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冰在自身的重力下向低處發生流動,由此誕生了冰川。大家可能比較困惑,冰川冰又是怎麼形成的呢?首先要有一定數量的固態降水,像雪、霧、雹等,隨著外界條件和時間的變化,雪花會變成完全喪失晶體特徵的圓球狀雪,稱之為粒雪,這種雪便是冰川的“原料”,冰川冰就形成了。冰川是流動的,而當它變得太短太薄,自身的重量不足以支撐它繼續生長、流動時,它便不再算是一條冰川。
冰川的“冰芯”
冰芯是從冰川上鑽取的圓柱狀雪冰樣品。 就如同樹木上的年輪,包含著過去逐年積累的降雪和幹、溼沉降物質,這些物質儲存著其沉積時的氣候環境資訊。比如冰芯裡的氫、氧等同位素記錄著像氣溫高低這樣的氣候資訊。冰川科學家們還能夠更加一些特殊的化學元素,分析出這個地區在過去的某個時期的海水量。
“冰芯”中的氣泡有何意義
鑽取出“冰芯”中常常夾雜著氣泡,冰川學家研究這些氣泡又有什麼用呢?這些氣泡可以揭示遠古時期的大氣成分。冰川科學家們透過分析南極冰層中長達 150 萬年的氣泡,發現大氣中的氧氣至少被消耗了 800,000 年,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的呢?冰川磨削增加了風化作用(比如金屬的氧化),並且暴露出的埋藏了數百萬年的有機碳也促進大氣氧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