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唐,除了有李白、杜甫兩位偉大的詩人,還有一位風華絕代的青年也值得一提,他就是王維。王維是山水田園派的先驅人物,所以很多人想到王維都覺得他是一個與世無爭,參透世事的樣子,實際上這只是他晚年時的狀態,青年時期的王維何嘗不是一個熱血青年呢?今天我們就來和您一起說說出身名門又腹有詩書的王維的故事吧~
少年時期 初露鋒芒
和很多書香世家的子弟一樣,少年時期的王維懷揣著夢想來到了繁華的長安,立志要在這裡揚名立萬、光宗耀祖。17歲那年的重陽節,這位天才少年便寫出了千古絕唱“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與岐王、公主結緣 正式進入官場
少年時的王維與岐王交情深厚,得岐王引薦,結識了公主。有了公主的幫忙,也因為王維本身就是一個文采卓絕的才子,21歲時更是中了進士榜首,任太樂丞,負責音樂、舞蹈等教習,正式開啟了他的官場生涯。
被貶濟州
諸事順遂的王維,在這年也親身體會了什麼是“樂極生悲”。黃獅子舞本是專供皇帝享用的,但是王維的屬下伶人卻私自舞黃獅子,是為對皇帝的不敬,所以被連累貶職。去了山東濟州當了個司庫參軍,相當於現在的“倉庫管理員”。
剛剛當官就被擼下來了,大起大落,換作他人可能就會抑鬱一段時間了,但是對天才少年王維來說,走到哪裡哪裡就可以是舞臺。
赴濟州途中作《宿鄭州》,用恬然的景色反襯自己宦海的失意、愁苦和寂寞;親眼目睹一次普通的規模不大的出征後作《從軍行》,表達自己積極報國奮發向上的情緒;上任濟州後,所見不學無術、僅依靠世襲的權貴子孫有感而發,作《濟上四賢詠·鄭霍二山人》將他們與既有才學而又品節高逸的鄭、霍兩位隱士相對比,揭露了世事的不平也流露出對自己被貶的不平之氣;拜訪當地廟宇的僧人作《寄崇梵僧》,平靜內心,與佛結緣。
開元十六年(728年),隱居淇上。此時的王維心境已經平和了很多。轉年,王維拜訪了大薦福寺,與道光禪師學頓教。
喪妻之痛
上天或許是在特意為難,又或許是不想讓他就此淡出官場,31歲這一年這位“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大才子,失去了他此生摯愛的妻子,此後的30多年,他也再未續絃。
再踏官途
四年後,王維再次步入官場,官拜右拾遺,至東都任職。此後的幾年中,他先後做了監察御史兼節度判官、遷殿中侍御史、左補闕(相當於幫助皇帝查缺補漏的,後來的杜甫也做過這個官)、侍御史、庫部員外郎、轉庫部郎中等。
安史之亂 被俘失節
有人說,安史之亂王維失節是他一生的汙點。只能說是時事所迫吧,他也曾託病,奈何名氣太大,安祿山對他青眼有加,加之王維本就是一個文人,所以王維被迫成為了安祿山的偽官,安祿山在凝碧池邊大宴部下,還讓官中舊部這些梨園弟子為他們演奏,此時的他不知道何以自處,於是他向裴迪私下口誦了“萬戶傷心生野煙”之句,也正是這首《凝碧池》,在唐軍收復長安後,讓王維得以保命,加之其弟刑部侍郎王縉平叛有功請求削籍為兄贖罪,最終王維碑降為太子中允。
晚年的王維——本非紅塵人 紅塵事難了
王維本就是一個愛國的人,經歷了安史之亂,肅宗還赦免了他,還給他升官,這讓王維更覺慚愧和不安,越發不知該如何彌補自己的過失。
他想辭官,歸隱山林,但他不能,因為無論是公主還是岐王的知遇之恩,又或是肅宗的不計前嫌,都是他在這個官場無法割捨的。經歷了安史之多年的牢獄之災,其實此時王維的身體情況也每況愈下。多種情思無法釋懷的王維,四年後終於決定辭官,歸鄉不久,在和親友告別後,因病猝然長逝。
小結:
王維除了文學上的成就,他的畫也是一絕。王維的《江干雪霽圖》,雪、屋、樹、人、山、水,簡筆勾勒。顯得無比干淨、通透。
王維雖不是專業畫家,但因他作畫的出發點和目的完全是抒發個人性情,所以他的畫的構圖傳達出空寂無聲的靜觀之態,形象與筆墨相得益彰,從平和清疏的意境之中透出獨特藝術底蘊。蘇軾在《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中曾這樣評價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可見評價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