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故事影片——《從奴隸到將軍》在全國上映,觀眾們被故事主人公羅霄的英勇事蹟深深吸引著,殊不知羅霄的原型正是我國高階將領羅炳輝將軍。
在1989年中央軍委的評選下,成為中國著名的36位軍事家之一,他的一生比電影裡的情節更為傳奇……
幼為奴隸勇投軍,一路建勳為革命
1897年12月22日,羅炳輝出生於雲南彝良大河區的一個農民家庭中,父母深受奴役制度的迫害,年幼的羅炳輝自然也被人家喚作小奴隸,父親在地主家裡打著短工,租著地主家的地用來養活一家人,即使這樣,一家人的日子過得也很艱難。
惡霸時常到羅炳輝家中進行敲詐勒索,這一天惡霸又來了,父親連忙到處借錢以求個安穩,十二歲的羅炳輝再也壓抑不住心中的怒火,指著惡霸說道:“我長大後,一定會殺了你。”父母連忙捂住羅炳輝的嘴,把錢交給惡霸才免了一頓毒打。
父母認為只有羅炳輝成了家才會管住他這不羈的性格,於是便替他謀親,羅炳輝在不情不願中結了婚,但成家的羅炳輝心裡依然沒有放棄衝破封建枷鎖的想法。
1915年,雲南已經落入了軍閥的掌控之中,要想不懼惡霸,自己就要當兵,已經是一個孩子父親的羅炳輝毅然決然參加了滇軍,在唐繼堯的手下當兵。
在後來的討伐袁世凱戰爭中,羅炳輝異常勇猛,在唐繼堯的軍中連連晉升,很快就成為了三等中士,後來孫中山就任大總統後,羅炳輝為表忠心,又投到了北伐總司令朱培德的手下,又是一路升職,從三等兵成長為一名營長。
隨著蔣介石掌權,國民革命軍的戰爭開始漸漸違背了初心,羅炳輝也看盡了國民黨軍隊中的腐敗現象。1927年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朱培德的滇軍也倒戈南京政府,因小人的妒忌,羅炳輝在這個關頭被誣陷與共產黨有聯絡,於是被遣散。
羅炳輝早已對這隻軍隊失望透頂,一氣之下便離開了,後來聽說江西有紅軍部隊活動的跡象,羅炳輝便組織了一些人馬參加紅軍,這一年,思想進步的羅炳輝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入黨後,羅炳輝自己掏腰包買了三十多條步槍和四支短槍,派自己計程車兵在吉安各個縣城的武裝中進行滲透,這也促使我軍在贛西地方的黨組織迅速在吉安地區擴充套件,同年十一月,羅炳輝領導靖衛大隊士兵起義,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獨立第五團,羅炳輝任團長。
在中共蘇區的幾次“反圍剿”戰爭中,羅炳輝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指揮才能,給予敵人慘痛的打擊,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功勳,從團長的職位上歷經旅長,縱隊長,軍長,到最後成為了紅軍第九軍團的軍團長。
1934年,為了掩護紅軍主力的長征,羅炳輝率領第九軍團脫離脫離主力部隊,與敵人進行獨立作戰,待主力安全踏上長征後,羅炳輝才下令部隊進行撤退。
部隊從西昌進入涼山彝族地區,羅炳輝命令戰士們不許擾民,違者軍法處置,他還與彝族同胞們談心、交朋友,使他們對我軍放下了戒備,主動為紅九軍團帶路通過了涼山,部隊順利與中央主力紅軍會師,而羅炳輝與彝族人的故事也一直流傳在了涼山的大地上。
三打來安守半塔,建立淮皖根據地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羅炳輝先是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擔任副參謀長,負責戰線統一的工作,後來中央考慮到羅炳輝的軍事才能,將他調任到新四軍第一支隊和第五支隊擔任司令員,負責建立皖東根據地。
1939年,羅炳輝率領新四軍第五支隊突破日軍的長江封鎖線,將部隊帶到了淮南皖東地區,第五支隊剛到達津浦路東便遭到了日偽軍的進犯,羅炳輝當即決定要用這一場仗來打出新四軍在皖東的名聲。
當天夜裡,羅炳輝召開會議,決定趁敵人立足未穩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支隊主力被羅炳輝放在了舜山集附近的梁莊,又在來安的大路兩旁設下埋伏,第二天下午,當日軍一個大隊兼偽軍兩個大隊進入伏擊圈後。
羅炳輝一聲令下:“打”,瞬間輕重機槍,手榴彈同時招呼,鬼子與偽軍被打得抱頭亂竄,天上下著大雨,我軍戰士戰鬥的熱情卻愈發高漲,槍聲持續到黃昏時分,丟盔卸甲的殘兵躲進了來安縣城。
第二天白天,通訊員報告說滁縣方面日軍出動,要來增援來安,羅炳輝當即決定強攻來安縣城,此時通訊員報告城裡冒起了幾處濃煙,羅炳輝意識到城內敵軍要跑,立即率領部隊前後夾擊,將鬼子又擊退回城內,滁縣增援部隊聽說同夥被擊潰後灰溜溜地返回了。
沒過多久,吃了敗仗的日軍不肯善罷甘休,於是派出四百多人對我攻城部隊實現前後夾擊,羅炳輝早已意識到這一點,乘著城內日軍出動圍剿他們,部隊可以透過暗道進城,直插敵人心臟。
果不其然,偷襲日軍出城後竟然沒有發現羅炳輝的主力部隊,氣餒地打算返回縣城時,發現城樓上的膏藥旗早已被丟在地上,羅炳輝下令追擊,日軍傷亡後僅剩幾人向滁縣方向逃竄。
第二年春天,日偽軍出動兩千餘人奪回了來安,並且打算在這裡搶奪夏收的糧食,正在開闢高郵湖根據地的羅炳輝得知後,決定第三次攻打來安。
凌晨一時,是敵人最鬆懈的時候,羅炳輝命令攻城部隊從三個反向進攻來安,很快八團一營率先破城,與敵人展開了巷戰。
戰士們在炸藥包裡塞進硫磺,然後澆上煤油,投入敵人徵地後瞬間火光四起,其餘各攻城部隊也順利進城,對殘餘守軍進行打掃,日偽軍掃蕩羅炳輝的計劃也在大火之中燃為灰燼。
1940年,就在全民族統一戰線時,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趁第五支隊主力不在來安,調一萬餘人對半塔集地區的新四軍進行圍剿。此時半塔集後方空虛,只有3000餘人留守,而且大多是新戰士,裝備相應也差一些。
此時羅炳輝正在路西抵擋國民黨的安徽省主席李品仙,分身乏術的他只得儘快打垮李品仙,而後立刻星夜兼程回援半塔集。不光破解了敵軍的包圍,還率領部隊乘勝追擊分兩路圍追潰散的敵軍,打出了一場漂亮的反擊戰。
經過這兩場大型戰役,我軍終於建立起了從淮河南岸的蘇皖邊界地區到淮河北岸的淮寶地區,縱橫各一百多公里的淮南皖東抗日根據地,羅炳輝及其率領的新四軍第五支隊無論是在日軍還是國民黨內部,都成為了敵人聞風喪膽的存在。
穿軍裝記人民,“我們是一家人”
除了帶兵打仗之外,羅炳輝還是人民軍隊初期少有的練兵之才,他從實踐中歸納總結了十五條軍事訓練格言,下發到各連隊中供戰士們學習。
利用戰鬥空閒的間隙,羅炳輝很喜歡將排級以上的指戰員集合在操場上組織大家上軍事課,課堂上羅炳輝親身結合實際舉例,讓一些高深化的問題變得通俗易懂,激發了戰士們的學習興趣。
他向戰士們講述了一個老農智鬥鬼子的故事,從而告訴他們在戰鬥中頭腦靈活的重要性,有一次淮南鬼子要掃蕩根據地,所到之處沒有安寧,有一位日本兵見到一老農屋後長滿了西瓜,便用槍指著老農示意他摘一個。
老農摘了一個將西瓜切成兩半遞了過去,鬼子只能用兩隻手拿著,老農見就他一個鬼子,在他接過西瓜放下槍的那一刻,老農抄起一把鋤頭朝鬼子頭上掄了過去,正中後腦勺,鬼子死了,老農繳獲了一把長槍和兩百多發子彈。羅炳輝告訴大家:“這就是戰鬥的機智與勇敢。”
在軍民問題上,羅炳輝一直堅信一句話,“不能穿上軍裝就忘了老百姓的甘苦”,1941年的春天,羅炳輝來到東陽地區動員群眾參軍,見當地百姓連飯都吃不上,羅炳輝當即命令炊事班三餐改為一日兩餐,省下來的糧食給了百姓。
再後來,部隊的給養也是時而斷炊,戰士們每天都勒緊褲腰帶防餓,炊事班班長見羅炳輝每日忙於工作,連頓正常的飯菜都吃不上,便想從附近村莊找一些能改善伙食的東西來。
終於讓他發現了一棵榆樹,比起其他野菜和野草,榆樹葉子的味道還是不錯的,很快老班長就摘滿了一吊籃榆葉,炊事班裡,幾人看著榆葉,紛紛誇老班長有辦法。
屋內的笑聲正好被路過的羅炳輝聽見,羅炳輝推門而入就看見了籃子裡的榆葉,他立即扯開嗓門問老班長:“你摘榆樹葉徵得人家主人同意了嗎?你吃了這些,他們吃什麼呢?我時刻強調的群眾觀點去哪了?”
老班長撓著腦袋:“我只是想著你和戰士們好久沒有吃飽肚子……”,羅炳輝放緩語氣說道:“我們都是窮苦孩子出生,別說野菜,觀音土我們都吃過,我們是人民的軍隊,不能穿上軍裝只想到我們自己,更不能忘了人民呀。”
羅炳輝不忘百姓不僅體現在對戰士們的教育中,更體現在自己與民眾點點滴滴的小事中,這一天,當地抗日救國會會長張保成突發疾病,咳血不止,兒子張太原想到二師師部附近有一家新四軍醫院,便招呼了幾個人抬著父親去醫院。
一行人剛上了大路,就見前面一個人騎著大青灰騾子,後面跟著幾名戰士,正是羅炳輝,羅炳輝一眼認出了抬著的是救國會會長張保成,連忙跳下騾子問道:“保成兄怎麼了?”張太原回答說:“我爹咳血不止,我想抬他上新四軍醫院看一下,不知道給不給我們老百姓治。”
羅炳輝看著病重的張保成,幫他掖了掖被角,拿出紙和筆伏在騾子身上,寫了一張紙條交給張太原說道:“你拿著這個紙條去找崔義田主任,就說我請求他們好好給老會長看病。”
張太原感激地向羅炳輝道謝,便立馬上路了,不一會兒羅炳輝又折返了回來,從騾背的包裡掏出六個大黃梨塞到張太遠手上,“等老會長醒來後,讓他潤潤嗓子”,說完就走了,張太遠連忙喊道:“謝謝羅師長。”只聽一聲:“不用謝,我們是一家人。”
戰事吃緊棄治療,軍旅絕唱定棗莊
1945年解放戰爭打響,中央軍委制定“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羅炳輝奉命率領淮南根據地北上,進入山東地區。
隨後,羅炳輝與陳毅共同組織指揮界河戰役,消滅了大量國民黨部隊,完美地實現了部隊由游擊戰向大規模兵團戰爭配合作戰的歷史性變革,阻止了國民黨軍隊北進,為解放東北爭取了時間。
緊接著羅炳輝又發動臨韓戰役,魯南地區被我軍順利開闢,殲滅國民黨部隊上萬人,大大減緩了國民黨軍隊北上的步伐,同時粉碎了蔣介石妄想打通津浦鐵路的陰謀。
1946年,國共兩方簽訂停戰協議,我軍成立山東軍區,羅炳輝任第二副司令員,一上任的羅炳輝便發揮自己的才能,投入到部隊的百日大練兵運動中去。
長年累月的奔波與操勞,羅炳輝病倒了,原來羅炳輝體型原本就因肥胖而患上了高血壓,現在食道血管又破裂,高血壓已經開始向危險期轉化,在陳毅的要求下,羅炳輝才將工作交給其他人,住進臨沂醫院養病,這也是他戎馬一生中唯一一次的休養生活。
醫院對羅炳輝做了全面的檢查,發現他的各項指標均嚴重超標,這副龐大的身軀隨時都有倒下的可能性,醫院向山東軍區打報告,彙報羅炳輝的病情,並且詢問處理意見。
陳毅迅速向中央作了彙報,中央迅速給予回應,讓羅炳輝放下一切工作,前往蘇聯治病,羅炳輝的性子哪肯答應,毛主席得知後,親自寫信囑咐道:“你身體有病,望多休養,留得青山,是很重要的。”
收到信的羅炳輝這下沒了脾氣,只好著手準備赴蘇聯治療,就在這時,蔣介石公然撕毀停戰協議,對我蘇,皖,魯解放區發動大舉進攻,羅炳輝這下徹底不肯去蘇聯了,放下手中的包袱就直奔指揮部,協助陳毅軍長指揮山東戰事。
早在1946年6月,棗莊戰事吃緊的時候,羅炳輝就曾主動打報告,請求赴前線指揮:“我受黨長期的培養,這次重上前線,哪怕是為國捐軀也是值得的……”6月5日晚,羅炳輝告別了妻子與兒女,踏上了征途,這是他與家人最後的訣別。
棗莊戰役打響後,羅炳輝徹夜不眠守在電話旁,生怕耽誤了一絲軍情,他指揮山東軍區老部隊完成對棗莊地區偽軍和國民黨軍隊的全線反擊,殲敵近三千人,6月16日,棗莊勝利解放,扭轉了我軍在魯南地區的戰局。
之後的一天凌晨,在會議開完後,羅炳輝發了高燒陷入昏迷狀態,僅一天病情持續加重,陳毅聞訊從臨沂趕來。6月20日待羅炳輝病情稍微穩定後,陳毅護送羅炳輝回臨沂後方醫院治療。
6月21日凌晨,在回醫院的路上,羅炳輝突然嚴重出汗,人處於脫水狀態,眾人就地對羅炳輝進行搶救,搶救持續到下午五點,奇蹟還是沒有發生,一代名將羅炳輝結束了自己短暫而光輝的一生,享年49歲。
雖然當時戰況緊急,但是到了下葬當天,臨沂仍有10萬軍民前來送羅炳輝,並且軍長陳毅也來主持了一場樸實而且無比隆重的追悼會。當天晚上,悲痛欲絕的陳毅難以入眠,在月光與燭光的交相輝映中,寫下名為《悼羅炳輝將軍》的長詩,寄託對這個老戰友的不捨之情。
1947年3月,蔣介石發動對山東的重點攻擊,人民解放軍放棄臨沂進行戰略轉移,而國民黨軍隊佔領臨沂城後,竟然慘無人道地對羅炳輝墳墓進行挖掘,將羅炳輝的遺體扒了出來。
國民黨士兵們不僅對其進行鞭屍,還將遺體掛在河灘的樹上,練習射擊,當地的兩位老漁民盧建功和張德法見到曾經的英雄被這樣羞辱,決定要搶回羅炳輝的屍體,這天夜裡兩人趁敵人換崗時,奪回了羅炳輝的遺體,然後藏在河裡,這才完整地儲存下來。
將星隕落,全黨同悲,十萬軍民為羅炳輝送行,陳毅親手將繡著“中共”兩個金色大字的紅旗披在羅炳輝的身上,這是對英雄一生功勳最大的認可,如今在這太平盛世,我們要做的就是銘記這些先烈為人民所奉獻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