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 蘿蔔皮
德國波鴻魯爾大學(RUB)的兩名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意識理論。他們一直在探索意識的本質,大腦如何產生意識以及在何處產生意識,以及動物、人工智慧是否也有意識等問題。新概念將意識描述為一種與複雜認知操作相關的狀態,而不是一種在我們清醒時自動佔據的被動基本狀態。
來自 RUB 行為和臨床神經科學研究組的 Armin Zlomuzica 教授和 Ekrem Dere 教授在《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雜誌上以「Towards an animal model of consciousness based on the platform theory」為題,描述了他們的理論。線上文章於 2021 年 11 月上線,印刷版將於 2022 年 2 月 15 日出版。
「我們的意識平臺理論背後的假設可以在實驗研究中得到檢驗。」作者描述了他們的概念相對於替代模型的一個優勢, 「因此,可以在人類和動物甚至人工智慧的背景下探索意識過程。」
「平臺理論」詳解
根據平臺理論,與意識相關的複雜認知操作被應用於維持和處理的心理表徵。它們可以包括知覺、情緒、感覺、記憶、想象和聯想。
例如,在習得的行為或習慣不足以應對的情況下,有意識的認知操作是必要的。人們不一定需要意識才能開車或洗澡。但是,當意外發生時,需要有意識的認知行動來解決這種情況。它們對於預測未來的事件或問題以及制定合適的應對策略也是必要的。
最重要的是,有意識的認知操作是適應性和靈活行為的基礎,使人類和動物能夠適應新的環境條件。
根據新理論,有意識的認知行為是在所謂的線上平臺的基礎上發生的,線上平臺是一種控制下屬平臺的中央執行機構。例如,從屬平臺可以充當知識或活動的儲存媒體。
神經細胞之間的電連線至關重要
不同神經元網路的相互作用促進了有意識的認知操作。Armin Zlomuzica 和 Ekrem Dere 認為電突觸(也稱為間隙連線)在這種情況下至關重要。
這些結構能夠在神經細胞之間極快地傳輸訊號。它們的工作速度比化學突觸快得多,其中細胞之間的通訊是透過神經遞質和 β-調節劑的交換進行的。
一個可能的實驗
例如,作者建議透過以下實驗來測試他們的「平臺理論」:人類、實驗動物或人工智慧面臨一個新問題,該問題只能透過組合在不同環境中學習的兩個或多個規則來解決。這種儲存資訊與新問題應用的創造性組合只能透過有意識的認知操作來完成。
透過施用阻斷間隙連線的藥理物質,研究人員將能夠測試間隙連線是否確實在該過程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間隙連線阻滯劑應抑制實驗中的效能。然而,個別規則的例行執行,在它們被學習的上下文中,應該仍然是可能的。
「能夠獨立解決沒有預定義解決演算法的新的複雜問題的人工智慧,在多大程度上同樣可以被認為是有意識的。」作者指出,「必須滿足幾個條件:例如,如果它透過自主篩選、評估、選擇和創造性地結合來自網際網路的資訊,成功提出了一種抗擊大流行的戰略,那麼第一個條件就會得到滿足。」
論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66432821005830?via%3Dihub
相關報道: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12-theory-consciousness-humans-animals-artificia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