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候補代表登記表》顯示:毛澤東入黨時間為1920年
毛澤東填寫的中共八大代表登記表
■位置:第38展廳
1956年9月2日,毛澤東填寫了《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候補代表登記表》。隔著展櫃玻璃可以清晰地看到,入黨時間一欄填著1920年。現任職務為黨中央主席、國家主席。
登記表的上半部分詳細說明了此次登記原因:這次印發的“八大代表、候補代表名單”,由於材料來源不統一,檔案不完備、不準確和印校疏忽等原因,發生了不少錯誤;填寫登記表,是為了確保每個代表的籍貫、出生年、入黨時間、現任職務等正確無誤。
徐欣欣補充介紹,1920年8月,陳獨秀等在上海成立了共產黨發起組,請毛澤東發動湖南的中共小組。當年11月,毛澤東和何叔衡、彭璜等六人在建黨檔案上籤了名,建立長沙共產主義小組。關於自己的入黨經歷,毛澤東在1945年回憶:“這次大會(指中共七大)發給我一張表,其中一項要填何人介紹入黨。我說,我沒有介紹人。我們那時候就是自己搞的。”
展廳裡還有一組信,值得關注。其中一封是1920年8月13日,留法勤工儉學的蔡和森寫給毛澤東的,明確提出“我以為先要組織黨——共產黨”;9月16日,蔡和森又給毛澤東寄去6000多字的長信,提出了具體的建黨步驟,第一次提出“中國共產黨”的名稱,“然後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箇中國共產黨”,1921年1月21日,毛澤東對此回信中說“我沒有一個字不贊成”。
展櫃裡,還展出了三本書——《共產黨宣言》《階級爭鬥》和《社會主義史》。這些書建立起青年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1936年,毛澤東在延安接受斯諾採訪時,曾回憶:我熱心地搜尋那時候能找到的為數不多的用中文寫的共產主義書籍。有三本書特別深地銘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後,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他還說,“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論上,而且在某種程度上的行動上,我已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而且從此我也認為自己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中心任務是討論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問題。徐欣欣說,在中共一大召開前,中國共產黨已經有了早期地方組織。比如1920年10月,李大釗等在北京成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稱“共產黨小組”,當年底共產黨北京支部成立,李大釗任書記。
兩張《唯物史觀》試卷
■位置:第30展廳
兩張試卷陳列在展櫃中,考生流暢的字跡間偶有塗抹。這是1923年,李大釗批閱的《唯物史觀》試卷。
講解員徐欣欣說,北京大學是最早開設馬克思主義課程的高等學府,早在1918年,在李大釗、高一涵等人的積極倡議下,馬爾克斯學說研究會就秘密成立了。這就是後來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為了擴大馬克思主義宣傳,李大釗、陳啟修、高一涵等人以介紹西方思潮為名,將馬克思主義引入了課堂。李大釗也是我國大學裡最早系統性地講授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課、社會主義思想課的教授。
兩份展出的試卷,答題人分別是北大政治系二年級馬昌民和賀廷珊,成績均為95分。從試卷上可以看到當年的題目——試述馬克思唯物史觀的要義並其及於現代史學的影響。其中,賀廷珊寫道:“馬克思是開闢新路的持刀者,是歷史上最大的新紀元。”
徐欣欣說,這是馬克思主義課程第一次進高校,馬克思主義試題第一次進考卷。當年,北大學生還圍繞社會主義是否適合中國國情的主題舉辦辯論會。李大釗作為評判員給出回答:由資本主義社會轉變到社會主義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試卷的捐贈人是韓述之,1917年在北京大學歷史系讀書,1921年與劉天章、楊鍾健、李子洲、魏野疇、楊曉初等創辦《共進》,發起成立共進社。1949年西安解放,他曾擔任西安市政府委員兼副秘書長。
1923年李大釗批閱的北京大學學生的《唯物史觀》試卷
李大釗參加共產國際五大的登記表
李大釗的登記表
■位置:第31展廳
展櫃中一張登記表是講解員們的重點介紹物件。登記表有兩頁,A4紙大小,上面設定了姓名、年齡、職業等多個條目。登記表登記人是Chin Wha,年齡36歲,來自中國,是一名教授。登記表右下方還有一張模糊的中年男子照片。
徐欣欣說,Chin Wha就是李大釗。1924年6月17日至7月8日,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主要討論共產國際執委會的活動和策略的報告、關於蘇聯經濟狀況和俄共(布)黨內的爭論等。李大釗、王荷波、羅章龍等代表中國共產黨出席了大會。參會時,李大釗化名琴華;當年7月1日晚,他還以琴華的名義代表中國共產黨在共產國際五大第二十二次會議上作了書面報告。報告宣傳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促進了中國共產黨與各國共產黨的聯絡,對共產國際五大的成功召開作出了貢獻。會後,李大釗留下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直到1924年冬回國。
馬克思首次“進”中國
■位置:第32展廳
細看每一件展品的說明牌,第一次、首次等詞語頻繁出現。其中就包括一份《萬國公報》,是它最早將馬克思介紹到中國。
徐欣欣說,《萬國公報》是由基督教出版機構廣學會主辦的月刊。1899年2月,《萬國公報》卷121刊載了由李提摩太節譯、蔡爾康纂述的《大同學》第一章《今世景象》,用一百餘字的篇幅介紹了馬克思及其關於資本的學說。
文中寫:“其以百工領袖著名者,英人馬克思也。馬克思之言曰:糾股辦事之人,其權籠罩五洲,突過於君相之範圍一國”。徐欣欣說,這段概述除誤稱馬克思為“英人”外,堪稱言簡意賅。有意思的是,馬克思姓名的翻譯就用的“馬克思”三個漢字,這是馬克思及其學說第一次出現在漢語文獻中,文中稱他是“百工領袖”。
展櫃中還有各種“第一”:
1902年9月,梁啟超在《新民叢報》第18號上發表《進化論革命者頡德之學說》,對馬克思做了簡要介紹,稱他是“社會主義之泰斗”。這是馬克思主義第一次在中國人的著述中被提及。
1903年3月,福井準造著、趙必振譯的《近世社會主義》中,介紹了馬克思生平、部分著作、學說以及歐美各國社會主義政黨狀況,這是第一本專門介紹社會主義思想的譯著。
1908年初,無政府主義刊物《天義》刊出《共產黨宣言序言》一文,即恩格斯為《共產黨宣言》1888年英文版所作序言的全文。這是馬克思主義文獻在中文世界第一次完整的出現。
來源 北京晚報 | 記者 牛偉坤 李祺瑤 安旭東
編輯 曾佳佳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