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The Drive”網站“戰爭地帶”專欄12月16日刊文報道稱,美空軍利用一架C-130運輸機,使用“迅龍”托盤式巡航導彈成功擊中預定目標。此舉標誌著美軍“迅龍”計劃從理論階段躍升至實戰部署層面的技術可行性。而像此類技術測試,美空軍本年度已進行2次,按照美空軍說法而言,開發“迅龍”巡航導彈計劃旨在應對中俄兩國威脅。而有趣的是,該專案之所以被稱之為“迅龍”,則源自於中國古代武器弩床。
“迅龍”(又稱“快速龍”)空射托盤式彈藥專案,由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與戰略發展規劃與實驗辦公室所主導,於2019年底首次提出該計劃。專案承包商分為軍方與私人兩類,軍方由空軍特種作戰司令部、空軍防區外彈藥應用中心、美海軍水面戰中心達爾格倫分部構成;私人則由洛.馬公司、Systima技術公司、賽峰電子與國防公司、美國降落傘公司於R4整合公司所組成。
托盤,即一種用來集結、堆存貨物以便於裝卸與搬運的水平板。其最低高度能夠適應托盤裝運車、叉車及其他適用的裝卸裝置的搬運需求。在軍事用途中,通常用以裝載各類軍用物資、比如醫療物資、武器彈藥、電子裝置等。具備堆垛穩固、儲運安全;機械作業、裝卸高效;集裝包裝、起運快捷等優點。
美軍“迅龍”計劃即在此基礎上拓展其用途,將各類空面彈藥捆綁在智慧托盤上,以此透過空投方式在短時間內發射大量導彈或者炸彈,其本質很類似於彈藥撒佈器。這種彈藥托盤和傳統的空運托盤一樣採取滾裝方式上機、裝載至軍用運輸機貨艙中、而後採用傳統空投方式從尾部跳板式艙門中投射出去。彈藥托盤在自由落體期間,利用降落傘穩定姿態、而後搭載武器點火啟動,相繼脫離托盤。地面控制人員則利用衛星通訊資料鏈,透過彈載資料鏈匯入目標資訊、並在此過程中進行資料修正、從而實現遠距離精確打擊。該彈藥托盤在搭載導彈及炸彈時,屬於一次性產品、無需回收;但在美軍未來計劃中,該托盤還將搭載小型無人機、並具備完成任務後回收利用的能力。此外,該彈藥托盤適用於各型運輸機,如C-130、C-17、C-5等。
從洛.馬公司對外展出的托盤模型,及美空軍在歷次測試中所投入的實際托盤來看。該托盤呈三層結構,每層可搭載2~3枚導彈、疊加最多可攜帶6~9枚導彈。以C-130運輸機而言,一次性最多可裝載2~3個(攜帶4枚時)彈藥托盤、C-17運輸機則可裝載8個。以C-17運輸機為例,一次可攜帶多達32枚JASSM-ER導彈,而B-IB轟炸機只能攜帶24枚、B-52則銳減至20枚左右。因此,美軍透過“迅龍”這一計劃,就可以把運輸機提升至火力理論與B-1B轟炸機相當的層面。此外則是從效費比而言,從運輸機而言,改造難度不高且成本較低,因此具有大規模應用潛力。
2019年底~2020年度,美軍“迅龍”計劃測試全都集中在理論階段,直到2021年伊始,“迅龍”計劃正式從理論階段向實戰化方向發展。2021年7月,美空軍投入一架C-17與一架C-130運輸機,裝載“迅龍”彈藥托盤,在位於新墨西哥州白沙靶場進行首次系統級飛行測試,評估軍用運輸機集體投放效能,此外還驗證了超視距指揮和控制節點的能力。據悉,美空軍在此次測試中採用射程達926公里的AGM-158B“賈姆斯”聯合防區外空對地導彈。
在12月16日的測試中,美空軍特種作戰司令部使用一架MC-130J運輸機,發射一具攜帶3枚導彈的“迅龍”彈藥托盤、成功命中位於墨西哥灣的預定目標。值得一提的是,美空軍特種作戰司令部在新聞稿中未提及是何種目標;但洛.馬公司卻發表宣告稱,該目標系一艘艦船,言外之意即表明,美軍在此次測試中投入了射程達560公里的AGM-158C遠端反艦導彈。由此可知,“迅龍”彈藥托盤計劃,已經實現搭載多型針對海陸目標導彈的能力。
從美空軍自身作戰需求而言,透過“迅龍”彈藥托盤計劃將運輸機在戰時打造成一款轟炸機或者武庫機,誠然是擴大火力打擊範圍及密度的好辦法。但在反對者眼中,認為這種計劃即使拓展了運輸機的多用途能力,使得打擊手段更加多樣化,但一定程度上卻削減了美軍自身總體運輸能力;此外則是AGM-158系列導彈儘管效能先進,但價格高昂這一點,卻使得其在大規模消耗作戰中效費比極低。
就其作戰目的而言,“迅龍”彈藥托盤計劃仍對中俄兩國具有一定威脅性。一是採用非傳統作戰平臺,用來投擲大規模對峙/進攻性武器、在未來衝突中可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二是搭載武器種類非普通航空炸彈,而是聯合防區外精確打擊武器。相比前者,後者射程更遠、精度更高、毀傷效果更強、更能一改自衛能力不強的運輸機,使用此前對地轟炸的作戰方式。從而使得運輸機在距離目標較遠的空域內,只需快速投擲,即可折返撤出,其生存機率得到一定保障。
針對美軍“迅龍”計劃,坊間有傳聞稱,可利用空優戰機、預警機、及地面防空/反導系統協同配合予以攔截。從作戰效能上,這種傳統作戰方式費時費力,總體效果毫不佔優。首先是預警機須全天候持續性擔負升空預警任務,空優戰機則須隨時待命,且需考慮到任何方向,而非傳統來襲方向。在此戰備情況下,空中攔截效率仍不容樂觀、且不考慮美軍所搭載的JASSM隱身效能;單就採取各種干擾手段,如利用無人機實施電子干擾、彈藥托盤裝載誘餌彈等等,會大幅度影響空中攔截的總體效果。
空中攔截效果尚且如此,利用地面防空/反導系統也就可想而知,此外,針對各類高價值/時敏目標,還需投入一定規模的防空/反導系統,而非幾套那麼簡單。真正的解決舉措在於,除投入固定翼預警機外,還需利用中低空長航時無人機,持續性承擔空中預警任務,以此打造成一個滯空時間較長、兼顧多個方向的空中預警網路體系。但這僅僅只是防禦手段。
進攻是最好的防禦、我國唯有發展出同類武器系統,才能保障在衝突爆發,遭受襲擊後透過報復行動,彌補劣勢,重新建立起優勢。而諸如美製C-130與C-17的中大型運輸機搭配,我國可利用運-9與運-20的機型搭配予以應對,從技術層面而言,發展此類打擊手段難度並非觸不可及,真正問題在於現有運-9及運-20產量能否滿足這一作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