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Vivoryon公司宣佈,FDA已授予其口服小分子藥物varoglutamstat(PQ912、SIM0408)快速通道資格,用於治療早期阿爾茲海默症(AD)。
先聲藥業在今年6月與Vivoryon達成超5億美元的合作,獲得在大中華區開發和商業化包括Varoglutamstat在內的2款針對具有神經毒性的澱粉樣蛋白N3pE (pGlu-Abeta) 阿爾茨海默病治療藥物的權益,成為國內最早引入AD創新藥管線的企業。不久前,先聲藥業Varoglutamstat(鹽酸PQ912)的臨床試驗申請獲CDE受理。
阿爾茨海默病(AD)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見的一種型別,以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變性為特徵,是導致老年人失能的重要原因。據預測,2020年我國AD患者約有900萬,2050年將達到2100萬。目前國內臨床上可用的藥物十分有限,包括膽鹼酯酶抑制劑多奈哌齊、卡巴拉汀,穀氨酸受體拮抗劑美金剛,以及2019年剛獲批的新藥甘露特鈉膠囊(GV-971)。不過GV-971自上市以來,療效在學術界一直飽受爭議。
Varoglutamstat是一種靶向谷氨醯胺醯肽環轉移酶(QPCT)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劑,是當前AD藥物開發中頗具前景的療法之一,已在全球推進至臨床IIb期開發階段。
Varoglutamstat可透過抑制QPCT及其同工酶,阻止N3pE澱粉樣蛋白的生成。而N3pE 澱粉樣蛋白不僅與AD 患者中廣泛觀察到的聚合成斑塊的β澱粉樣多肽有關,也會對阿爾茨海默病(AD)的其他病理因素產生不良影響,包括tau病理表現、神經炎症和突觸功能受損。Varoglutamstat透過阻止這種有毒變體的形成,在疾病發病機制的早期發揮作用,因此具有預防神經元損傷的潛力。
神經毒性澱粉樣蛋白N3pE可引發AD相關病理通路
Varoglutamstat藥學、毒理學、主要藥效學等特性已透過臨床前研究驗證。已完成的IIa期研究的短期(治療12周+隨訪4周)療效結果顯示,在神經心理量表(Cogstate NTB)一個代表工作記憶的分量表中,Varoglutamstat與安慰劑相比,具有明顯統計學差異。此外,在腦脊液QPCT酶的抑制、腦脊液中的Neurogranin(代表突觸毒性的生物標誌物)、YKL-40(代表神經炎症的生物標記物),以及腦電圖等其他指標上, Varoglutamstat治療組結果相對於對照組都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 或p<0.01)。
目前,全球範圍內尚無同靶點藥物上市。除Varoglutamstat外,Vivoryon公司還有一款QPCT抑制劑PBD150處於臨床前階段。另外,Siena Biotech早期管線中的SEN177也靶向QPCT,擬用於治療亨廷頓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