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布雷被稱之為文膽,這個稱號或許不怎麼容易理解,但他的另外一個稱號,可就容易理解多了,乃是蔣介石的首席秘書。
陳布雷一生厭惡政治,但卻走進了政治旋渦,他囑咐孩子們不要從政;而他的女兒陳璉,毅然決然地加入了共產黨,成為中共間諜。
陳璉奉命潛伏在父親的身邊,想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影響父親,希望父親和國民黨脫離聯絡,站到中國共產黨這邊。
敵人查出陳璉身份可疑,於是將其抓進了監獄。陳布雷得知女兒被捕,於是寫信給蔣介石,蔣介石則親自下令放人。
陳璉重獲自由之後,繼續潛伏在南京蒐集情報,直到父親陳布雷服下安眠藥自殺,她才離開南京,去往解放區。
胡耀邦評價陳璉:家庭叛逆,女中英豪!
本期文章要講述的歷史人物,便是陳璉坎坷曲折的一生,且看民國的貴族小姐,如何走進人民的隊伍。
1919年,陳璉出生在浙江慈溪縣西鄉,是母親生下的第五個孩子,家裡有新生命的誕生,本該是值得歡慶的日子,然而母親卻因為產褥熱,不幸去世。
陳布雷的精神遭受巨大打擊,因為痛失愛妻,所以在大腦衝動的情況下,就把憤怒發洩在了陳璉的身上,認為愛妻之所以去世,是因為陳璉的降生。
孩子出生,一直哇哇啼哭,陳布雷一怒之下抓起襁褓,順著窗戶就將陳璉扔到了樓下。
孩子的姥姥闖入屋裡,就在她絕望的時候,窗外傳來嬰兒陳璉的啼哭。
原來是,小陳璉被棚子接住,這才撿回了柔弱的小生命。
從那之後,姥姥一直撫養陳璉,寸步不離的照顧,給予無私的關愛。
因為陳璉生來遭逢大難,所以姥姥為孩子取得乳名叫“憐兒”意思就是可憐的孩子。
陳璉小時候,跟母親長得特別像,再加上聰明伶俐,所以在姥姥家裡受萬般寵愛,直到六歲那年,才跟著姑姑去往上海,去到父親陳布雷的身邊。
那時候的陳布雷,還不是政界明星,而是在《商報》做主任,他在看到陳璉的時候,想起了自己那命苦的妻子,想起了自己當年的過錯。
陳布雷想要跟陳璉拉近關係,姑姑也在旁邊活躍氣氛,然而陳璉的目光當中,只有陌生和戒備。
陳家的家教甚嚴,但陳璉性格很叛逆,常常惹得身邊人大怒。
時間久了之後,陳布雷既然管不住陳璉,也就拋開了嚴厲的一面,只剩下那厚重的父愛。
慢慢地,陳璉也就不再恨陳布雷,放下了對父親的戒備,逐漸融入了這個書香家庭。
陳布雷的仕途順風順水,他放棄了文人的批判,開始一心一意為蔣介石服務,成為江浙系的御用寫手。
令人費解的是,陳布雷口口聲聲說討厭政治,卻在官場乘風破浪,他帶著手裡的筆,對江浙系的魁首蔣介石無限忠誠。
關於陳布雷為何飛流宦海衝浪?史學家給出了很多種不同的解釋,至今也沒有一個定論。但有一點是公認的,那就是陳布雷教育孩子的時候,說政治是骯髒的,不允許後代進入政壇。
陳布雷希望陳璉進入師範學校,但陳璉非要去杭州高中;繼母說家裡交不起學費,陳璉說可以考公費。
好在是陳璉夠爭氣,拿到了公費的名額,進入了杭州高中,距離她目標當中的大學越來越近。
國難當頭,民族積貧積弱,很多人都在思考,泱泱華夏路在何方?救國,成了時代的主題。
學校是思想萌芽的地方,上有老師的啟蒙,下有少年少女的滿腔熱血。在抗日戰爭期間,這兩者相得益彰。
陳璉在學校當中,接觸到了進步的學生,而她的思想也隨之發生了改變,雖然說父親教育孩子不要從政,但陳璉認為政治並不是骯髒的,骯髒的是國民黨搞政治的人。
抗戰全面爆發之後,陳璉想要留在前線,哪怕犧牲也在所不惜。但是卻被父親強行拉著離開南方,去往重慶的國立二中讀書。
從南京到重慶,一路上的所見所聞觸目驚心,難民、潰兵、敵機轟炸、戰爭廢墟……陳璉看到慘烈的一幕幕,更加堅定了那顆救國之心。
陳璉住在重慶的北碚,這原本是一座慢生活的小鎮,可因為轉移到這裡的公務員和家眷太多,以至於人滿為患。
陳璉更加積極地參加救亡運動,她非常欣賞蘇聯革命的成功經驗,認為中國也可以複製。
陳璉的表哥在江南打游擊,將毛澤東寫的《論持久戰》寄給了重慶的表妹。
雖然陳璉早就讀過這本書,但對於戰場上寄回來的書籍帶有硝煙味道,所以更加珍視,又重讀一遍。
陳璉一直心在戰場,可她終究是身份特殊,再加上年齡不夠,所以只能留在學校裡,暫時留在父親的身邊。
陳布雷在北培住過一段時間,看到女兒陳璉的學習成績很好,他內心非常高興;看到女兒的政治傾向之後,內心又暗暗擔憂。
陳璉原本就痛恨國民黨的黑暗腐敗,隨著日寇越來越猖狂,國軍卻依舊想著如何跟八路軍和新四軍搞摩擦,這更讓陳璉憤怒。
陳璉越來越喜歡蘇聯的文學,越來越喜歡蘇聯的那種犧牲精神,自然而然也就越來越傾向於中國共產黨,在學校裡痴迷於進步書刊。
同班同學,多數都是國民黨的貴族子弟,要麼醉生夢死,要麼空喊口號,陳璉是看在眼裡,恨在心裡,她想要離開這個令人厭惡的地方。
而那時候的進步學生,如果想更好地接觸到進步思想,有兩個絕佳的選擇,一是直接去延安,二是去雲南昆明的西南聯大。
前者是共產黨的核心區域,不受國民黨的思想控制;而後者則是滇軍龍雲的地盤,不買蔣介石的帳。
陳璉高中畢業之後,礙於身份無法去延安,所以她選擇去雲南昆明的西南聯大深造,去往那個言論自由的地方。
關於選學校這件事,女兒和父親有分歧,陳布雷自然知道西南聯大是什麼地方,女兒去了之後,思想肯定更加往左。
陳布雷想讓陳璉在重慶讀書,陳璉則據理力爭,父親管也管不住,只能尊重女兒的選擇。
陳璉進入了西南聯大,認識了未來的丈夫袁永熙,倆人一起參加學生運動,宣傳抗日救國。
袁永熙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陳璉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袁永熙出身名門望族,他大姑父是晚清權臣趙爾巽的兒子,二姑父是民國總統徐世昌的兒子。
也就是說,舊貴族的公子袁永熙,遇上了新貴族的小姐陳璉,倆人雖然出身舊社會的上層階級,但內心都心向革命,嚮往光明的未來,所以都進入了人民的隊伍。
女兒陳璉的思想在進步,父親陳布雷的思想卻在墮落,喪失了文人自古以來的骨氣和傲氣。
陳布雷寫蔣介石想要的文章,編蔣介石需要的故事,被譽為蔣家王朝的文膽,被譽為國民黨的智囊,擔任“總統國策顧問”把控輿論宣傳。
文人是討厭謊言的,文人是追求真相的,陳布雷同樣討厭謊言,同樣也追求真相。問題出在,蔣介石為了維持獨裁統治,自然會滿口謊言、歪曲事實。
就拿西安事變來說,陳布雷遵從蔣介石的喜好,把張學良和楊虎城,給寫成了“亂臣賊子”。
陳布雷在日記當中,也表達過心中的不滿,他寫:
“言論思想,不能自作主張;軀殼和靈魂,已漸為他人一體。 ”
“不能用我的筆達我所言……”
“為人捉刀是苦惱的……”
後世的部分史學家,在談論陳布雷為何自殺的時候,認為文人的傲骨,和權利的虛偽相撞……不過這也是後話了。
1941年,國共兩黨的矛盾越來越激烈,尤其是國民黨發動“皖南事變”不去戰場殺敵,而是將槍口瞄向了新四軍。
1月23日,陳璉離開了西南聯大,選擇去農村打游擊,她寫信給重慶的姐姐,說要去很遠的地方,為祖國的自由而戰。
陳璉認為,這是自己寫給家裡的“最後一封信”了;但父親陳布雷看到之後,想方設法地尋找女兒,希望女兒回家。
陳布雷第一時間就猜到,陳璉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於是委託中間人,去聯絡延安方面,希望女兒儘快回家。
與此同時,陳布雷在報紙上登了尋人啟事,寫著:璉兒,見字盼即回家,父示……
周恩來得知此事之後,派人去調查陳璉的位置。陳布雷在重慶,得知周恩來親自幫助自己找女兒,所以連連道謝。
1942年的年初,鄧大姐找到了袁文熙,所以很快就查出,陳璉已經潛伏到農村教書。
於是鄧穎超親自去勸,希望陳璉回到重慶。
陳璉則心向革命,不想回到那個黑暗獨裁的國民黨當中,她很急切地想要去延安,加入紅色的隊伍,奉獻於紅色的事業。
鄧穎超對陳璉說,在農村更容易暴露,希望陳璉去重慶,為我黨做出更大的貢獻。
陳璉服從黨的安排,回到了陪都重慶,回到了父親的身邊,住在美專街的家裡,和蔣介石的侍從室近在咫尺。
而蔣介石的首席秘書陳布雷,則是侍從室的主任,號稱是一杆鐵筆。
如果從特工的角度來說,陳璉潛伏在了國民黨的心臟裡,因為侍從室直接為蔣介石服務,每天經手大量機密檔案。
陳璉人雖然回家了,但她卻恨不得紮上翅膀,離開這個讓她討厭的地方,要麼去前線打鬼子,要麼去延安受教育。
每天進進出出的,都是陳璉討厭的人;每天發生的一幕幕,都是陳璉討厭的事情。
國民黨各部門死氣沉沉,而延安的共產黨朝氣蓬勃,對於陳璉這位極富正義感的姑娘,她一天也不想呆在重慶。
沒過多久,陳璉實在是難忍心中的煩躁,於是親自去找周恩來,想要去往延安。
周恩來說:“現在是國共合作抗戰時期,你去了延安,如果佈雷先生再向我要人,你說我是給好還是不給好?”
周恩來勸陳璉,希望這姑娘能夠利用身份,去影響國民黨的高層,去做一些對抗戰有益的事情。
陳璉最終服從組織的安排,繼續住在重慶的家裡;陳布雷自然知道女兒的身份,但對此也無可奈何。
陳璉最佳的工作物件,自然是親生父親陳布雷,不過卻一直沒有機會,直到1942年10月的時候,父女二人談起了政治。
當時,國民黨的愛國人士,紛紛彈劾孔家的孔祥熙,此事自然而然也就上報侍從室。
陳布雷晚上吃飯的時候,發愁此事該如何報給蔣介石,他目光望向了陳璉,想聽聽陳璉對此事的看法。
陳璉當仁不讓,細說孔祥熙的醜聞,全中國似乎除了蔣介石之外,都知道孔祥熙販毒、貪汙、買官賣官……
陳璉拿“孔祥熙”勞軍來舉例,說是孔祥熙去前線看望戰士,又是發煙又是發毛巾的,還帶著看電影。
結果孔祥熙前腳剛走,戰士們後腳就把毛巾丟進了糞坑裡,大家痛恨孔家的貪汙腐敗,痛恨利用戰爭發財的小人。更別提孔家小姐孔令偉,飛揚跋扈仗勢欺人,整個就是一活閻王。
第二天,陳布雷上報蔣介石,談起了孔祥熙貪汙的時候,被抓住了證據
蔣介石自然維護孔祥熙,要求陳布雷把此事壓下去,尤其是報刊媒體那邊,萬萬不可影響到黨國聲譽。
陳布雷是媒體界的元老,由他出面去找各大報刊封鎖輿論,不能把曝光孔祥熙貪汙的事情。對於這種事情,陳布雷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照辦手裡……
女兒陳璉,自然知道陳布雷是一個很矛盾的人,父親明明痛恨國民黨的貪汙腐敗,卻每天鞠躬盡瘁的為蔣介石服務;口口聲聲討厭政治,卻身在國民黨的核心機要部門。
於是在一天晚上,陳璉看陳布雷特別累,於是當面就問父親,你口口聲聲討厭政治,何曾脫離過政治?
父女倆人聊著聊著,陳璉再次痛批國民黨的萬般罪惡,革命朝氣在延安,並不在重慶。
而陳布雷則腐儒一般,認為腐敗歸腐敗“正統歸正統”他要為蔣介石服務,就像古代的臣子效忠皇帝。
陳璉當面批判,認為這個所謂的“正統”已經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面,我們不能將就這個不合理的制度。
陳布雷一聽這話,意識到女兒是在做自己的思想工作,他沉默許久之後,岔開了這個話題,沒有往下延伸。
1945年,中國人經過十四個春夏秋冬的苦熬,總算是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因為戰勝侵略者,重慶處處都在歡呼。
1946年4月,陳璉見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戀人袁永熙,倆人漫步在嘉陵江畔,有情人各自都有各自的任務,所以一番長談之後,便揮一揮手,道一聲珍重。
解放戰爭爆發之後,陳璉住想繼續影響自己的父親,畢竟新舊事物的替換是歷史潮流,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必然會被扔進歷史的垃圾筐。
袁永熙屬於是北洋出身,所以長時間在北平和天津工作,那裡有他熟悉的人和事。
袁永熙去上海彙報工作的時候,說自己跟陳璉已經戀愛了7年,想要找個時間結婚,黨組織批准了袁永熙的請示。
到了秋天,陳璉收穫了大學的畢業證書,去往北平的貝滿女子中學當老師,她通知遠在南京的父親,說自己要結婚了。
陳布雷早就知道女兒的戀情,於是託付朋友,幫忙查一查袁永熙的底細,為此詢問了清華和北大的多位教授。
而平津地區各路大師級學問家,都說袁永熙是好孩子,只不過身上有個特點、思想左傾……
陳布雷是跟著蔣介石往右走的,而他對於“袁永熙的左傾”倒是沒有太在意,因為女兒是往左走的,男朋友自然也會往左,這一點並不意外。
繼母則說,思想左傾的男人,作風都很正派,只要女婿不是共產黨,其他都可以接受。
陳布雷的職位,已經是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長,因為身體不好再加上工作繁忙,所以無法去北平參加女兒的婚禮,而是讓家裡的六弟代替。
1947年8月,袁永熙和陳璉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袁永熙身為舊貴族的少爺,所以來往賓客自然都是北洋高層;陳璉身為新貴族的寵兒,赴宴的孃家人自然也都是民國名流。
結婚之後,夫妻倆感情很甜蜜,袁永熙和陳璉,繼續為黨的事業而奮鬥。
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北平的國民黨特務,查出了中共地下黨的秘密電臺,順著就查到了袁永熙的頭上,在9月24日那天,衝進了袁永熙家裡。
陳璉和袁永熙正在處理檔案,特務衝進來的時候猝不及防,夫妻二人雙雙入獄。
面對敵人的審問,陳璉和袁永熙守口如瓶,絕不出賣黨的利益,不承認自己是共產黨人。
特務拿這對夫妻沒有辦法,於是用派飛機,將陳璉和袁永熙送往南京,送到了保密局總部。而這個所謂的保密局,其實就是以前的軍統。
北平的特務,無法從陳璉和袁永熙的口中、得到有價值的情報;而南京的特務,也拿這對夫妻無可奈何。
陳璉和袁永熙,不承認自己是共產黨員,也不承認自己跟北平的秘密電臺有關。
陳布雷得知此事,心中萬分的焦急,他身為蔣介石最信任的大秘書,女兒卻被說成是“有共黨嫌疑”,此事如果傳揚出去,豈不是壞了名聲?
此時此刻,陳布雷如果想面子的話,就要放棄女兒和女婿;如果想要裡子的話,就要去救女婿和女婿;他暗暗思考著,能不能兩個都要?
陳布雷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寫了一封信給蔣介石,內容是:女兒陳璉、女婿袁永熙,因“共黨嫌疑”自北平解抵南京,該當何罪,任憑發落……
蔣介石早就知道了這件事,而且他對陳布雷是百分之百信任的,監獄裡的袁永熙和陳璉,僅僅是有“嫌疑”罷了,又不是真正的共產黨。
恰好趕上一場宴席,蔣介石對陳布雷說:“你女兒女婿的案子,我已派人查過,不是共產黨,是‘民青’,你可以把他們領回去,要嚴加管教。”
蔣介石都發話了,監獄自然會放人,陳璉是在1948年1月獲得自由,她先是在南京的家裡住了幾天,隨後在舅舅的護送下,去往浙江老家。
沒過多久,袁永熙也獲得了自由,他在岳父的家裡住了三天,而陳布雷則請來很多朋友來家裡吃飯,想要把女婿帶入自己的朋友圈。
過了幾個月之後,袁永熙和陳璉又回到了南京,陳布雷為女兒女婿,各自安排了工作。
陳璉在國立編譯館上班,而袁永熙則在中央信託局南京分局當科長,倆人看似是國民黨的單位職員,實際上一直跟地下黨保持聯絡,蒐集敵人的情報。
1948年10月,陳布雷要求女兒陳璉和女婿袁永熙,陪著自己去中山陵,當時夫妻倆並不知道父親的內心變化。
11月12日,憔悴的陳布雷,喊來袁永熙聊了幾句。
11月13日,陳布雷服用大量安眠藥,結束了他二十一年的政治生涯,國民黨的首席大秘書、蔣介石的國策顧問、就此告別了世界。
11月15日,上海的地下黨,秘密聯絡了陳璉,讓夫妻二人去往解放區。
縱觀陳璉的一生,出生在富裕的家庭,獲得了了姥姥的萬千寵愛,成長在黑暗的國民黨統治區,和父親三觀不合,總是爭吵不斷。為了心中的理想社會,她和反動政權一刀兩斷,奔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文章寫到最後,以陳布雷之死作為結尾:
自從陳布雷自殺之後,關於他自殺的原因,一直眾說紛紜,到今天也沒有公認的說法。不過無論是哪種說法,跟他的女兒陳璉關係都不大。
陳布雷是複雜的人,他想要做報社的記者,從事新聞行業。因為蔣介石的提拔,所以才成為政界的明星人物。
陳布雷對蔣介石非常忠誠,然而卻分不清“知遇之恩”和“民族未來”哪個更重要,哪個才是光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