嗩吶聲聲,鑼鼓喧天,全村人披麻戴孝,沒人哭喪,只有陣陣歡笑聲,他們正在舉辦一場活人葬禮,“S者”是一位名叫喻紹家的老人,當天是他65歲生日,不禁讓人感到疑惑,人還活著為何會舉辦葬禮呢?
原來喻紹家身世坎坷,未滿週歲父親就撒手人寰,而後跟隨母親改嫁,繼父家本就有五個孩子,根本容不下喻紹家,她一直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後來,母親和繼父又生下了一個妹妹,在那個貧苦的年代,醫療水平落後,妹妹不幸夭折,喻紹家9歲那年,母親又因病去世,世上再無任何靠山,他就被狠心地繼父掃地出門了。
無依無靠地喻紹家過著風餐露宿的生活,吃著百家飯長大,好不容易到了有勞動力的年紀,又不幸摔斷了腿,落下個殘疾,婚姻大事也被耽誤了,一生未娶,沒有養育一兒半女,年過花甲擔心無人送終,心中才有了辦生日葬禮的想法。
喻紹家下定決心辦葬禮 是在一次意外之後,當時他向鄰居借了一盆熱水,準備端回家洗澡,經過一個小橋的時候,不小心摔到了溝裡,還是鄰居發現及時送醫,自那以後,喻紹家開始擔心自己的身後事,也是在村民的鼓動下,他才決定生日當天辦葬禮
喻紹家作為家族中輩分很高的老人,深受晚輩尊敬,而他為人處世很厚道,凡是需要他幫忙的時候,又總是第一個出現,全村六百號人自願為老人圓夢,送來了鞭炮和紙錢,刻好了墓碑,得知老人只有900元的積蓄,又挨家挨戶湊齊了5000元,不過想要辦一場風光的葬禮,這些錢遠遠不夠。
村裡的大組長幫忙跑前跑後,先是找免費的場地,然後又找到了租借葬禮用品的商家,經過一番協商 對方同意免費使用,一切安排妥當,葬禮也將如期舉行。
十里八鄉的人聚集在這個小村莊,有頭髮花白的老人,也有襁褓中的嬰兒,他們都曾聽說過活人葬禮,卻是第一次親眼見證,葬禮現場蠟燭花圈一樣不少,屋外擺了十桌流水席,喻紹家承諾不收取任何禮金,只為人多圖個熱鬧。
屋內擺放著超度牌位,喻紹家滿臉喜氣坐在靈堂,人生三件大事出生、結婚、S亡,喻紹家錯過了兩次,生而不幸,又無良緣,只有壽事能自己操辦,有生之年能經歷一次,也算了卻了自己的心願,不過在他滿是笑容的臉上,依舊能看到飽含心酸的淚水。
面對眾人,喻紹家依舊面露微笑,特意穿上了上次買米時 送的一件新衣服,還索性舞動了起來,把在場的人都逗得開懷大笑,隨著鑼鼓聲響起,喻紹家立馬收拾好行頭,頭戴帽子,手拄柺杖,這是喪禮中的一種儀式,表達生者對逝者的哀思。
在全村人的幫助下,這場葬禮辦得熱熱鬧鬧,陣陣歡聲笑語中,盡顯一片祥和的氛圍,喻紹家孤苦伶仃過了大半輩子,這還是第一次那麼開心,一些遠房的親人自願披麻戴孝,攙扶著老人走在前方,大批村民緊跟其後,用喜慶的方式“送別”老人。
接下來就是抬棺送墓,考慮到是大活人,所以用轎子代替了棺材,演奏樂隊走在前方,16個轎伕抬著喻紹家緩緩前行,現場人山人海,一路上燒香叩拜,每經過一戶人家就發放一條毛巾。
而這些發黃的毛巾有很長的歷史,是喻紹家一條一條攢下來的,過去的一二十年,每逢附近有紅白喜事,他都會主動幫忙洗碗,按照當地的風俗,主人家會給一條毛巾,久而久之積攢了370條,也正因為喻紹家做事踏實,得到了村民們的一致認可,如今才能順利舉辦葬禮。
一路上喻紹家感恩拜謝,在眾人的幫助下到達了山上,墓地是喻紹家精心挑選的,而且墓坑早就挖好了,站在墓坑旁 面對鄉親們,千言萬語都化成了一句感謝,回想起過去的65個艱難歲月,此情此景令他十分感動,最終這場風光葬禮在祝福中結束,喻紹家也不再憂心忡忡,如果真到了S亡的那一天,村民會再次舉辦真正的葬禮。
次日一早,喻紹家和往常一樣,在鄰居家解決了早餐,又回家準備了鞭炮和紙錢,他要參加一場真正的葬禮 幫忙洗碗,由於沒有交通工具,出門只能靠兩條腿,短短兩公里的路,喻紹家走了將近一個小時。
剛到主人家門口,喻紹家放了一掛鞭炮,跪在靈堂磕了幾個頭,然後自覺地去收桌上的碗筷,熟練地放在盆裡清洗,常年累月的洗碗,在他的手上已經長出了一層牛皮癬,一次葬禮普遍三到五天,洗碗的次數不下十餘次,雖然每次只有二三十元的收入,但是他並不在意,久而久之,十里八鄉的村民都認識了他,無論哪家有紅白喜事,主人家都是熱情的歡迎。
喻紹家也許就是人們口中的“守村人”,自身殘疾,從不抱怨生活的苦難,一直堅強地活著,紅白喜事能看見他的身影,不為別的,只為混口飯吃,鄰居們對他的關懷,是感恩喻紹家默默地付出,全村人才會自發組織地為他完成心願,這種互幫互助的和諧風氣,是平凡百姓間的真情流露,而喻紹家也將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紮根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