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逝世,世界為之震動,朝鮮領導人金日成聽到這個訊息後悲痛萬分,回想起與周總理的一次次會面,一次次長談,想起周總理為中朝兩國關係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他淚流不止。
金日成對勸慰他的工作人員說:“周總理是朝鮮人民永遠的好朋友”,“我沒法控制自己不流淚。”
當時金日成正患眼疾,原本準備動手術治療,但因過於悲傷,眼睛紅腫,手術不得不推遲。
金日成決定,製作一個特大的花圈,派人送到北京周總理的靈堂,以表達朝鮮人民和他本人深切的悼念之情。
中朝兩國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友好合作關係,兩國人民親如兄弟,兩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經常往來,朝鮮領導人金日成曾數十次訪問中國,中國領導人也曾多次訪問朝鮮,在與周恩來總理的多次見面和交談中,金日成為周恩來的風度和坦誠所折服,兩位領導人之間產生了深厚的友誼。
周總理與金日成的交往始於建國之初,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1950年9月15日,以美國軍隊為首的聯合國軍在韓國仁川登陸後展開大規模反攻,戰爭態勢鉅變,金日成領導的朝鮮人民軍面對強敵漸漸不支,形勢一度岌岌可危。
在事關朝鮮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中國果斷出兵,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金日成在此期間多次趕赴北京,與中國領導人商討對敵之策。
金日成每次來,都會與毛主席和周總理會晤,周總理還會與金日成進行長談,就對朝援助各項事務的具體落實展開溝通。
戰爭期間,周總理還不止一次派人前往朝鮮向金日成轉達他的口信。一次次的溝通會晤,一次次的坦率交談,周恩來與金日成的關係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戰爭取得勝利後,1957年11月,金日成致函周恩來總理,希望周總理能率團前往朝鮮訪問。1958年2月,周總理第一次正式率團訪問朝鮮,與金日成商談中國人民志願軍撤出朝鮮的問題。
訪問期間恰逢中國農曆春節,朝鮮也有過年的風俗習慣,周總理與金日成多次相聚暢談,金日成早年在中國東北參加過抗聯,他的中文很不錯,能講一口流利的東北話,這使他同中國代表團的交流很方便,在融洽的氣氛中周總理與金日成暢飲中國茅臺酒,共度新春佳節。
周總理還在金日成的陪同下冒著風雪嚴寒,訪問了朝鮮咸興市、元山,參觀了興南化學肥料廠和平安南道順安郡的上陽農業生產合作社以及黃海南道的黃海制鐵所。
周總理率領的中國代表團每到一處都受到朝鮮人民的熱烈歡迎。
訪問結束時中朝雙方發表聯合宣告,宣佈中國人民志願軍於當年10月全部從朝鮮撤回國內。
周恩來總理此次率團訪朝,為不斷鞏固和發展中朝友誼作出了貢獻,朝鮮人民對周總理格外尊敬,他的名字在朝鮮家喻戶曉。
1961年7月,金日成訪華,周恩來與金日成分別代表本國政府簽署了友好合作互助條約。中朝條約簽訂後,兩國聯絡更加緊密,雙方領導人的互訪像走親戚一般,此來彼往不斷。
1963年秋天,金日成到中國東北地區進行考察訪問,周總理專程從北京趕到東北與他會面。
其後不久,中國進入特殊時期,中朝兩國領導人的交往也受到影響,互訪暫時中斷。
1969年中國國慶20週年時,金日成派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崔庸健作為代表到北京祝賀中國國慶。1970年4月5日,周總理對朝鮮進行了回訪。這是他第二次訪問朝鮮。
由於當時中國處於特殊時期,中朝關係也受到了影響,周總理此次訪朝帶有修復兩國關係的目的。朝鮮平壤數十萬群眾熱烈歡迎周總理十二年後的再次來訪,金日成親自到機場迎接,看到周總理後他動情地說:“總理累瘦了。”
周總理說:
“本來應該早點來,但分不出身,晚了半年。11月、12月、1月、2月、3月,可不是半年了嘛”
看到周總理掰著手指算時間,金日成風趣地說:
“不要緊,雖然晚了一點,可是時候很好。來早了天氣冷,歡迎群眾還要受凍。”
周總理此次訪問,帶來了一件特殊的禮品——沙窩蘿蔔種子。
這樣一份看似非常普通的禮物,卻讓金日成感動不已。
朝鮮戰爭期間,裝備精良的美軍完全掌握了制空權,在美軍飛機的嚴密封鎖下,中朝兩軍的後勤補給面臨極大的困難,戰士們的飲用水成了大問題。
後勤部隊為保證前線戰士們喝上水,想盡了各種辦法。起初,戰士們用大油桶運水,但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油桶很容易被子彈擊穿,或是被彈片擊破,水很難送到戰士們身邊。
在這種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只能用含水量豐富,便於運輸的蔬菜和水果來代替水。原產於中國天津的沙窩蘿蔔味美多汁,水分充足,吃起來口感清脆,很解渴,很受戰士們的歡迎。沙窩蘿蔔在天氣較為寒冷的朝鮮又非常容易儲存,這樣一來,中國的沙窩蘿蔔就成為了中朝兩軍戰士們補充水分的重要食品。
中朝兩軍後勤部隊將沙窩蘿蔔裝在麻袋中,源源不斷地運往前線,俗稱“賽鴨梨”的沙窩蘿蔔同時解決了前線戰士們吃飯和飲水兩大難題,可謂一舉兩得,成了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大功臣。
正因為中國的沙窩蘿蔔在朝鮮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周總理才將沙窩蘿蔔種子作為國禮送給金日成,將此當成中朝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徵。
金日成看到這些小小的種子後,立即回想起中朝兩軍並肩作戰的那些難忘歲月,回想起中方給予朝方的無私援助,因此才感動不已。
為了招待周總理,朝方擺出了極富朝鮮民族特色的“狗肉宴”,以狗血腸、紅燒狗肉、清燉狗肉、狗肉湯、泡菜等朝鮮美食來招待中國貴賓。
那次訪問期間,周總理與金日成舉行了坦誠的會談,消除了不少誤解,使中朝關係重新回到正常軌道。
在周總理訪問平壤6個月後,1970年10月初,金日成秘密前往北京會見毛主席和周總理。那是他時隔幾年之後對中國的第一次訪問。
對金日成的此次來訪,毛主席十分重視。毛主席決定到金日成下榻的釣魚臺國賓館十八號樓去會見他,這是一種很高的外交禮節。
周總理也提前做了很多準備工作,他查看了金日成將要下榻的釣魚臺國賓館,查看了毛主席與金日成會見的地點和宴請的地點,並且親自審定了選單。
當天晚上當金日成到達時,周總理親自趕到西郊機場迎接,並陪同金日成至釣魚臺國賓館。毛主席到釣魚臺與金日成會晤,並設晩宴招待。
之後,周總理接連兩天與金日成舉行會談,就雙邊關係和國際問題深入交換意見。
在10月10日朝鮮勞動黨成立25週年當晚,周總理細心周到地為金日成一行舉行了宴會,以示祝賀,令金日成十分感動。
在這次訪問之後,金日成又恢復了對中國的常來常往,他每年都來,有時一年來兩次。每次來,毛主席都會見他,周總理則與他暢談,就廣泛的問題交換意見。
1971年7月9日至11日,基辛格對中國進行了秘密訪問,他此行是為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打前站,目的是謀求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
為消除朝方的疑慮,周總理決定秘密前往平壤,向金日成通報情況。
7月15日清晨他飛往平壤,向金日成介紹了同基辛格會談的內容。
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後,周總理再次前往平壤,向金日成主席通報有關情況。這是周恩來最後一次訪問朝鮮,也是他一生中最後一次出國。
也許周總理意識到今後再來朝鮮的機會不多了,所以這次訪問他在平壤停留了三天。在朝期間,周總理除了向金日成通報尼克松訪華的一些情況,還就其他問題與金日成多次會談。直到3月9日下午,周恩來才告別金日成回國。啟程之前,金日成專門舉行了歡送午宴。
1974年年中,周總理因病住進醫院,金日成得知後十分關心周總理的健康,特派駐華大使前往看望,轉達他的問候。
1975年4月金日成正式訪華期間,多次提出想看望一下患病的周總理。
周恩來當時剛做完手術,身體狀況很差,他已經很少會見客人,但當他得知金日成來訪,堅持要會見他。
此時的周總理身體已經很瘦弱,原來的衣服穿在身上都顯得很肥大,試了幾套後,發現只有那套淺灰色的中山裝還算合身,但他的腳因為腫脹,卻無法穿他原來的皮鞋。
工作人員拿來了布鞋,布鞋也穿不上,此時離會見金日成只剩一天時間,工作人員趕忙找來專門做鞋的師傅給總理做鞋。
經過連夜趕製,做鞋師傅為周總理做了一雙大號布鞋,工作人員拿著這雙布鞋讓周總理試穿了一下,發現鞋做大了,不太合腳,但周總理說明天就穿這雙鞋。
工作人員找到總理保健護士許奉生,讓她用棉紗布在鞋的後跟處墊了十來層。
第二天,金日成來了,周總理穿著這雙墊著紗布的布鞋會見了他,他們一見面就張開雙臂緊緊擁抱,在不用翻譯的情況下,賓主促膝暢談了整整一個小時,遠遠超過事先規定的半個小時。
臨別時周總理和金日成再次以擁抱的方式告別。
後來朝鮮方面同志對中方人員說,金日成得知周總理病重住院後,曾幾次流淚。
金日成回國後仍十分牽掛周總理的健康,1975年下半年,金日成向中方提出派特使到北京看望周總理,但因周總理病情加重,中方婉拒了。
周總理去世後,1979年,金日成為表達懷念之情,決定在朝鮮為周總理建一座銅像,地點就選在周總理1958年冒著風雪訪問過的興南化肥廠廣場,在朝鮮,這是唯一一座外國人銅像。
1979年5月,由金日成多次在施工現場親自指導的周恩來銅像落成,銅像建築總高4.6米,其中像高2.4米,重350公斤,為大理石基座。整尊銅像高大挺拔,栩栩如生。
在蒼松翠柏的環繞下,周總理左手持卷,右臂微舉,用堅定而祥和的目光眺望著遠方,這正是當年周總理第一次訪問朝鮮時,在風雪嚴寒中向3萬多名朝鮮群眾演講時的神情。
銅像完工之後,金日成主席親自邀請鄧穎超訪朝,並於1979年5月31日陪同鄧穎超參加了銅像揭幕儀式,金日成對鄧穎超說:
“見到你,就像見到為朝中友誼做出傑出貢獻的周總理一樣,感到特別親切。”
鄧穎超看到銅像的瞬間非常感動,她對金日成說:“就像見到了恩來一樣”。
周總理銅像旁還豎立著一塊石碑,碑上刻著一首長詩,詩中寫道:
湛藍的天空無邊無際,東海的波濤激盪不已。回憶那難忘的一天,在這洋溢著朝中友誼的地方,立下這永久的豐碑,世代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