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髮:拂曉哨位(fxsw2021)
作者:陳杰、陳新華
1962年11月18日我師在中印邊界東段對印軍展開反擊,主要戰鬥任務是攻佔西山口。
西山口位於達旺河南側,這個地方靠近不丹王國。 劉帥分析印軍從西山口、申隔宗、德讓宗、邦迪拉沿公路佈署呈蛇形防禦,沿線守敵有印軍4個旅八千餘人,其特點是:銅頭、鐵背、錫尾、背緊、腹松,我軍立採取的戰法是:打頭、擊背、切尾、剖腹,西藏軍區鄧少東副司令補充增加了一個斬腰,這樣就打分成了三段,我55師165團擔任打頭,163團擔任擊背,藏字419部隊擔任剖腹斬腰切尾,11師等邊防部隊負責大穿插包圍。
1962年11月中旬,按照中央軍委命令我55師從青海西寧向西藏機動,在藏南達旺地區集結,開始了在達旺河以南,從西山口到邦迪拉的反擊戰,師前指設在達旺。圖為當時晨霧下的達旺。
11月18日8時30分,我師按照西藏軍區前指命令發起總攻。擔任正面攻擊任務的165團首先突破了印軍前沿陣地,迫使印軍主力向南潰退;163團自佳山口直插西山口北之無名高地,奪取了敵炮兵陣地,搶佔了西山口。盤踞在西山口附近的印軍,開始向南逃竄。我163、165兩團隨即兵分二路,一路向南追擊,一路繼續在西山口攻殲散落殘敵。
18日下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向世界宣佈“我人民解放軍今日中午攻佔西山口”;18時,我師西山口戰鬥全部結束,共殲敵920名,繳獲各種炮90門,各種槍920支(挺),汽車21輛,電臺105部,以及大批彈藥物資。
我軍攻佔西山口取勝後,印軍被我打得落花流水,潰敗之後印軍到哪去了? 一是部隊發起攻擊後被殲被俘,二是打散後潛逃到原始森林,在我軍打掃戰場清剿中被俘,三是沿公路從錫金方向出境逃跑了,我某部大穿插晚到三小時,口子沒封住,從這裡逃跑了。還有一部落進了山南軍分割槽穿插到略馬東地區的四個連的口袋裡。
164團被列為西藏軍區預備隊。該團是11月16日下午最後一個到達作戰指定位置的建制團。對164團的到來,中印邊界反擊戰東段總指揮張國華大笑道:“現在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有8個步兵團,加上炮兵、工兵、鐵道兵一共13個團,一副牌湊齊了,下一步該和考爾攤牌了。”
整個戰鬥部署都在以張國華為首的西藏軍區“前指”運籌帷幄之中: 17日,擔任西山口主攻任務的第163、165團均已到達指定位置;擔任大縱深、遠距離迂迴任務的11師、山南軍分割槽等西藏邊防部隊截斷德讓宗至邦迪拉公路,形成了防敵北援、阻敵南逃的態勢,戰役合圍達成。張國華說:“現在打頭的、擊背的、截尾的都已準時到位。敵人跑不了啦,一切按原計劃進行!”
“我們是志在必得,戰則必勝。” 被我師擊潰的西山口之敵,沿達旺至邦迪拉公路向南逃竄,殊不知這股敗軍之敵,正在鑽入張國華司令員編織的大網。
張司令員早在11月11日就佈署山南軍分割槽部隊(郭指分隊)向略馬東地區挺進,以切斷德讓宗一略馬東之間的公路,阻擊西山口南逃之敵。
山南軍分割槽部隊在略馬東地區阻擊西山口敗軍南逃之敵。
略馬東位於申隔宗、米龍崗之間一個山腰小臺地上,周圍都是松杉林和叢林。該地北依陡山,南臨深谷,谷底是地尖河。此處地勢陡峭,水流湍急不易徒涉,僅在略馬東附近及其以南3公里處各有一座小木橋。附近有一座西北東南走向的山樑,長約3公里,山樑向西南並排延伸出至小山腿直達河底,其坡甚陡且多斷崖,不易攀登。
達旺一邦迪拉公路即從略馬東南側約200米的下方三個山腿處穿越而過,此外還有一條騾馬小道,依略馬東自東南越過山樑,與公路平行至米龍崗。故略馬東地區是踞守西山口、申隔宗之敵與其後方交通聯絡咽喉。西藏前指即令山南軍分割槽組織精幹指揮所(代號“郭指”)到此扼守,切斷達旺一一邦迪拉公路,阻擊由德讓方向北援或由西山口方向南逃之敵。
山南軍分割槽11月11日受命後,由3團1、2連和82迫擊炮連、以及由得芒、肖、東章三個邊防隊組成一個步兵連(稱3連 )共400餘人,由山南軍分割槽郭志顯副司令員指揮前往略馬東待命。
山南軍分割槽部隊於11月12日晚八時由達旺以東的勞村出發。在經過最後一個有人煙的地區魯克塘時,找到一位曾走過這條路熟悉這帶地形的門巴老人,向他了解了前進道路的情況。經過三天行軍,分隊於15日18時到達申隔宗以東5公里的煎酒乾孃地區,尖兵班在前進中與敵偵察分隊遭遇,經激戰殲敵7名。16日16時35分,分隊在行進中又遭羅布澤之敵搜尋分隊約1個連兵力的反撲,我以短兵火力突然開火殲敵10餘名。
為了避開與敵糾纏,按時到達指定位置,山南分割槽部隊決定撇開當面之敵,沿山澗崎嶇小路、陡坡、密林迂迥穿行。18日7時15分,在總攻發起前1個多小時,經過6晝夜艱苦行軍,我軍克服各種困難,行程130多公里,按時到達略馬東以東附近地區。郭副司令員勘察地形後,決定佔領東側的山樑,切斷公路和附近的小路,配合攻佔西山口主力部隊形成關門打狗之勢。
西藏軍區前指決定:在55師攻佔西山口同時,派出山南軍分割槽的四個連的兵力插入略馬東地區,形成合圍,切斷印軍後路,以阻止西山口潰敵南逃。圖為1962年11月19日,略馬東公路上的中國部隊。
18日10時,公路上出現敵三輛小汽車向南疾馳,郭副司令員判斷西山口之敵在我主力圍攻下已經動搖,開始南逃。即命令各連立即進入陣地,準備阻敵南逃。10時20分敵汽車隊(數十輛)自西山口駛至我陣地前,我軍當即突然開火,將敵先頭三輛汽車擊毀,堵塞了道路,阻擊戰鬥遂告開始。各連憑藉有利地形以火力大量殲敵,3連乘敵混亂髮起衝鋒,以猛打猛衝衝向敵群,給敵有效殺傷。
中午時分從西山口潰退下來的敵炮兵與步兵如潮水般湧來,他們互相爭先恐後沿公路狂奔。我軍遂採取先發制人手段,在我重機槍掩護下沿公路實施陣前出擊,打亂了敵人的先頭部隊,並將地尖河下游的小木橋炸燬,使敵逃脫更加困難。
敵人遭我打擊後困獸猶鬥,於15時20分集中了400餘人 ,以密集隊形向我陣地衝擊,企圖沿略馬東、米龍崗小道奪路而逃。面對此情,分隊採取近戰,待敵進距我三、四十米時,突然以短促火力向敵猛打,斃傷敵40餘,敵狼狽後撤,印軍後的第一次衝鋒被打退。 17點20分敵又糾結300餘人分兩路向我陣地衝來,又被我軍擊潰。敵不甘失敗,後又數次向我 陣地衝鋒,我便隱蔽將兵力、火器轉移至敵翼側,近敵殲滅。戰士羅永正利用隱蔽地形迂迴敵側後,投彈射擊,擊傷敵指揮官。失去指揮,我全體指戰員一躍而起,與敵展開了白刃格鬥將敵擊退。18日夜敵又三次企圖乘夜暗突圍逃竄,我早已調整了兵力部署,牢牢卡住各個可通行路口、山口和地段,將敵死死困住。
18日18時,157團進到略馬東地尖河南岸 ,堵住了西山口潰敵過河逃跑的道路。20時許米龍崗之敵,見其從西山口南逃的同夥被我阻於略馬東不能動彈,企圖來解救,便派出兩股援軍分別進入我陣地側後進行窺視,見我防守嚴密,未敢向我接近,輕舉妄動,只好掃興縮回米龍崗。
次日(19日)9時50分我軍向當面被阻之敵發起攻擊,三個連沿公路與地尖河全線出擊,直插敵群,分割包圍。西山口潰敵經我18日的打擊,早已建制己亂失掉了統一指揮,士無鬥志成了驚弓之鳥,四零八落躲藏在叢林、石隙、石洞內害怕被殲。我軍指戰員以迅速勇猛的動作插向致人聚集的山溝,逐個進行清剿;至14時沿公路兩側及地尖河左岸附近之敵也被全部殲滅。 此時我軍乘勝分三路徒涉地尖河,僅用30分鐘便又肅清了地尖河右岸之敵。11月19日14時30分戰鬥勝利結束,將從西山口南逃之敵封關在略馬東地區殲滅。
這次戰鬥共殲敵681名,繳87.6加榴炮11門,81迫擊炮24門,90火箭筒6具,重機槍7挺,輕機槍50挺,衝鋒槍52支,步槍230支,手槍11支,汽車84輛,電臺15部。我僅傷亡15名。
山南軍分割槽略馬東阻擊戰為我五十五師等主力部隊追殲西山口戰鬥潰敗之敵,以及爾後展開搜剿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對中印邊界東段第二階段自衛反擊戰的戰役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1962年12月我師獲“西山口大捷”後,凱旋迴歸,165團參戰官兵肩扛軍旗(作者陳杰當時為軍旗護旗手,在軍旗之後側)威武地行進在達旺戰區往回返的公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