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時隔一年,每當想起或者說起去太行天路——大堖村的那次旅行,箇中情景仍歷歷在目。
和王兄駕車同遊太行多次,但太行天路及太行之巔的大堖村,之前還真沒去過。王兄也多次和我說過太行天路是多麼壯觀,去大堖村的山路是多麼奇險,這對於我這個骨子裡有股探險勁頭兒的旅行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吸引力。
二零二零年五月的一個週末,我倆來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在導航上簡單查了一下路線,到大堖村四百多公里,約六個小時。走之前除了王兄準備了兩瓶白酒和幾袋榨菜,其他什麼物品也沒有準備。
出發那天,我倆六點半就啟程了,走日東高速轉菏寶高速,又走一段京港澳高速,最後再過南林高速。一路上我倆都很興奮,輪換開車,王兄說反正就是去遊玩,天黑前能到大堖村最高處的農家樂就行,所以也不急著趕路,每隔一兩個服務區就稍息一下,這樣大約走了三個多小時就入山了。
那天天氣很好,臨走時王兄讓我捎一件厚點的外套,說晚上要住到山頂的農家樂,氣溫很低,會感覺很冷。但是我覺得在家都穿短袖的季節了,到山上就是冷點,也不至於堅持不住吧,就沒有捎厚點的衣服。
入山,剛開始的路還算平緩,除了路窄點,和平時走的國道差不多。我們開車的速度也放慢了下來。我一直有一種觀念,外出遊玩,出門就是風景,並不是只到了景點才算旅遊。所以一入山,整個人就沉浸在魏巍太行山的美景之中。王兄開著車,我在副駕駛位上,隔著窗戶往外觀看,已目不暇接。五月的天氣,樹木正值茂盛的時候,整個大山綠油油的,到處青翠欲滴。遠處的山鬱鬱蔥蔥,偶爾有陡峭山峰從密林中竄出來,好像要直衝雲霄。山野上,各色野花都開了,紅的、紫的、粉的、黃的......整個山坡像一塊斜掛在山頂並垂落下來的綠色大地毯一樣,上面被那些野花裝扮得斑點燦爛,五顏六色。此情此景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毛澤東同志寫的《卜算子·詠梅》中的一句詞“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只是毛主席詞裡是春天的“山花爛漫” ,我們所看到的是夏天的“爛漫山花”。
我們一邊走一邊欣賞大山的壯觀景色,大約又走了兩個小時,來到了石板巖鎮上。石板巖鎮子其實就是石板巖村,不算大,是石板巖鎮人民政府所在地,但很衛生、很整潔。可能是為了吸引遊客,給遊客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他們也在斥巨資大搞美麗鄉村建設。
山區的鎮子和平原上的不一樣,建設不太集中,不像平原上的鎮子那樣商鋪林立,都在街兩邊一字排開,而是根據地勢分佈得很零散。由於石板巖村的產業以旅遊業為主,所以站在鎮中心街往周圍一看,商鋪多為農家樂、農家賓館和寫生基地,也有幾家賣土特產、紀念品、工藝品的商鋪。我們來到石板巖鎮上的時候,太陽已經正午偏西。這時肚子也有點餓了,就找了一家靠近路邊的農家樂飯館,叫了兩碗麵,簡單過一下飯食,又問問農家樂老闆去大堖村的大致路線,就繼續駕車上山。
從石板巖鎮上到郭家莊,再到車佛溝,隨後盤山而上,就是大堖村了。過了郭家莊到車佛溝這段路程,雖然山路還是緩緩上升,但彎道增多,而且明顯變窄,一輛車勉強透過。遇到對面來的車,必須在路邊每隔一段路程特意加寬的錯車位置才能把車錯過去。好在王兄開始技術精湛,方向盤來回打得飛快,這一路基本沒作多大難就過去了。
當過了車佛溝,山路開始盤旋而上,山路不但陡立,而且急轉彎特別多,驚險刺激的路段開始了。這段路不但考驗駕車者的駕車技術,同時也考驗坐車者的心理承受力。有的路段不但狹窄,而且靠近山谷的一邊還沒有路擋欄杆。雖然我倆開車也沒少在大山裡走了,但是走這樣的山路,還是第一次。即便是自認為有探險精神、膽子相對還比較大的我,現在心裡也不免捏把汗。手不知不覺抓緊了車門上面的把手,眼睛也開始集中精力的盯著前方的路,嘴裡還不時的給王兄提醒路況。
車子好不容易來到半山腰的一個相對平的地方,我趕緊說,在這裡稍微停停吧,舒緩一下緊張的心理,好好喘口氣。下車後往山谷裡再看我們走過的路,我倆幾乎同時吸了一口冷氣,很多路段都像是在懸崖峭壁上掛著一樣,那樣陡、那樣窄、那麼彎的山路,我們是怎麼就開上來了呢?感到驚恐的同時也為我們能開過這樣的山路而自豪。等緊張的心稍微平靜下來,再往下看走過的山谷,太壯觀了。此刻的峽谷,雲霧盤踞在群山之中,到處都是霧濛濛的。只有到達半山腰,一縷陽光照射在崖壁上,才感覺山上的奇石、樹木清晰了起來。山坡上樹木蔥蓉、空氣清新。我們沿著這樣的盤山路往上再走幾個彎道後,就能在路邊俯瞰整個天路之險峻、峽谷之夢幻。
對於自駕遊者來說,來到石板巖,最喜歡的應該就是大堖村的這條絕壁公路。 是詩情,是畫意,還是速度與激情的美麗,似真似幻,使人感到一種縹緲的仙境般的美。遠近山巒,在雲海中出沒無常,宛若大海中的無數島嶼,時隱時現於“波濤”之上。它崎嶇、蜿蜒、蒼勁有力地雕塑在太行之顛,如同一條條綵帶飄舞在山谷之間,如夢境、如仙界。
山路在懸崖峭壁上一直盤旋上升,直到接近山頂,才開始平緩起來,一個個小村落在山林中隱約閃現。房子都是用石塊砌的牆,用石板蓋的頂,這大概就是“石板巖鎮”名字的來歷吧。我們沿著相對平緩的山路向東北方向走了三里地,拐過一個山頭,又大約一里地的地方,有一個小村子,透過導航,我們知道這就是北窪村了。在後來我們到了大堖村支書老楊開的農家樂,與老楊攀談起來,才瞭解到石板巖鎮並沒有大堖這個具體的山村,它是石板巖西山頂所有村莊的泛稱,一般是指村支部、村委會的所在地的北窪村就稱為大堖村。
我們來到大堖村,找了一個可以停車的平地把車停下,然後向村裡走去。藏在深山的大堖村,一切都是石頭做的,石街、石院、石牆、石柱、石梯、石樓,與大自然渾然一體。令人感到奇特的是這裡的建築佈局不是單獨而立,而是四房照應,跟北京四合院很像,只不過是建築面積較小,氣勢也差了很多。村裡的房屋和街道都是隨山勢而建,房屋錯落有致,街道和衚衕都是臺階式的高低不平。村裡很多的房屋已人去房空,而且破舊不堪。原始的石板房能完整地儲存下來可能和交通不便也有一定關係。村子不大,半個小時的時間就轉完了。和當地老鄉交流得知,現在村中只有一二十位留守老人,年輕人都搬出了大山,到外邊安家落戶去了。只有這些老人還居住在這個傳說式的村落裡,守著這些古樸的房子,守著他們的根。
從大堖村出來,就去太行最高峰的農家樂了。據王兄講,這個太行最高的農家樂就是大堖村的村支書老楊開的。他在抖音裡經常發些太行山深處的美景以及他的農家樂影片,吸引了不少自駕者,到他開的農家樂的最高峰觀光旅遊、居住。
車沿著彎曲的山路繼續向前向上開,根據路旁的指示牌,又行了一公里,我們來到這個號稱開在太行山最高峰的農家樂——老楊農家樂。這個農家樂小院坐落在山頂的東側,可能是為了方便客人早起看日出。佔地不足兩畝,南北狹長,建有十餘間小石房,也全部都是石砌牆、石板頂。房前有一片能放下四五張飯桌的空地,其中有兩個圍著石墩的石桌固定在空地的南側。在小院的最北端,也是靠近進院的門口有片空地,如果把車排整齊,勉強能容下三輛車。我們來到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五六點鐘了,空地上已經南北停了兩輛車。由於那兩輛車排得不緊湊,我們的車開不到空地上,只好停在院門口外面的斜坡上。當我們下了車,有個女的出來迎接我們,說話間才知道是女主人——老楊的媳婦。女主人為了能讓我們的車停到院裡,就招呼院裡正中間圍在一張桌子上吃飯的人把車挪一挪。這樣王兄又把車開上小院,也停在了那片空地上。
當我們剛把隨身物品拿下來,原來坐在院裡吃飯的幾個人就趕緊給我們打招呼,約我倆和他們一起吃。可能是在太行深山裡、在太行的最高峰,還這麼晚了又遇到兩個自駕者,感到意外和驚喜,所以他們顯得特別熱情。聽說話聲音,他們是河南老鄉,可能來到有一會兒了,桌子上的酒瓶子裡的酒已經下去了半截。我倆就寒暄幾句,跟著老楊媳婦去看房間了。萍水相逢,素不相識,咋可能吃人家的飯呢?
女主人帶領我們參觀了住房,裡面雖然佈置簡陋點,但都挺乾淨。只要是來這裡的人,從不講究住的多麼舒適、吃的多麼豐盛。多半注重的是一種在太行山最高峰住一晚的心情。在喧鬧的城市裡住久了的人,來這裡感受一下深山老林裡生活的恬靜,探尋並體驗一下我們人類祖先在原始森林裡生活的足跡和感覺。那種對原始味道的體驗可能要比在豪華賓館裡住一晚還要享受,還要有滋味。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網上廖侃旅遊的一句話:旅遊就是從自己活膩了的地方到別人活膩了的地方去。
訂好住的房間,讓女主人給燉只小土雞。這時站在太行最高峰的農家小院裡向遠處眺望,巍峨的太行山脈綿延起伏,一眼望不到邊,山峰被濃密的樹林覆蓋著,到處是翠色慾流。偶爾一聲鳥鳴,打破了這山野的寂靜。面對廣袤而又幽深的群山,內心油然升起一種被大自然擁抱的舒爽感覺,那一刻我陶醉了,好想讓時間停下來,彷彿整座大山裡只有我一個人,只有我自己在靜靜的享受大自然給予的這種恩賜。
王兄喊吃飯的聲音把我從陶醉中喚醒,回頭一看,石桌上已經放好了從家裡帶了的小菜和白酒。王兄性格豪爽,喜好飲酒,特別是來到這太行山的最高處,更要喝上幾杯,才算不虛此行。我倆面對面而坐,把酒言歡,喝得正盡興時,老楊從外面回來了。王兄向來熱情好客,遇到這位把農家樂開在山尖上、有經濟頭腦的村支書,怎肯放過和他攀談的機會?老楊也是性情中人,經不住我倆再三邀請,便坐下來了。一杯酒下肚,老楊的話便多起來,從鄉村游到開農家樂,從大堖村的村民居住情況到大堖天路的修建情況,從新農村建設到現在山裡農民生活情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透過老楊的介紹,讓我真切地感到,住在大山深處的人民之所以能開農家樂,大搞旅遊開發,之所以能把天南海北的遊客吸引到這大山裡觀光賞景,之所以能走出大山,之所以能把日子過的這麼好,與我們黨的領導,與我國的富民政策是密不可分的。
我酒量不行,剛喝兩杯酒就有了醉意。王兄和老楊推杯換盞,喝得正熱乎。看著他倆喝酒,我腦海裡突然顯現出歐陽修《醉翁亭記》裡的一句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今晚王兄把酒喝得這麼熱烈,喝得這麼盡興,喝得這麼豪爽,喝得這麼痛快,這喝酒之意又豈不是在乎山水之間呢?又豈不是將山水之樂寓於酒中?
山風越刮越大,山中寒氣也越來越濃。我只穿了一件短袖出的門,現在被山風一吹,渾身打顫,一連打了幾個噴嚏,後悔當時沒有聽王兄的話。好在女主人從屋裡拿了件老楊的厚褂讓我穿上,才勉強撐得過這頓吃在山頂上的晚飯。約摸十點鐘的時候,河南老鄉結束了酒飯,去睡覺了,我們也趕緊結束休息,因為明天還要穿越太行天路。
第二天一早,我還在熟睡中,就被早起看日出的河南老鄉驚醒。我倆第一次穿越太行天路,不知從哪裡進入太行天路最合適,起來正向老楊諮詢,正巧的是河南這幾位老鄉也是要走太行天路,而且他們中有人已經走過多次,可以當嚮導。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吃過早飯我們就上路了,河南這幾位老鄉特熱情,唯恐我們掉隊,讓我倆的車走在他們兩輛車的中間。三輛車加足油門,直奔我倆嚮往已久的太行天路。
一路上我們緊緊跟隨著前面的車走。感覺整條天路迂迴盤結,百折千回,跌宕起伏。每走到險要處或者好的景點,帶隊的停車就讓我下車觀賞,給我們講解此處的名勝由來,還順便講解太行人修這條天路的艱難。路隨峰轉,車隨路行,沿途峽谷深邃,山峰逶迤連綿,道路兩旁千溝萬壑;陡峭彎曲連綿不絕;盛夏時節,樹葉綠意正濃。車輛行在天路上,一如置身百里畫卷,又如騰飛於玄霧蒼穹之中,即美不勝收,又驚險刺激。
透過老楊昨晚介紹的天路修建情況和河南這位帶隊“嚮導”的講解,方知為了修這條路,無數太行人選擇了無私奉獻與犧牲小我,披荊斬棘,歷經千難萬苦,最終修成了這條神奇天路。這條蜿蜒而上的“天路”,這條橫亙山端的通衢大道,不僅盡顯其險峻奇絕之姿態,也清晰烙印著所有參建人員的智慧和汗水,生動再現了築路人劈山開路的卓絕歷程。
一路走一路遊,從太行天路出來,太陽已過正午。在路口和幾位河南老鄉依依惜別,我倆便驅車返程。
離開太行便留戀之,我遊太行之樂也。眾人遊太行之樂在於山水間,而不知我遊太行之樂其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