的。
看看我國目前正在服役的火箭炮中,PHL-03火箭炮是比較多的,同時也走向了國際出口,那這款火箭炮又有著什麼優勢呢?
就以衛士-2D來說,比早期的衛士-2各項效能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彈徑提高到了425mm,射程也得到了提升,成為了我國口徑最大,也是世界上射程最遠的火箭炮系統,就射程來說,讓很多短程導彈感到尷尬。
可見衛士-2D的效能非常的優越,也會受到很多國家的歡迎。
而我國之所以不裝備這類火箭炮,首先就要知道火箭炮在我國作戰中,火箭炮主要承擔的是什麼。
在陸軍當中,火箭炮主要是分為兩種,一種是裝備在旅當中,充當支援火力,為122火,而另一種則是裝備在集團軍炮兵旅以及遠火旅的300火。
這個時候,火箭炮的進行的任務就是承擔縱深火力的突擊任務,攻擊裝甲叢集以及人員等,這時候的火箭炮是不負責精準打擊也不負責遠端攻擊,所以這時候,配備上一款射程超400公里的火箭炮,顯然是效能過剩的存在,派不上用處。
有個比較好例子來說,就是東風-11了,東風-11是屬於短程彈道導彈,射程和衛士-2差不多,曾經在陸軍中進行服役,列裝之後才發現,東風-11雖然威力重大,可是在陸軍中無法發揮出自己的能量,不僅用不上,還得耗費軍資對東風-11進行維護保養,於是,陸軍就不再收編東風-11,而是給到了二炮中去。
所以現在換成衛士-2D這類的火箭炮來說,這樣的射程,還是沒有用武之地,並且這類的火箭炮,製造成本以及後期的維護費用,比起短程導彈來說,也不低。
當然這並不代表我們的火箭炮不好用,只是說目前來看這類火箭炮在我國陸軍當中沒有合適的位置。
那麼問題來了,在射程差不多,成本差不多的情況下,是選擇遠火還是短程導彈呢?換成是你,會如何抉擇呢?這個問題就交給大家討論了。
當然,除了這些因素之外,這些射程和短程導彈相媲美的火箭炮,原本的製造定位,其實也是為了國際軍火市場。
要知道並不是每個國家都能夠製造出短程導彈的,不管是技術開發,還是研製週期等,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這個過程當中,也需要很大的成本投入,可是很多國家都沒有這個經濟實力以及技術支援。
於是就形成了自己做不如買,買不如租的局面,先買填充自己的空白,再等待自己國家的自主研發的狀態。
買也需要看價效比,價格划算,效能實在,而我們的遠端火箭炮就成為了一種很好的選擇,不僅有精準定位,還有超過短程導彈的射程,比起導彈來說,火箭炮的成本也要更加實惠一些,而且又是以火箭炮進口不是導彈進口,概念就完全不一樣,卻又發揮了導彈的作用,就很實在。
再來看看我們的神鷹-400,區別於其他所有的火箭炮,採用了垂直髮射,具有精確制導的特點,這樣一看,是不是和導彈的特色更加相近了呢?
既然主要是面向國際市場,我們不裝備,似乎也是正常的。
而PHL-03自行火箭炮是我國21世紀的新一代多管火箭炮,火力兇猛,可以進行大面積的火力支援任務,所以很多國家地面炮兵部隊都會裝備他,出口版本就是我們所熟悉的AR-2。
PHL-03火箭炮是我國的遠端火箭炮,但是射程沒有像衛士-2D這麼誇張,有資訊指出其最大的射程在150公里左右,又能大面積進行支援,對於我國來說,這款火箭炮更適合裝備部隊,那麼自然就選擇最合適的。
所以我們沒有裝備射程更高精度更準的衛士-2D,而是裝備了PHL-03自行火箭炮,而一切也都是最好的選擇,大家又有什麼不一樣的見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