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對一個人來說,是從嬰兒到正值壯年;是從中年步入衰老的境況。
對於德良來說,35年,是沒有名字的35年。
直到35年後,她的長女李欣琳(化名)第一次用她家鄉話喊出她的名字,她才和自己的名字久別重逢。
名字代表著一個人的過去與將來,是人和人交往的重要載體。失去名字的這些年,德良又是怎樣度過的呢?
女孩從小都不知道母親姓名,母親口中總呢喃聽不懂的話
李欣琳出生在河南輝縣,她從小到大都沒聽到過父親喊母親的名字,大多數時候都是用“喂”或者是“你”來代替。
母親的身份證上有個名字,是後來取的,不是她的真名。
而母親經常咿咿呀呀,村裡的人都說,她是啞巴。
李欣琳知道母親不是,在長大過程中,她雖然只能聽懂50%到60%母親的話,但是她能確認母親應該不是漢族人,她說的是她們民族的語言。
一個外地來的不會漢語的女人,如何在當地生活下來呢?
母親雖然無法和別人對話,但是她會努力傾聽別人說話。
一群鄉里在閒聊的時候,母親就靜靜地坐在一旁,微笑、點頭,眼神一直跟著鄉親們的動作遊走,試圖讓自己和鄉親們的距離更近一些。
李欣琳小時候,就知道母親和別人的媽媽不一樣。母親接她放學的時候,周圍的同學會對著她指指點點,說她的母親很醜。
一看母親的長相就知道她不是漢族人,她顴骨略高,眼窩深陷,甚至還有人對母親的國籍產生懷疑。
因為母親的緣故,李欣琳從小沒有朋友,還被人欺負。小女孩那時候不懂母親的苦,只是感到自卑。
雖然李欣琳很愛母親,但還是有意無意地在外面,和自己的母親保持距離。甚至寧願淋雨回家,也不願母親接她。
直到李欣琳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才懂得“姥姥”這個詞。
一個同學說要回姥姥家。李欣琳才意識到,原來母親也應該是有家的。
母親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叫什麼名字?為何從未回過家?這些事情讓李欣琳從小到大都抱有很深的疑惑。
李欣琳曾半比劃、半用語言詢問母親的來歷。而母親說的字眼,她從來沒有聽懂過,唯一聽懂的就是:母親家很美,她一定會帶李欣琳和李欣琳的妹妹一起回家看看。
父親表明母親是被拐賣而來,大姑見母親可憐將其買回家
李欣琳稍微長大一點的時候,她才瞭解到母親並不是自願來到河南的,她過去的經歷,也許比李欣琳想得還要痛苦。
從父親和大姑的口中,李欣琳斷斷續續知道了一些真相。
李欣琳的母親是被拐賣的,在拐賣期間還生下了個孩子,而這個孩子現在下落不明。
母親被人販子輾轉帶到了河南,恰好大姑在街頭撞見了母親。大姑看到母親可憐,就用一千元將她買了回來。
李欣琳的大姑很多次都對李欣琳說,你媽媽過得很苦,你要對她好一點。母親也知道,雖然大姑是靠買賣的手段把她帶了過來,但始終還是讓她逃離了人販子的魔掌。
平時,母親就對大姑特別好。在大姑去世的那天,母親還哭得稀里嘩啦的。
在母親被大姑買了之後,住在大姑家大半年。
李欣琳的父親李偉(化名)正在鬧離婚,大姑便想著撮合弟弟和這個買來的姑娘。
但是當時的李偉並不喜歡母親,他認為母親又矮又黑。而母親也對李偉這個陌生的男人充滿恐懼。
後來,李偉在李欣琳爺爺奶奶的催促下,和母親在了一起。
母親一開始認為,父親會像之前的人販子一樣,又把她給賣掉。
她曾經試圖逃走過一次,當時她身無長物,穿著兩件很薄的衣服就跑了。親戚們找了好幾個小時,才把她找到。
在生了李欣琳姐妹倆之後,母親又跑了一次。
但她是想回家,帶自己的孩子給父母看看。
李偉也知道,母親始終惦念著家裡。他也不是沒試過替母親找過家裡人。在李欣琳還小的時候,他就跑去輝縣的電視臺登尋人啟事。
可是,李偉連母親的真實姓名、籍貫甚至連民族都搞不清楚,那個年代,也沒有網路,該如何找起呢?電視臺的人說就算髮了尋人啟事也沒用
李偉其實希望母親能夠趕緊找到家人,多年以來他們也有了感情。
磨合多年培養成親情在守護,失去父親後母親更加想尋親
婚後生活並不如小說般甜蜜,兩個人在一起就是普通的搭夥過日子。母親需要一個有瓦遮頭的地方,李偉需要一個勤儉持家的妻子。
李偉做事回家晚,母親會讓李欣琳姐妹倆先吃,她自己等李偉回家,和李偉一起吃;母親喜歡吃辣,李偉牙齒痛吃不了,她就不做辣菜,還不讓李偉喝酒。
兩個人平時在一起的時候,因為無法溝通所以只會說一些簡單的短語,加上手勢來了解對方的意思。
平日休息的時候,大家坐在電視機前也是各看各的電視。
有時候,母親因為溝通不良,也會好心辦壞事。
李家的牛病了,李偉想要母親拿刀剃了牛骨,母親拿了繡花針,一來一回,耽誤了牛的病情,最後牛死了。
但是李偉和母親,從來都沒有吵過架。
對於母親而言,長時間有一個沉默寡言的男人陪伴身側,早已經成為了她人生的一部分。但她萬萬沒想到的是,這種習慣居然會消失。
2017年,李偉被確診為食道癌。母親天天在醫院裡陪著李偉,但治療了三個月,也不見有什麼效果。
2018年初,李偉的身體每況愈下,李欣琳不想父親在醫院裡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於是想帶著李偉回家。
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李偉在回家的途中便去世了。
在家中等待丈夫歸來的母親,等到的只是一具冰冷的屍體。
她趴在遺體上嗷嗷大哭,這讓李欣琳很是驚訝。
在她的記憶裡,母親從未因父親哭過,也許長時間的相處,二人之間的感情早就昇華變成了親情。
在李偉的喪事辦完之後,第二天母親對李欣琳兩姐妹說:“你爸死了,我也準備走了,我也回家了,你們(姐妹)倆在這吧。”
李欣琳知道,這是母親在李偉死後,接受不了孤零零一個人。她和妹妹業已成家,母親對孃家的渴望也變得越來越強烈。
其實,李欣琳自從知道母親是被拐賣的之後,她曾數次去尋找線索,想幫母親找回她真正的家。
繼承父親遺志的女孩一直尋親,網路發達終於找到母親家人
李欣琳上高中的時候,就開始學會用網路去尋找有關於母親的身世的下落。
一開始,她聽父親和大姑說,母親可能是雲南四川那邊的人,所以一直也是朝這個方向找。
她每個禮拜都去網咖,加了很多qq群,也上貼吧去尋人。
那時候,她的qq總是傳來“滴滴滴”的聲音,朋友還以為她找網友,問她聊得過來嗎?
然而,這麼多年的尋找一直沒有結果。
李欣琳幾乎都已經放棄希望了。35年的時移世易,滄海桑田,誰知道母親老家還剩多少人呢?
一次,李欣琳的朋友突然告訴她,覺得一個短影片社交平臺上的某個主播,講話聲音很像她母親的口音。
那個主播是布依族人,這給李欣琳巨大的信心。她開始瘋狂刷和布依族有關的短影片,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線索。
這時候,她看到一個叫做“峰蕭蕭”的博主發的布依族語言教學,峰蕭蕭介紹那些短語,恰好是李欣琳從母親那裡熟知的語言。
她意識到,這個博主可能和母親是同鄉!於是,她連忙聯絡了峰蕭蕭,希望能夠從那裡得到一些線索。
峰蕭蕭原名黃德峰,是一名布依族人。
他當時收到李欣琳的資訊,聽到了李欣琳傳來了母親的語音,看到李欣琳母親的照片,便第一時間就確認了:李欣琳的母親就是布依族人。
但是,布依族人的土語也有分門別類,要分清楚母親到底屬於說哪一類土語的布依族人,就需要語言專家的幫助。
黃德峰將李欣琳母親的語音發到了社交平臺上,希望能夠藉助網路的力量獲得幫助。
果然一名語言專家聽到後,瞬間就知道了李欣琳母親是屬於哪一類的。
這種土語的布依族人,大多數都分佈在貴州的西部。確定了母親可能來自的方向後,黃德峰的好友兼布依族語翻譯王正直,不停地去尋找住在黔西的人。
她把這些布依族朋友,和李欣琳加到一個群裡。從一開始的只有幾個人,慢慢擴散到幾十個人。
群裡的本地布依族人,一聽李欣琳母親的話就知道,她是普安或晴隆那邊的人。一些“比儂”(布依族語,指同胞)想直接和李欣琳母親對話,希望從她嘴裡獲悉一些什麼。
但是李欣琳母親一直以來精神都不太好,聽力也很差,不管對方怎麼和她視訊通話,她都沒有什麼反應。
於是,這些“比儂”又想出來一個辦法。就是拿一些普安和晴隆的自然景觀照給母親看,說不定她能記起些什麼。
這個方法果然奏效。母親看到照片,記憶瞬間噴湧而出。大家按照母親的記憶一點點排查,時常弄到晚上三四點。
人搭人,一點點地連線當地的人,慢慢地牽出了不同的人脈,最終,他們從一個趕集的老人的口中,得到了一個資訊。
三十多年前,一個叫做“德良”的女孩嫁到鄰村後,被拐賣了。
李欣琳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她朝著自己的母親喊了一聲:“德良!”
德良轉過身來,表情漸漸地變得驚喜。35年了,她是“李偉的老婆”,是“李欣琳的母親”,是“啞巴”,是“瘋子”,是“醜女人”。
但是此刻,她終於變回了“德良”。
德良有些遲疑,有些羞澀:“你知道我的名字啦?欣琳,我的名字叫德良。”
李欣琳從未見過德良有那樣的眼神,她知道,她這次找到了媽媽回家的路了。
於是,李欣琳馬不停蹄地聯絡德良的家人。
幸好,德良的父母兄弟姐妹都還活著,德良的弟弟德磚還被比儂們拉到群裡,在看到德良的影片後,德磚確定了這個就是他失蹤多年的姐姐。
原來,當年德良嫁給了一個比她大十幾歲的男人,結果那個男的串通人販子,將德良給賣了。
德良的父親氣得找德良前夫算賬,那男人說是會找回來的,但最後依然無果。德良一家曾經試圖找過德良,卻宛若大海撈針。
他們的夙願終於得以滿足。
2020年10月17日晚上7點,這群失散35年的家人終於一家團聚。
看到對方的瞬間,他們都忍著眼淚沒有掉落,只是一個勁地在笑著,與家人重逢的德良,一直在和家人嘮嗑著鄰里日常。
然而,可惜的是2021年臘月的時候,李欣琳的姥姥去世了。
德良直到三月回家理墳的時候,才得知了這個訊息。
不過,對於德良來說,找到了家,找到了父母兄妹,她的人生就有了新的依靠,新的方向,新的希望。
而當年那些人販子都死得差不多了,還有一個沒過世,但年紀挺大的了。
李欣琳想過去找母親的前夫,質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對自己的母親。
但是看母親沉浸在認親的喜悅之中,也不願意提及當年的事情,便也就此罷休了。
德良的一生是悽苦的,她被人販子拐賣,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和親人分離半生;德良又是幸運的,她有一個疼惜她的女兒,一群熱心的網友,以及最終和家人團聚。
感謝這個發達的網路世界,讓許多失散的親人,能夠有機會再次重逢!
資訊來源:
澎湃新聞
新京報
北京日報
封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