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在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之後的半個月內,南京的國民政府連續三次公開通電當時位於延安的中共中央,意在邀請毛澤東前赴重慶"共商國是"。
於是中共中央在審慎研究的基礎之上,決定派出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作為中共的代表前往重慶。
在這次談判中,除了毛澤東的"舌戰群儒"令人信服之外,更有現場記者發出感嘆:一個周恩來就打敗了整個國民黨……
那麼究竟是何種驚豔的表現,才能夠使見多識廣的記者發出如此感慨呢?故事還得從一頂禮帽說起……
塑造領袖形象,一力扭轉乾坤
抗日戰爭結束之後,中國所面臨的外敵入侵問題得以徹底解決。但對於蔣介石而言,中共這個"心腹大患"卻依然存在。
為對付中共,國民黨便想出了公開通電邀請毛澤東赴重慶參加談判的法子,如果毛澤東推辭不往的話,就正好留給了蔣介石發動內戰最好的話柄。
雖然當時的中共中央一眼就識破了這裡面的陰謀詭計,只是為了全國人民不再遭受戰亂之苦,仍舊決定前赴重慶,用事實來戳破蔣政府的這一政治謊言。
於是,經過黨中央審慎的研究,最終確定由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前往重慶進行談判。
重慶談判對於已經是中共領袖的毛澤東而言,如果成行,那就將會是在國統區政治中心的首次亮相。
由於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國民黨都是將共產黨作為"土匪"來看待的,所以在許多宣傳中,不乏對於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的形象歪曲和政治誹謗。
因此,如何塑造領袖形象,才能展現出扭轉乾坤的力量,這對於周恩來而言,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但是一頂考克禮帽的出現,輕鬆地就解決了這個棘手的問題。
其實,周恩來之所以決定將自己的考克禮帽送給毛澤東,主要是因為這種禮貌代表著不一般的含義。"考克帽"又稱為"拿破崙"帽,原因是當年拿破崙曾經戴過,而且"國父"孫中山也戴過這種帽子,因此這種帽子就具備了特殊的含義和力量。
而將帽子送給毛澤東的時候,周恩來還解釋道:
"主席把考克帽拿在手中,稍有揮動,顯示出的則是扭轉乾坤的力量。"
主席聽後用手掂了掂這個考克帽,然後高興地說道:"你想的周到得體。我們到重慶,展示的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形象,顯示出的是解放區萬眾一心,無所畏懼的力量。揮動考克禮帽,顯示我們的力量。這頂帽子,我戴了。"
於是,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穿著一身嶄新的布衣中山裝,戴著周恩來送的考克帽,同國民黨代表張治中、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等人一起登上了前往重慶的飛機。當日下午3時左右,飛機在重慶九龍坡機場平穩降落。
開啟機艙門,毛澤東便在周、王等人的陪同下緩緩走出。機場早已圍滿了前來接機的人群。看到毛澤東走出機艙門,全部激動地向前湧去。
毛澤東微笑著同在場所有人打招呼,看到遠處人群不住地朝他揮手,毛澤東便適時地摘下頭頂的考克帽輕輕地揮動,向遠處的人群致意,就此留下了那一幅經典畫面。
而毛澤東揮帽的形象,則經過當天接機群眾的口口宣傳和在場記者的宣揚,不久各種報紙和大街小巷都在傳頌中共領袖毛澤東親民、偉岸的形象。
而周恩來,也憑藉一己之力,將長期以來被國民黨冠以"赤匪"的共產黨人的政治形象再次扶正。
入虎狼之地,調眾金剛護法
其實,重慶對於毛澤東來說,無異於是龍潭虎穴。連當時的愛國詩人柳亞子,都稱毛澤東赴渝談判是"彌天大勇"。而為了此次重慶之行能夠順利,臨行前周恩來就制定了周密的計劃,首先就是要絕對地保證毛澤東的安全。
周恩來先是抽調了龍飛虎、顏太龍、陳龍作為毛澤東的貼身警衛員,後又從毛澤東的警衛班要來了戰士齊吉書專門照料毛澤東的生活。同時還抽掉了槍法精準的舒光才、戚繼恕負責毛澤東的外圍警衛。
這些警衛大都是從紅軍時期走過來的老戰士,素質過硬、信仰堅定。有了他們的保護,周恩來這才稍稍有了點安心。
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在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的衣食住行都在周恩來的全面安排下,時刻處於嚴格的保密和保衛之中。
為了防止敵特在毛澤東的飯食裡面下毒,周恩來特地要求廚師做飯所需原料只能夠從大食堂取,不能夠到集市上採購。參加宴會的時候,更是主動地替毛澤東試毒,確認沒有問題,才會讓毛澤東進食。
對於毛澤東下榻的住所,更是做到了無死角的警衛。通常情況下都是先由警衛員全方位檢查一遍,確認無異常之後報告給周恩來,而周恩來則會親自仔細地再次確認一遍。如此兩遍檢查後,才會讓毛澤東入住。
而且,周恩來還作出規定,毛澤東的屋裡面要時時刻刻不離人,外面的人未經確認身份和意圖,絕對不允許進入毛澤東的房間,近距離接觸毛澤東。
而除了中共在重慶的自己同志之外,很多國民黨內部的愛國人士也都非常擔心毛澤東的安危。
由於毛澤東喜歡在會客的間隙走出大門,在警戒線以外徘徊散步。如此幾次之後,便收到了一張神秘的紙條,上面寫著:
"晨風加厲,白露為霜;伏莽堪虞,為國珍重。"
毛澤東一看便懂,從此便不再外出散步。後來才得知,這是當時在國民政府行政院工作的錢劍夫所寫,意在告知毛澤東局勢複雜,切勿脫離保護。
還有一次,毛澤東會見老友章士釗,詢問其對於時局的看法,章士釗一言不發,只是在毛澤東的手心寫了八個字: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如此種種都在說明,當時的重慶敵特交織,政治環境極其複雜。即使是周恩來精心地安排了對毛澤東的保衛,但是仍舊會有不測發生的可能。所以對於領袖的無死角保護,絕不是杞人憂天。
蔣介石也的確曾經認真地考慮過要強行拘禁毛澤東。
在1945年的9月27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
"如此罪大惡極之禍首……如不加審治,何以對我為抗戰而死軍民在天之靈耶?"
從這些記載中都不難看出,蔣介石的言語中充滿了對於毛澤東的憤恨,更是企圖將其抓捕進行審治。但當時國共重慶談判局勢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
一方面美國人的參與調停,讓蔣介石心有顧忌;另一方面,蔣介石自己也還沒有做好內戰的準備。
最終經過利弊的權衡,直至談判結束的前4天,蔣介石才徹底打消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
所以,在整個重慶談判期間,周恩來既是毛澤東的助手,又是他的衛士長。不僅替他擋下了許許多多的"明槍",而且在一些特殊的聯誼場合,也巧妙地為他接下了許多的"暗箭"。
談判晚宴當晚,一人力戰全場
抵達重慶的當晚8時,中共一行人便參加了由蔣介石舉辦的位於沙坪壩林園官邸的宴請。由於參加此次宴會的絕大多數都是國民黨政府成員,所以為了能夠無死角地保護毛澤東,整場宴會周恩來與毛澤東都是形影不離。
但是毛澤東的到來引起的轟動實在是太大,儘管在宴會現場不想過於高調,可作為中共的核心人物,前來攀談、敬酒的人仍舊是絡繹不絕。這些人中既有國民黨政要,也有當地的民主人士、還有人民團體代表。
但是對於周恩來而言,無論是前來真心敬酒的,還是刻意上前存心刁難的。只要是敬酒,周恩來一律來者不拒地替毛澤東全部接下。眼看敬酒的人接踵而至,而周恩來卻絲毫慌亂也沒有顯現出來,仍舊是面帶微笑,從容地一杯接一杯地喝著。
只是周圍的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分明就是國民黨想要藉助敬酒的"車輪戰"來灌醉周恩來。周恩來對此早已心知肚明,因此面對越來越多人舉起的酒杯,周恩來說道:
"我提個建議,我們不要繼續亂打仗。無論談判還是喝酒,我們應該平等的進行。現在我提議,所有能喝酒的先生都舉杯,我代表毛主席敬大家三杯。"
說完就連幹三杯,而三杯酒下肚之後,周恩來依舊神采飛揚。然後緊接著說:
"當然,還有我自己的三杯。"於是又是三杯酒下肚,繼續說道:
"我們不是賭酒,是為友誼乾杯。不強人所難,能喝的就請先喝三杯,然後繼續來。"
此時國民黨中有幾個好事卻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已經在這幾杯酒後開始迷迷糊糊,不能自持了。而周恩來"勇猛"的形象,一時之間也震懾住了在場的所有人,幾乎沒人再敢上前去"敬酒"了!
面對此情此景,有在場的記者不禁發出感嘆:一個周恩來就打敗了整個國民黨……其實,雖然周恩來的酒量不小,但是面對著源源不斷且不懷好意的"敬酒",即便是鐵人也難以支撐。
周恩來在整場宴會上,甚至來不及吃一口菜。很多時候,在幾杯酒甚至十幾杯酒下肚之後,才能夠匆忙地夾一筷子菜,而在這之後,馬上又開始了下一輪敬酒。
即便是這樣,周恩來仍舊是寸步不離毛澤東,在毛澤東與人談話時,他便側退半個身子,以毛澤東為先;而在有人上來敬酒時,他便上前半個身子,一力擋下所有針對毛澤東的酒。
宴會結束之後,他還要召集代表團的成員和駐重慶八路軍辦事處的同志們開會。除此之外,還要另外抽出時間聽取工作彙報,然後根據情況佈置下一步工作等。
曾經有重慶當地的八路軍同志問周恩來,為什麼不讓毛澤東在宴會現場喝別人的敬酒,周恩來回答道:"我怕他們在酒裡做手腳,怕他們放毒!"
這就是周恩來,他憑藉一己之力,即使是在群敵環伺的危險處境中,仍舊能夠從容不迫地保護著毛澤東的安全。
處置突發事件,平息輿論影響
重慶談判中,儘管雙方就一些重大問題存在較大的分歧,但是整個談判過程還是比較平穩的。可是就在談判結束前兩天的1945年10月8日,周恩來正在陪同毛澤東在國民政府軍委大禮堂觀看由張治中為歡送毛澤東返回延安而舉行的文藝匯演時,噩耗傳來。
原來是當日下午,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秘書李少石,陪同柳亞子乘車從周公館返回沙坪壩寓所時,在土灣遭到了國民黨士兵的槍擊。
李少石不幸被擊中肺部,由於送醫後傷勢過重,於金湯街市民醫院醫治無效不幸身亡。
接到訊息後的周恩來萬分震驚,但是卻沒有聲張。而是悄悄離開了文藝演出的會場,直接找到了當時負責治安和警衛的憲兵司令張鎮,向其提出了明確的抗議和質問,並要求他立刻徹查此事。
隨後與重慶八路軍辦事處的錢之光一同趕往醫院,但是趕到的時候李少石已經宣告不治。周恩來悲憤地說道:
"20年前,廖仲愷先生遭反革命暗害,其情境猶歷歷在目,不料20年後,他的愛婿又遭到兇殺。"
那麼這起案件,究竟是蓄意謀殺還是單純的意外?如果說是意外的話,那麼事發地點距離毛澤東如此之近,又作何解釋?
如果是謀殺的話,那麼是否意味著國民黨對於即將結束的和談又有了其他的打算呢?一時之間,種種疑雲圍繞在周恩來的心頭。
於是在趕回文藝匯演的會場之後,周恩來當機立斷,要求憲兵司令張震用自己的車護送毛澤東返回寓所,並在毛澤東上車返回之後將李少石被殺事件通報給了國民黨代表張治中,同時要求他協助調查事情的真相。
之後,周恩來回到了毛澤東寓所,將事情簡要的彙報給毛澤東之後,再次同王若飛和錢之光就該事件進行研究、調查。與此同時還不忘特意叮囑,代表團仍要保持外鬆內緊的狀態,加緊調查案件的真相,不必驚慌。
由於李少石被殺的時間段正是國共和談期間,再加上李少石乃是中共方面的人。
所以一時之間謠言甚囂塵上,有的甚至說本來要殺的是周恩來,只是李少石眉毛粗黑,讓殺手錯認,這才導致了錯殺事件的發生等一系列猜測……
而在多方面的努力之下,案件很快就有了結果。原來當天李少石與柳亞子返回沙坪壩時,由於車速過快,途徑土灣時不慎撞到了兩名國民黨士兵。
於是其中一個當場開槍,不幸擊中了李少石,這才造成了慘案的發生。事後,周恩來還曾專門到醫院看望那名受傷士兵,並表示願意承擔其所有醫藥費。
而此時,由於和談雙方在"人民軍隊和解放區"等重要問題上有著較大的分歧,所以周恩來憑藉敏銳的判斷,認定和談一時半會兒很難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而考慮到重慶環境複雜,不確定因素太多,著實是一個是非之地,於是毛澤東就在10月11日啟程返回延安。
10月11日下午,在接到延安方面的急電,得知毛澤東已經平安返回延安之後。周恩來心中的大石頭才算落地。
儘管重慶談判沒有取得最佳的效果,且在談判過程中發生了許多枝節。
但是周恩來都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一一的將困局化解,平息社會輿論的同時,也贏得了民主黨派的好評,還獲得了廣大群眾對於共產黨的擁戴和支援。
結語:
周恩來作為中國共產黨組織早期的締造者和領導者,不論是在"反圍剿"期間,還是抗日戰爭期間,或是解放戰爭期間,對於中國革命的歷史程序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尤其是在兩次國共談判期間,他總是求同存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對於國民黨的陰謀總是巧妙揭穿,對於中共遭受的不公待遇,總是據理力爭。
常常以一己之力在眾多場合使國民黨無法招架,給後人留下了許多佳話和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