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秋
節
中秋月二首·其二
唐代:李嶠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這首詩借詠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萬物不可能完全一樣,存在著千差萬別。見到此時此地皓月當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當時政治境地的擔憂,也啟發我們要有懷疑精神,要深入探索事物的本質規律。)
秋
Mid-Autumn
Festival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詩仙李太白的風采當真無人能及,雖是“獨酌”但不失熱烈,雖然無人相伴,卻能及時調整心態達到理想的境界。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什麼是真正的“世事洞穿,天真不泯”。)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蘇軾與其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秋月。如此賞心樂事,卻讓詩人想到了聚後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兄弟之情,家人之愛,是我們這一生都無法割捨的感情。)
中
秋
秋
佳
節
折桂令·中秋
張養浩 〔元代〕
一輪飛鏡誰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老子高歌,為問嫦娥,良夜懨懨,不醉如何?
(第一次看到這首詞的時候,除了感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寫的非常大氣外,就是很驚訝這裡的“老子”真的是自己的意思。)
Mid-Autumn Festival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望月秋思,意境悠遠)
“兒時仰星光,舉手若能摘。於今七尺身,天高不可即。”——杜隨
雖然天高不即,但我們在一步一步的向我們的理想靠近,終有一天會擁有屬於自己的星光。
祝大家中秋快樂!再忙也要記得給家人送祝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