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武夷山
2020年8月,美國Haymarket Books出版社出版了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的科學史家Clifford D. Conner(克利福德·D.康納)的著作The Tragedy of American Science:From Truman to Trump(本文作者譯為“美國科學的悲劇:從杜魯門到特朗普”)。他2005年出版過題為《人民的科學史》的著作,還出版過三部人物傳記。
康納出生於1941年,畢業於佐治亞理工學院,曾在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工作。後來,他認為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在越戰中發戰爭不義財,就憤而辭職,參與了一些抗議活動。結果,他長期找不到新的工作,因為聯邦調查局警告康納的每一個潛在僱主:不許僱傭這個危險分子。1985年,他決心做一名歷史學家,就讀了一個博士學位,以後一直以教書與寫書為生。
在本書中,康納堅定地認為,美國科學之悲劇的源頭是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制度。本書分析了自從二戰以來,美國科學如何受到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影響。
他認為,美國科學的悲劇表現在,科學的導向取決於私人利潤,而不是改善人類狀況的願望。於是,“大錢財”腐蝕了“大科學”,結果我們呼吸的空氣、飲用的水、吃的食物和服用的藥品都不安全了。
全書共有22章,可大致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科學的私有化。作者清晰地說明了科學的企業化和私有化是為了謀取私人利潤(而不是公共利益)而設計出來的。利潤驅動的系統必然涉及若干問題——否認科學事實、欺騙、操縱、欺詐和共謀。
作者用文獻證據表明,佔據前1%的金融精英如何資助和創立了一些為其服務的合法組織和智庫。例如,美國石油大亨科赫兄弟為了否認全球變暖的科學性,斥資1億多美元讓卡託研究所、美國傳統基金會等智庫去進行相應宣傳。
康納用大量文獻揭露了資本坑害工人階級和生態環境的罪行。億萬富翁的錢財也腐蝕了學術研究,產生了與軍事—工業複合體類似的“學術—工業複合體”。億萬富翁們慷慨地資助一些智庫,後者的宣傳攻勢則充斥著大眾媒體和學術界,以欺騙和操縱公眾。
第二部分,科學的軍事化。二戰之後,美國政府悄悄地僱傭了一些納粹科學家,藉助其力量建立了永久性的軍事經濟體。在此過程中,蘭德公司或明或暗地幫了不少忙。聯邦政府對軍事—工業複合體的資助高達每年1萬億美元以上,相當於每秒鐘花費4萬美元。
總之,驅動美國科技的主要動機就是尋求更新、更高效的殺人方式,拼命提高自己的毀滅能力,從氫彈到導彈,從核武器以外的致死技術到自主武器和資訊網路戰方面的最新進展,不一而足。無數的資金和人才投入軍事科研,而不是解決貧困、疾病與環境損壞問題,這便是現時代的最大悲劇。
第三部分,面向人類需求的科學。作者提出“面向人類需求的科學還有可能嗎”這一問題,他討論瞭如何用人類需求驅動的制度來代替私人利潤驅動的資本主義制度。書中敘述了蘇聯、中國和古巴的社會主義革命及其對科學和社會需求之間關係的影響,分析了這些革命各自的優點和缺點。
有書評者說,可惜康納沒有更充分地介紹這三個國家建立新政權最初幾十年裡,即工農階級對政治與經濟決策有較大影響時期所取得的成就,那將會使本書的論證更加有力。
例如,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戰勝梅毒的國家,是第一個合成人工牛胰島素的國家。中國還消滅了大規模的血吸蟲病,幫助數百萬人消除了毒癮。古巴的嬰兒死亡率是西半球所有國家中最低的。
康納在最後一章提出,資本主義制度是我們面臨的所有社會問題的根源。我們面臨“社會主義還是絕望鄉”的選擇,即面向生命健康之科學還是面向戰爭與毀滅之科學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