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銀行家之子,身躋“民國四公子”之列。他有萬貫家財,生活卻樸素得令人難以置信。他肯豪擲千金,花費170黃金只為購得一幅名畫,卻又吝嗇的哪怕被強盜綁票也不肯交出自己收藏的文物。他曾將22件國之重寶捐給國家,晚年卻家徒四壁,一貧如洗。
他就是民國著名的收藏家,張伯駒。
他一生下來就實現了“財務自由”
1945年,抗戰勝利之後,學者王世襄因為工作原因,和收藏大家張伯駒有了交往。有一天,他向張伯駒提出了一個請求:想要一睹《平復帖》的真容。
提出這個要求的時候,王世襄戰戰兢兢,他自己都感覺到幾乎沒有一點被應允的可能。
《平復帖》並非一般的書法文物,他是西晉書法名家陸機的作品。全帖內容其實是一封陸機寫給友人的信,總共只有八十個字,20平方釐米,看起來不過巴掌大小。但這幅字帖在書法藝術史上卻佔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國書法從隸書向草書過渡的見證,被稱為“天下第一帖”。在今天,這件文物仍然是不容置疑的“鎮國之寶”,如果真要出售的話,開價幾十個億根本不在話下。
對於張伯駒而言,此帖的意義更是非同凡響,因為他差點因為這件國寶而遭殺身之禍。
張伯駒生於1898年,他的父親張鎮芳因為與袁世凱有親戚關係,一路官運亨通,後來當上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還開辦了中國最早的官商合辦的鹽業銀行。
身為“富二代”的張伯駒自幼過的就是衣食無憂的生活,他一生下來就實現了財務自由,根本毋須像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樣,為了謀生而苦心鑽營。他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出於自己的喜好。
他愛詩詞歌賦,八歲即可出口成詩;他痴迷京劇,其造詣讓當時的名角都忍不住伸一伸大拇哥;他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在書法、繪畫、文物鑑賞上都有獨到見解。
更為難得的是,張伯駒雖然含著金湯匙出世,卻沒有沾惹上一絲紈絝子弟的氣息,他在生活上簡樸的讓人難以置信。他常年穿長衫馬褂,從不西裝革履地打扮自己。一日三餐是粗茶淡飯,大蔥炒雞蛋對他而言就是美味佳餚。他不抽菸、不喝酒,出門的汽車更加不講究什麼牌子和派頭,只要有四個輪子,能代步就可以了。
張伯駒要買古董從來都不還價
雖然在父親的命令之下,在自家的銀行掛職上班,張伯駒的心思卻都放在了對古玩、字畫的研究之上,因為家資萬千,張伯駒在收藏上得以隨心所欲。這讓他結交了不少收藏界的名流,很多人都知道,張伯駒要買古董,從不還價,只要帶著東西上門拿錢就行了。
年少多金、詩酒風流,張伯駒的青年時代過得是“鮮衣怒馬倚高樓”的日子。但事實上,他胸中湧動著的是一股為了國寶而不惜傾家蕩產的熱血。
1936年,有一件事轟動了整個的中國文藝界。這一年,出身皇族的書畫家、收藏家溥儒將自己收藏的古畫《照夜白圖》出售了,而買家並不是中國收藏者,而是來自日本。
《照夜白圖》是唐代韓幹的名作。這幅畫本身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但更為重要的是,它曾經被很多名人收藏過,南唐後主李煜、宋朝書法家米芾都在其上蓋章題字,使其清晰的展示出從唐朝到民國被收藏的脈絡,這是我國第一部流傳有序的名跡,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就是這樣一幅無價之寶,竟然被溥儒賣給了日本人,售價僅有一萬大洋。這讓張伯駒心痛不已,他試圖利用自己的關係讓有關部門追回此畫,但最終失敗了。從此,張伯駒立志要用自己的力量不讓其他國寶重蹈覆轍,讓屬於中國的國寶“永存吾土”。
20萬大洋收購 張伯駒霸氣拒絕
這時,張伯駒得知溥儒手中還有一件等待出售的珍品,《平復帖》。
自西晉陸機寫就《平復帖》,已經過去了一千七百多年,這是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從它的身上可以看到漢字以及書法的演變。
為了保住這件國寶不外流,張伯駒向溥儒請求購買《平復帖》,但溥儒打心眼兒裡就不想賣給他,但又不好意思明面拒絕,於是獅子大開口,要價20萬大洋。雖然張伯駒家資豐厚,但20萬大洋在當時而言,仍舊是天價。張伯駒還價6萬大洋,結果雙方並未談攏,不歡而散。
張伯駒並未就此放棄,而是四方打聽溥儒的經濟狀況。1938年1月,在一個朋友那裡,張伯駒得知溥儒的母親剛剛過世,要籌辦喪禮,正是急需用錢的時候。於是,張伯駒再一次找到了溥儒,提出自己可以借給他1萬大洋,讓其渡過難關,不過,有一個條件,就是要溥儒用《平復帖》作抵押。
在友人的斡旋之下,溥儒答應了這個要求,並且以4萬大洋的價格,把《平復帖》賣給了張伯駒。國寶到手,張伯駒的心終於踏實下來,然而,還沒等他喘口氣,日本人就找上門來。他們出價20萬大洋,要收購《平復帖》,面對金錢利誘,張伯駒斷然拒絕,撂下了八個字:“黃金易得,絕品難求。”
不過,讓張伯駒沒有想到的是,《平復帖》有一天會給他帶來殺身之禍。
就是死也不肯交出國寶
1941年,鹽業銀行要在上海設立分行,總經理吳鼎昌邀請張伯駒出任分行經理。張伯駒本無意官場,但面子上不好拒絕,於是答應上任,但在銀行裡只是掛一個名,具體的事務全部都由助手處理。
6月5日這一天清晨,張伯駒忽然接到了一個電話,一個北京的朋友要來上海,在外灘碼頭下船,讓他去接。張伯駒並沒有感到奇怪,坐上自己的轎車就往外灘趕。
開車的司機是為其服務了許久的老孔,輕車熟路,一切就像往常一樣。然而,車子剛剛開出張伯駒居所的弄堂口,車前面突然出現了三個人,擋在了汽車前面。
這三個人穿的很整齊,看起來不像是流氓無賴,老孔還以為是有人要拜見張伯駒,於是緩緩的停下了車,搖下車窗,問道:“你們有什麼事嗎?”回答他的居然是黑洞洞的槍口。這三人一把拉開車門,將老孔從車裡拽了下來。而後,一個人搶到駕駛座上,其他兩個人則上了車後座,將剛剛反應過來的張伯駒夾在中間。那開車的綁匪一踩油門,揚長而去。
老孔嚇出了一身冷汗,急忙跑回張家,向張伯駒的夫人潘素報信,說先生被人綁架了。潘素大驚失色,趕忙斂定心神,一面向鹽業銀行報告,一面又趕快聯絡友人,請幫忙救人。
那麼,究竟是誰綁架了張伯駒,他們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張伯駒為人大方溫和,從不與人結怨,但卻在不經意之間,得罪了小人。這個小人就是鹽業銀行的經理助理李祖萊。
張伯駒出任經理,阻礙了李祖萊的升遷之路,讓其懷恨在心,李祖萊與汪偽“76號”機構頭目李士群早有來往,兩人一拍即和,要綁架張伯駒以洩心頭之憤,順便敲詐一筆錢財。
隨後,“76號”的特務們將張伯駒擄走並囚禁起來。好在,被囚禁期間的張伯駒沒有受到虐待。特務們給張家打電話,開口就要300萬,否則就要撕票。這對張家而言不啻一個天文數字,別說300萬,就是30萬,張家也湊不到。這一點特務們心知肚明,他們真正想要的其實是張伯駒手上價值連城的國寶文物,尤其是那幅《平復帖》。
然而,夫人潘素明白丈夫的心思,張伯駒就是死,也斷然不會讓家人把《平復帖》交出來。潘素四處籌錢,但是仍舊湊不夠綁匪所要的數目,如此僵持了八個多月,經過友人的幫助,張家和綁匪一再討價還價,最終,將贖金降到了40萬,潘素總算是湊夠了錢,才將張伯駒救了回來。
把宅子賣掉只為換得一幅國寶
為了保住文物國寶,張伯駒簡直是以命相博。被拘禁了半年多的張伯駒回到家裡,當晚就讓夫人把《平復帖》以及其他一些字畫國寶縫進了棉被當中,這才使得他的大部分藏品得以躲過之後的劫難。
這件綁架案轟動京滬,幾乎無人不曉。抗日戰爭勝利以後,王世襄結識張伯駒,對其提出要一睹《平復帖》真容之時,自然也想到了這件讓張伯駒險些喪命的往事。他自覺十分唐突,然而,讓王世襄意外的是,張伯駒竟然一口答應了,而且對王世襄說:“你不要在我這裡看了,你拿回家去看更方便。”這下讓王世襄受寵若驚,他本以為,張伯駒對待《平復帖》必然是愛如珍寶,不肯輕易示人的,沒想到居然如此慷慨。
王世襄捧著這件稀世之寶,在家中鑑賞了一個月,每天看完之後都要用樟木箱子恭敬的鎖起來,為了害怕寶貝有閃失,甚至都不敢輕易出門。
因為屢次收購國寶,再大的家業也經不起這樣的“糟蹋”,張伯駒的生活已經不可與青年時期同日而語,但只要聽說有國寶外流的訊息,他都會立刻挺身而出。
1946年,古玩商馬霽川正在籌備一件“大買賣”,他預備將手裡的隋展子虔的名作《遊春圖》透過上海商人出售給外國人。這幅古畫是迄今為止存世最古的畫卷,被稱為“國寶中的國寶”
聽到這個訊息,張伯駒立即向馬霽川提出要收購《遊春圖》,但對方正想借此機會發一比大財,開口就是800兩黃金。若是早年的張伯駒,這點錢對他而言不算這麼,但此時的他負債累累,根本無法籌集到這一筆鉅款。張伯駒通知了故宮博物院,希望對方出面收購,但故宮博物院也拿不出這筆錢。
為了給出售者造成輿論壓力,張伯駒把《遊春圖》即將流失海外的訊息透過媒體公之於眾,引來萬眾矚目,馬霽川迫於壓力,不敢明目張膽再賣給外國人,於是將價格降為200兩黃金。張伯駒已經無處籌措錢財,他剩下的最值錢的東西就是自己的宅院,佔地1萬平方米的叢碧山房。這所宅院原本是李蓮英的舊居,古樸典雅,本身也是張伯駒的一件收藏。為了《遊春圖》,他痛快地將此豪宅出售,換得200兩黃金。
但當他帶著金子上門買畫時,對方又出了么蛾子,以他的黃金成色不好為由,臨時加價20兩。早已經沒有了積蓄的張伯駒只能讓夫人變賣了自己的首飾,才湊夠了這220兩黃金。
《遊春圖》總算留住了。
散盡家財讓國寶“永存吾土”
在動盪不安的年代中,張伯駒散盡家財,後來身無分文,只為為國家儲存下這些獨一無二的名畫古帖。1956年,他將此前家中珍藏多年的《平復帖》《遊春圖》《上陽臺帖》《張好好詩》《道服贊》等22件國寶級文物全部捐獻給了國家。這些文物的總價值近千億,許多都是鎮館重寶。有人說,整個故宮博物院,張伯駒所捐獻的文物佔據半壁江山。
出於感謝,國家原本要給他20萬元作為獎勵,但是張伯駒分文未取,能夠讓國寶永留故土,就是他的最大心願,而其他的,都是身外之物。
少年最終年華老去。晚年的張伯駒生活十分拮据,曾經有人看到他到西餐店買兩片面包,自己只捨得吃一塊,另一塊則用小方巾包好帶走回家給夫人。
1982年2月26日,張伯駒因病去世,終年85歲。
張伯駒並沒有任何遺憾,因為他守住了讓國寶“永存吾土”的諾言。他是真正“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地”的人。啟功贊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黃永玉則說:“富不驕,貧能安,臨危不懼,見辱不驚!”
這個世界上,再也不會出現第二個張伯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