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美國航天局的洞察號火星著陸器攜帶了數種探測儀器登入火星,其中有一組叫鼴鼠的自錘式探測器,會自行下挖,然而一年多過去了似乎鼴鼠一直沒有進展,在洞察號的助推下鼴鼠6月成功進入火星地下,7月7日通報的最新進展表明,鼴鼠好像並沒有自行挖掘,完全被埋在地下。
NASA洞察號火星著陸器已於2018年11月登入火星,攜帶大量裝置探索火星成分,然而事實卻沒有按照計劃進行。
著陸器裝置中有一款16英寸長、名為“鼴鼠”的自錘探測器,一年多過去了似乎鼴鼠一直沒有進展。洞察號計劃最近表明,需要著陸器的機械手臂幫忙,因為鼴鼠好像沒有自挖,而是完全埋在地底下。
與此同時,地面控制部也在排除裝置問題,給距離七千萬英里遠的另一顆行星傳送指令。
鼴鼠探測器挖掘深度可至火星地表以下16英尺,以此測量火星內部的熱度。由所得資料可以得知火星散熱的量以及熱度的來源,這樣科學家們才能斷定地球和火星是否由同種物質構成。
但自2019年2月之後,鼴鼠挖掘就已經出現故障。
NASA洞察號火星著陸器機械手臂給鼴鼠助推。來源:美國航空航天局/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
計劃幕後的工程師團隊認為,可能是土質問題導致鼴鼠探測器在自行挖掘的過程中發生故障。由於土壤鬆弛,挖掘過程中會產生摩擦,然後土會坍塌下來反而把鼴鼠埋起來。NASA表示,著陸器邊上的土壤更類似於水泥質感的硬殼,邊上還有些顆粒塵土。
因此鼴鼠沒能夠繼續挖掘,就在原地反覆回彈。
但是洞察號著陸器實際上沒有放棄自己的同伴,用自己的機械手臂幫助鼴鼠朝下用力挖。NASA“拯救鼴鼠”計劃已經持續一年多了,仍在努力中。
大眾也很關注這一系列事件。對NASA的提問頁面中,頻繁出現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不把鼴鼠拔起來換個地方挖呢?”“你確定鼴鼠不是挖到一塊岩石了嗎?”
6月上旬,似乎有一些進展了:洞察號成功用機械臂把鼴鼠推進了地下。
7月7日,洞察號更新了內容,宣佈鼴鼠已經完全進入地底下,但仍然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的。
除了火星任務,洞察號還有其他事情需要完成,官方推特上說:“我還會利用我的手臂處理其他任務,比如仿製太陽能電池板。而且我還要另尋途徑加以輔助,做個推土機之類的,把鬆弛的土壤推到洞裡去。”
NASA洞察號著陸器不僅僅圍著鼴鼠轉,還在其他領域有進展。剛登入到火星表面的前三個月,洞察號捕捉到了第一次火星的地震。
科學家們利用資料,發現火星和地球一樣擁有地殼構造板塊活動,也以此確定了這裡地震活動頻發。
洞察號預計在火星上再待一年,到那時鼴鼠有望能自己進行高效挖掘了。
相關知識
洞察號(InSight)是一顆用於研究火星行星內部結構的火星無人著陸探測器。著陸器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洞察號名字來自其全名“運用地震調查、測地學與熱傳導對火星內部進行探測”(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s, 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縮寫簡稱InSight)的首字母縮寫。[10] 洞察號的任務是將一個裝載有地震儀及熱流偵測器的固定式登陸載具發射到火星表面,這個固定式登陸器SEIS是由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CNES)生產,並利用德國航空航天中心(DLR)製造的HP3熱感測探頭來測量火星地質結構的導熱,以此研究火星的地質演化。這可以帶來對太陽系的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的新認識。為了降低洞察號的成本和風險,洞察號將使用與2008年登陸火星的鳳凰號相同的設計和技術。
洞察號最初計劃於2016年3月發射。[11][12]然而,在發射前SEIS儀器發生故障失效,發射視窗也存在著問題,洞察號被送回位於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工廠進行調整。之後,NASA官方決定將額外花費約1.5億美元對洞察號進行調整,洞察號的成本將從之前的6.75億美元增加到8.3億美元,[13][14]並於2018年5月5日11:05在美國加州中部的范登堡空軍基地成功發射。[15][16] 在2018年11月26日19:52:59,[17]洞察號經過近3億英里(4.58億千米)的旅程,[3][18]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的埃律西昂平原上,它將部署地震計與熱挖掘探頭,並展開無線電科學實驗裝置,以補充對火星內部結構的研究。[19]該任務由NASA的噴氣推進實驗室進行管理。
BY: inverse
FY: 魚豆腐魚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釋出後聯絡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