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一個關於天才隕落的悲情故事。
尤其當這個天才隕落是本可以避免的人禍,就格外令人唏噓。
這個故事是人類體操歷史上的超級悲劇。
故事的主人公本是那一時代的天才少女、體操皇后,距離最高榮譽奧運冠軍只差一步之遙,但一步之遙卻是天堂與地獄的差別。她不僅沒能參加那一屆奧運會,還終生癱瘓在床。
坐在輪椅上接受採訪時她說:面對慘劇的那一刻,我心裡想到的是,太好了,我終於可以休息了。
沒有運動員不想拿冠軍,也沒有運動員不向往奧運會之旅,可是天才運動員在受傷的瞬間想到的卻是解脫?
因為對冠軍的渴望敵不過現實的殘酷。
空降體壇的超時代天才少女
故事的女主角是前蘇聯女子體操運動員葉蓮娜·穆希娜。
她今年剛入選國際體操名人堂,即使她還沒來得及在奧運會上展現自己的天賦。
因為沒人能否認她在體操歷史上留下的痕跡。
穆希娜在70年代末橫空出世,一夜爆紅。
17歲就橫掃歐洲女子藝術體操錦標賽,狂攬三金一銀一銅,
並展示了“穆希娜空翻”、“穆希娜轉體”等多個後來以她命名的高難度動作,哪怕現在回頭看,這些動作也是超越時代的難度。
其中不少動作被沿用至今,成為體操比賽裡的經典動作。
還有一些動作因為難度太高,對運動員自身危害較大,則被禁止了。
在那個難度還不是絕對優勢的體操時代,突然冒出一個能做男子動作的難度王,相當於現在女子體操冒出個拜爾斯。
於是觀眾都在驚呼,新一任體壇大魔王誕生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第二年的體操世錦賽上,她就成了最大黑馬。
之所以說是黑馬,是因為這屆世錦賽最開始的兩大熱門都與她無關。
插播一個故事背景。
那一屆的世錦賽,是體操歷史上出了名的神仙打架。也充滿了兩大體操強國交鋒前的硝煙味。
因為下一屆奧運會是在莫斯科舉行,可以說在奧運前的每一次交鋒都是互相試探。前蘇聯隊更是迫切希望本土作戰時能夠打敗強勁對手——羅馬尼亞隊。
可是羅馬尼亞隊有科馬內奇,在高難度和動作美感上瘋狂蹦噠的天才少女,奧運史上第一個全10分奪冠的超級紫薇星。
她開掛般連拿三塊金牌,帶領羅馬尼亞隊彎道超車,打破了蘇聯壟斷地位。
而在自己隊內,穆希娜上面還有大師姐涅利金頂著。
她是繼科馬內奇後的第二個10分滿分,在同屆也贏得三塊金牌,是能力不輸科馬內奇的頂級高手。
穆希娜則是第一次參加世錦賽這樣的國際賽事,無論隊內隊外,從實力到資歷,她的勝算都不大。
然而她卻黑馬爆冷,再次展現出她的技術流實力,連拿三金兩銀。
尤其在全能賽,這塊個人含金量最大的金牌上,正面交鋒打敗前面兩大熱門,一戰封神,也成為蘇聯的第四位體操世界冠軍。
看到她的出色表現後,對手科馬內奇(下圖左三)也忍不住誇獎:“她會是下一個奧運冠軍。”
而觀眾更是迫不及待想要看她們在奧運會上的真正交鋒。
世界冠軍的急速“墜落”
然而這場跌宕起伏的神仙打架,是她們的第一次交鋒,也是最後一次。
她們並沒有在奧運相遇,因為接連出現的傷病,讓穆希娜止步在1979年。
穆希娜先是在比賽中腿骨骨折,導致奧運預賽裡表現不佳,可能進不了奧運名單。
但是這屆奧運在莫斯科舉辦,家門口的比賽,東道主的蘇聯隊要力保每一塊金牌都有最強競爭力。
加上此前一次大賽較量,沒有穆希娜的女隊慘敗羅馬尼亞,所以蘇聯隊迫切需要穆希娜復出,成為她們隊內金牌的保障。
在顧全大局的前提下,穆希娜不僅要“提前康復”、還得是“強勢復出”。
所以教練克里門科還決定提高難度,讓她練起了男子體操的托馬斯空翻。
男子體操對體能的要求更高,於是教練對她展開魔鬼訓練。
白天要做日常訓練後,夜裡還要跑步,讓她疲倦不堪,傷上加傷。
傷愈情況尚不明朗,還要拼了命練難度,更大的慘劇就此埋下伏筆。
在奧運會開幕前兩週,穆希娜在訓練時意外摔倒,後腦勺著地。
她當場昏迷過去,甚至一度失去脈搏,被直升機緊急送到莫斯科做手術。
經歷幾日幾夜大手術後,穆希娜保住了性命,但是脊柱嚴重受損,脖子以下都無法活動,終生癱瘓。
曾經以一躍震驚世界的體操天才,餘生就這樣徹底被困在輪椅裡。
體操生涯墜落,迎接她的是人生深淵
身體已經無法活動了,她的生活和精神上也沒有依靠。
因為她的童年生活,簡直就是悲慘小白花標配。
父親是個酒鬼,經常犯事坐牢,母親在她兩歲時遇上火災離世,父親因涉嫌縱火而被關進牢裡。穆希娜等同於“父母雙亡”,只能跟著奶奶生活。
本來當上運動員成為世界冠軍,對她來說是開啟逆襲人生,迎來了曙光,結果一場意外卻讓她跌進深淵。
在她出事後,出獄了的父親也沒有表露出多少關心。
每次來找她都是為了錢,就像穆希娜治療師說的,“他要錢的時候才會出現”。
也正因如此,雖然體協安排醫生定期給她檢查。但是日常生活裡,就只有年邁的奶奶艱難地給她翻身、洗臉換衣服。
至於教練,他對穆希娜的事故表示愧疚自責,覺得無法面對她,後來移民去了義大利。
不過有記者表示,自己曾經去義大利見過教練,問有沒有禮物要帶給穆希娜,他可以代為轉交。
教練:我會去探望她,到時我會親手交給她。
實際他們一生也沒有再見。
是愧疚還是逃避,只有他本人心裡清楚。
事故後的第3年,時任國際奧委會薩馬蘭奇飛到蘇聯,給穆希娜戴上奧運最高榮譽的奧林匹克勳章。
雖然她沒有參加過奧運,但是奧委會認為她的體操生涯意義重大,奧林匹克歷史裡應該有她的位置,所以給她授予榮譽。
只是我們都知道,再多的榮譽也挽回不了她的健康。勳章書寫的是悲劇,更令人唏噓。
慘劇是意外?還是人禍?
穆希娜的受傷是意外,更是人禍。
在後來的採訪裡,穆希娜多次抨擊蘇聯體協。
他們金牌至上的想法,令運動員揹負巨大壓力,勉強自己去完成不可能的訓練,導致各種傷病和意外的出現。
至於教練,她說自己已經原諒他。
因為她認為教練也是體制的受害者,為他一直以來活在慚愧中感到難過。
但是前蘇聯媒體方面,則認為教練負主要責任。
當時是他向領導誇下海口,說穆希娜能做出男子難度,有奪金希望,也是他一直給穆希娜加難度,導致她超負荷訓練,意外受傷。
體協後來則積極為穆希娜治療,承擔她的醫療費用。
但也有媒體站出來抨擊體協歪曲事實,推卸責任,並且對外隱瞞穆希娜的傷情。
教練和體協誰之過,撕扯得轟轟烈烈。
可是這些對當事人來說都已經毫無意義。
穆希娜作為受害者,在輪椅和床榻上度過了26年,2006年因心力衰竭在莫斯科去世,年僅45歲。她成為了那個時代唯金牌論和政績的犧牲品。(後來還被改編成了電影)
穆希娜最後接受採訪的時候,覺得自己在摔倒的那一刻感到了解脫。
“太好了,我受傷了,我可以休息了(不用參加奧運會)。”
時至今日,她的穆希娜空翻和穆希娜下,依然被無數運動員複製和演繹。
也有一些命名動作,由於危險和不適合當下的器材,已經被禁。
希望那些金牌至上的觀點,也會被大眾和官方意識到它的殘酷性而被捨去。
競技體育是運動員們在前赴後繼的努力下,嘗試不斷超越人類極限。隨之而來的傷病困擾,也幾乎是每個運動員都逃不開的宿命。
但是無論如何,罔顧運動員自身健康的方式而換來的成績,沒有任何意義。
每個運動員都以參加奧運為榮,穆希娜卻覺得不用參加奧運會是一種解脫,這是女子體操的損失,更是奧林匹克之殤。入選名人堂不是表彰榮耀,而是懷念與銘記,讓我們記住穆希娜的遭遇,讓競技體育不再有這樣的犧牲者。
體操界不會再有一個穆希娜,但也慶幸不會再有下一個穆希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