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科院之聲不定期手繪一張“科學史小畫”,為大家介紹一段科學史和其背後的故事。
近日,考古學界釋出的最新考古成果使人震撼,開創了“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其陵墓——霸陵的位置和規模得到確認。國家文物局公佈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墓主人即漢文帝劉恆,此次江村大墓的確認糾正了一個流傳近千年的霸陵位處鳳凰嘴的謬誤。那麼在考古學中是如何測定古代遺存年齡的呢?這其中“碳14年代測定法”功不可沒,那麼到底什麼是“碳14年代測定法”,這種方法又是如何被發現的呢?
在解釋“碳14年代測定法”之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什麼是“碳14”。在動物或植物的體記憶體在一種特殊的放射性物質,它們能像計時錶那樣,隨時準備著倒計時。這種放射性物質就是碳14。碳是有機物的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碳元素有三種同位素,即穩定同位素碳12、碳13和具有放射性同位素的碳14。動植物在呼吸時都會吸收碳14,這樣碳14就在動植物體內儲存起來。動植物死亡後,呼吸停止。於是,死去動植物體內的碳14不再維持平衡量,碳14因其放射性開始減少,每5730年減少一半,這就是它的“半衰期”。我們可以根據死亡生物體體內殘餘的碳14成分來推斷它存在的年齡,由此推斷死亡時間。當然,動植物體內碳14的存量有限,用這種方法目前只能推測到約6萬年的時間,而且所測得的年代也是存在誤差的。此外,碳14測年法亦有可能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等,所以也需要其他方法加以檢測。但無論如何,碳14測年迄今仍是一項相對便捷、強大可靠、廣泛適用的技術。
“碳14年代測定法”最早是由美國化學家威拉得·利比等人發現的。1949年12月23日,利比的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雜誌中。由於這一成果,利比獲得了1960年諾貝爾化學獎。利比所開創的碳14測年法由於其簡便和準確性,很快地引起了考古學和地質學界的注意。
目前,我國已經公佈了上千個考古標本測定資料,測定的準確度也越來越高。正是鑑於碳14測年技術在考古學研究中所發揮的獨特而巨大的作用,我國夏商周斷代工程對碳14測年技術寄託著厚望。例如今年釋出的《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四號祭祀坑的碳十四年代研究》,就是對我國三星堆祭祀坑發掘過程中採集的樣品進行碳14測年測定,這為解決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問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