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是國民黨諸多將領中頗具爭議的一位,此人一生屢立戰功,戰績非常出色,是老蔣最為寵信的嫡系將領之一。但擁有“校長”的寵信卻未必是好事,對於杜聿明本人來說,正是校長的頻頻關照束縛了他的手腳,直接導致他吞下了兩場慘敗的苦果,一世英名也為之毀於一旦。
一:戰功赫赫的杜聿明
杜聿明,字光亭,陝西省米脂縣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杜聿明的軍事生涯非常輝煌,他曾歷任國軍第200師師長、第五軍軍長、第五集團軍總司令、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徐州剿總副司令長官兼前進指揮部主任等要職,身經百戰,成績斐然。
杜聿明從小就受過良好的教育,少年時先後就讀於家鄉的成家岔小學、榆林中學。中學畢業後報名,杜聿明投考北京大學,如果按照這個人生軌跡走下去,杜聿明很可能會成為一位高階知識分子。
一個偶然的機會,杜聿明從報紙上看到了黃埔軍校成立並招收學員的訊息,心中泛起了波瀾。經過一番複雜的思想鬥爭,杜聿明決定投筆從戎,他放棄了考取北京大學的機會,與好友關麟徵、堂兄杜聿鑫等人一起南下,投考黃埔軍校。
1924年4月,在國民黨元老於右任的引薦下,杜聿明、關麟徵等人經考試進入黃埔軍校,成為黃埔軍校第一期的學員。
在黃埔軍校期間,杜聿明表現平平,並未引起老蔣的注意。從黃埔軍校畢業後,杜聿明的軍旅生涯依然舉步維艱。1926年,杜聿明加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擔任學長隊隊長,老蔣發動四一二政變時,他態度模糊,並沒有明確表態反蔣,因此遭到武漢國民政府的逮捕,鋃鐺入獄,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
後來,杜聿明歷經千辛萬苦逃到南京,經過張治中的介紹,見到了老蔣,當上了中央軍校(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中隊長,1929年,教導師成立時,杜聿明改任中效營長。
在軍隊中熬了五年,只做到營長,年輕的杜聿明舉步維艱。1932年,杜聿明參加“圍剿”鄂豫皖根據地的戰鬥,在戰鬥中,國軍在霍邱與紅軍遭遇,吞下了一場慘敗。戰鬥中,杜聿明率部穿插到紅軍側翼,突入霍邱,表現十分搶眼。戰鬥結束後,上司徐庭瑤給杜聿明記了首功,並親自推薦他升任少將團長,從此,杜聿明開始在軍中小有名氣。
1932年的長城抗戰,成為杜聿明軍事生涯的轉折點。長城抗戰時,杜聿明擔任旅長,跟隨頂頭上司、第25師師長關麟徵在古北口抗擊日軍。戰鬥中,關麟徵被子彈擊中,身受重傷,關鍵時刻,杜聿明勇挑重擔,代替關麟徵指揮作戰,並被提拔為第25師副師長。
杜聿明在長城抗戰中表現不俗,從此走上了一條飛黃騰達之路。1937年,國民政府組建第一支裝甲兵團,杜聿明被任命為團長,一年後,裝甲團擴編為第200師,杜聿明榮升師長,1939年,200師擴編為第五軍,杜聿明順理成章地當上了軍長。
第五軍是國軍的第一支機械化部隊,是王牌中的王牌,作為這支軍隊的軍長,此時的杜聿明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掃從前的陰霾,成為老蔣寵信的嫡系將領。
1939年12月的崑崙關戰役,成為杜聿明軍事生涯的代表作之一。當時,日軍已經成功從北部灣登陸,在攻佔欽州、防城港後,集結一個師團及一個旅團的兵力,沿著邕欽公路北進,將進攻目標對準了南寧。
12月4日,日軍攻佔崑崙關,南寧危急,廣西危急!面對不利局面,國民政府見招拆招,集合了五個集團軍的兵力,組織桂南會戰。此戰中,第五軍奉命攻打崑崙關,確保南寧的安全,為其他部隊的反攻創造條件。
駐守崑崙關的日軍第21旅團是日軍的王牌部隊,在日軍中有著“鋼軍”的美譽,是一塊不好啃的硬骨頭。12月18日,崑崙關之戰打響,在杜聿明的正確指揮下,第五軍與日軍第21旅團展開拉鋸戰,前後三次攻佔崑崙關,共殲敵4000餘人,擊斃日軍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取得了一場寶貴的勝利。
杜聿明不僅對外作戰戰功不俗,在內戰中也是老蔣手中的一張王牌。1945年9月30日,杜聿明趁昆明城防空虛之際,指揮第五軍突然向“雲南王”龍雲發難,一舉結束了龍雲在雲南的統治地位,將雲南省納入老蔣的控制範圍之中。
1945年10月18日,老蔣將杜聿明派往東北,擔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協助國民黨東北行營主任熊式輝搶佔東北。杜聿明曾經在長城抗戰中被子彈擊中腿部,走路一瘸一拐,而熊式輝的腿腳也不利索,所以,時人給這個組合起了一個滑稽的綽號:東北二瘸。
杜聿明雖然腿瘸,腦子卻並不瘸,他的軍事才能在國軍中是非常突出的。國軍原本在搶佔東北的行動中已經失去了先手,杜聿明來到後,很快便將局勢逆轉。
1945年11月13日,杜聿明指揮第13軍、52軍攻佔山海關,一路北進,11月19日,東北民主聯軍撤出長春、吉林,11月26日又主動撤出錦州。杜聿明得理不饒人,指揮國軍繼續推進,連續佔領興城、錦西、瀋陽、營口等城池,一舉底定遼南地區。
之後,杜聿明又指揮國軍以瀋陽為中心,向遼北、吉林進軍。1946年5月13日,杜聿明集結10個師的兵力,分成左、中、右三個兵團,輪番進攻四平。東北民主聯軍奮勇抵抗後撤出四平,杜聿明揮兵疾進,一路攻佔公主嶺、長春、東豐、海龍、遼源等地,進逼松花江(其實是哈爾濱以南的第二松花江),與東北民主聯軍隔江對峙。東北民主聯軍退往松花江以北,以哈爾濱為中心構築防線,與國軍展開對峙。
但此後,國軍卻並未乘勝追擊,之後的事情我們就比較熟悉了,東北民主聯軍很快展開反擊,透過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一舉扭轉了不利局勢,國軍則屢戰屢敗。到1948年,國軍被切割在幾個大城市中,成了甕中之鱉,遼瀋戰役後,東北國軍便灰飛煙滅了。
1947年的夏季攻勢後,杜聿明便因病離開了東北,這也是國軍在東北遭到慘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雖然最終未能挽救東北戰場的局面,但杜聿明曾一度將我軍壓到了松花江以北,攻佔了幾十座城池,東北民主聯軍最困難時,南滿幾乎全部丟掉,只剩下了鴨綠江邊的幾個小縣城。
在與林總的較量中,杜聿明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他的軍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我認為,他是國軍“剿總”級別的將領中能力最強的。縱觀國軍的高階將領們,劉峙腦滿腸肥,在戰場上就像只無頭蒼蠅,被稱為“一頭豬”;白崇禧屢屢算計自己的小利,完全沒有大局觀,在淮海戰役中,他甚至阻止宋希濂兵團北上,毀掉了老蔣最後的希望;傅作義的表現非常突出,但他在攻佔張家口後,便在華北戰場被我軍的二線部隊拖住,並無太大的作為。和他們比起來,杜聿明在東北戰場的表現要出色的多,一舉奠定了國軍第一名將的地位。
但如此驍勇善戰的名將,卻也屢次受累於老蔣的屢次瞎指揮,從而多次吞下了失利的苦果,這其中最慘痛的兩場敗仗,當屬穿過野人山和淮海戰役。
二:老蔣的天才表演
1942年,杜聿明升任中國遠征軍第一路軍副司令長官,率部進入緬甸參加對日作戰。戰況不利時,盟軍亞洲區參謀長史迪威將軍命令杜聿明率第五軍撤往印度,此時,杜聿明卻接到了老蔣的命令:穿過野人山撤回雲南。
野人山又名枯門嶺,位於緬甸北部,再往北就是巍峨的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了。這裡是一大片未開發的原始森林,人煙罕至,瘴氣橫行,環境非常惡劣。進入野人山,真的可以活著走出來嗎?杜聿明心裡完全沒底。
此時,他的部下孫立人和廖耀湘勸杜聿明撤往印度,杜聿明反覆考量後,決定聽從老蔣的命令,第五軍四萬將士進入野人山,最終只有8000人生還,損失慘重。穿過野人山是杜聿明軍事生涯的汙點,關於此事的主要責任人,歷來頗有爭議,有的觀點認為進入野人山是杜聿明自己的決定,杜聿明要負全責。
但根據杜聿明自己的說法,此事乃系遵守老蔣的命令所致。杜聿明是老蔣的愛將,如此重大的事情,他給老蔣潑髒水的可能性不大,我認為,杜聿明命第五軍進入野人山,奉老蔣的命令列事的。
1948年6月,杜聿明被任命為徐州剿總副總司令兼前進指揮部主任,統一指揮淮海戰場的國軍。豈料,淮海戰役剛一開始,老蔣又給杜聿明挖了一個大坑。
上任徐州剿總後,杜聿明便制定了一個作戰計劃,打算趁我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尚未形成合力之際,集中徐州、蚌埠地區的國軍主力,率先發動進攻,以佔據戰場的主動權。豈料,杜聿明的意見書遞上去之後,卻遭到了老蔣的拒絕。
此時,老蔣的目光依然放在東北戰場,1948年9月,老蔣任命杜聿明擔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冀熱遼邊區司令官,指揮國軍從葫蘆島撤兵,至於指揮淮海戰場的重任,老蔣交給了劉峙。
劉峙此人,在軍閥混戰年代倒也算個人物,在中原大戰、蔣桂戰爭等一系列戰事中,劉峙表現十分神勇,被稱為軍中的“常勝將軍”。面對軍閥部隊,劉峙是常勝將軍,但面對解放軍時,劉峙卻變成了常敗將軍。
解放戰爭中,劉峙被老蔣任命為鄭州綏靖公署主任,統一指揮河南地區的國軍,與中野作戰。1946年8月,劉峙調集10個整編師加十萬地方部隊,共計30萬人的總兵力圍攻中野。劉峙擁兵30萬,中野只有6萬,看起來實力懸殊,但打起來,卻完全反過來了。
9月6日,中野發動定陶戰役,全殲了冒進的第三師趙錫田部,劉峙的圍攻計劃就此破產。戰後,老蔣龍顏大怒,將劉峙撤職查辦,調回南京擔任閒職。
就是這麼一塊料,竟然在淮海戰役中再次被老蔣起用。戰爭剛一開始,劉峙便顯示了自己的“豬頭將軍”本色,當時,劉峙先是命令黃百韜率部向徐州收縮,當黃百韜行軍到新安鎮時,劉峙卻命令他停止行軍,原地等待第44軍,這一等,就把黃百韜兵團送上了不歸路。
黃百韜一等就是兩天,就此被華野包圍在了碾莊。當杜聿明抵達徐州前線時,黃百韜兵團已經陷入了包圍圈。黃百韜驍勇善戰,他手下的第25軍也是戰鬥力強悍的部隊,老蔣的亂用人,讓杜聿明一來到徐州便陷入了困境。
黃百韜兵團陷入華野的包圍圈後,老蔣慌了神,他急令剛到前線的杜聿明指揮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從徐州出發,東進隴海線,救援黃百韜兵團。同時,老蔣命令宿縣的孫元良兵團、蚌埠的李延年、劉汝明兵團、駐馬店一帶的黃維兵團分別向徐州集結,打算在徐州進行決戰。
此時的國軍,早已是強弩之末了,在與解放軍的較量中,杜聿明屢戰屢敗,碰得頭破血流,杜聿明依然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向老蔣提出了正確的意見,認為應該及時撤退,儲存有生力量,避免與解放軍交戰。
老蔣一開始滿口答應,但他很快便再次犯渾了。當時,黃維兵團被中野包圍在了雙堆集,黃維兵團是土木系的嫡系部隊,下轄的第十八軍更是國軍五大王牌之一,老蔣捨不得放棄這支王牌軍隊,便命令已經往永城撤退的杜聿明率軍增援雙堆集。
就這樣,杜聿明集團失去了最後的機會,最終被解放軍包圍在了陳官莊,一場激戰之下,杜聿明集團灰飛煙滅,而杜聿明本人,也成了華野的戰利品。
三:杜聿明的致命弱點
縱觀杜聿明的軍事生涯,他的戰績不可謂不輝煌。在古北口,他輕傷不下火線,接替關麟徵指揮一戰成名;在崑崙關,他指揮第五軍沉著應戰,重創日本第21旅團,擊斃旅團長中村爭雄;在解放戰爭初期,他在東北戰場運籌帷幄,一度將東北民主聯軍壓到了松花江以北,佔據了戰場的主動權。從戰績上看,杜聿明絕對是國軍中的一員名將,我認為,他的軍事才能在國軍名將中穩居前三,與傅作義、王耀武是同一級別的。
儘管有著非常出色的軍事才能,但杜聿明卻有一個致命弱點:太聽話。因為深感老蔣的知遇之恩,杜聿明對老蔣基本是言聽計從的。下屬聽從指揮,當然算一個優點,但如果上司太無能,太聽從指揮就成了一個致命的弱點。
第二次四平之戰之後,杜聿明指揮國軍長驅直入,攻克長春,進逼松花江,完全佔據了戰場的主動權。此時,老蔣的命令下來了:停止前進,保持現狀。老蔣的命令給了我軍喘息之機,林總迅速指揮我軍以哈爾濱為中心佈置防線,在江北站穩了腳跟。並透過整軍和土改,迅速發展壯大,隨著三下江南作戰的進行,國軍的優勢被逐漸蠶食,夏季攻勢後,杜聿明因病離開東北,國軍在東北的失敗已是不可避免了。
如果杜聿明拒絕執行老蔣的命令,繼續進軍的話,恐怕解放戰爭的程序將會被改寫。
淮海戰役中,杜聿明完全被老蔣牽著鼻子走,老蔣讓他去東北,他照做;老蔣讓他救援黃百韜,他照做;老蔣讓他增援黃維,他還是照做。在老蔣的天才指揮和杜聿明的言聽計從下,80萬國軍在淮海戰場灰飛煙滅,名將杜聿明的軍事生涯也走上了終點。
老蔣此人,政治手腕十分高超,軍閥混戰時期,他利用廖仲愷遇刺案擠走胡漢民和許崇智,從一名二三線角色一躍進入國民黨的權利核心,政治鬥爭的水平堪稱爐火純青。但講到軍事水平,老蔣就非常拙劣了。
淞滬會戰時,老蔣採用添油戰術,將國軍精銳部隊分批派上淞滬戰場,一舉葬送了數十萬國軍精銳,解放戰爭時期,他錯誤將戰略目標放在雲南的龍雲身上,失去了搶佔東北的先手,在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後,他則用一系列騷操作證明了自己拙劣的戰場能力。時至今日,老蔣的戰場操作頻頻遭到網友們的嘲諷,老蔣本人甚至被冠以“運輸大隊長”的雅號。
有老蔣這樣的統帥瞎指揮,縱使有杜聿明、傅作義這樣的名將,蔣家王朝依然難以擺脫覆沒的命運。可以說,老蔣用自己的瞎指揮,親手為蔣家王朝蓋上了棺材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