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土著(Aboriginal Australians)是於四萬多年前定居澳大利亞大陸的澳洲原住民(Indigenous Australians)。他們與世界上的其它地方完全隔絕,以打獵和採集為生。十八世紀時,歐洲人來到這裡,強迫土著人離開他們的領土。許多土著在白人社會里感到孤立,但他們仍努力維護他們部族的個性。澳大利亞土著人是澳大利亞最早的居民,他們屬遊牧民族,沒有固定的居住點,分散在整個澳大利亞,在歐洲人佔領澳大利亞之前,共有 500 多個部落,人數達七十五萬之多。
澳大利亞一詞來自拉丁文terra australis ,原意是南方的大陸,這個名字是歐洲人起的,就像遠東和中東一樣,但實際上,早在4萬年前,土著居民就在澳大利亞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那時正是晚更新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第四紀冰川期,因為全球氣溫下降,海水大量結冰,海平面比今天低八九十米,許多海底地帶因此裸露出來成為陸地,今天的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爪哇是連在一起的,今天的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也是連在一起的,這兩塊大陸之間只隔著一灣淺淺的海峽,即今天的印度尼西亞弗洛勒斯島附近,海峽之間還有許多島嶼相連,我們可以相信,一些尼格利陀人透過木筏或其他工具,渡過了這些狹窄的海峽,終於來到了澳大利亞。這個時間應該是在距今4萬年左右。
更新世時期的東南亞地區海岸線,灰色區域為當時的陸地,現在已經被海水淹沒。
澳大利亞土著人屬於尼格利陀人種,這一人種屬於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多種原始人種的混血後產生的人種。
英國人來了
17世紀是西方列強的大航海時代, 1770年,來自英國的航海探險家庫克船長,發現了澳大利亞東海岸,並毫不知恥地宣稱這片土地屬於當時的大英帝國,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
囚犯流放之地
平白得到這樣一大片土地,英國政府一時沒有想好怎麼處理,一開始只是用來長草。
18世紀的英國經歷了工業革命,資本家們利用工廠實行嚴酷的管理和殘酷的剝削,導致英國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英國的犯罪數呈直線上升趨勢。
可是當時恰逢歐洲啟蒙運動時期,人道主義思想盛行歐洲,透過增加死刑來解決問題已不現實。
早期還可以把罪犯流放至北美,但隨著北美殖民地爆發獨立戰爭,英國戰敗後美國獨立。
英國已經無法再向北美運送罪犯。
長期外運罪犯的渠道突然中斷,英倫三島裡的監獄不夠用了,很快監獄裡就人滿為患。
這時新發現的澳洲因距離英國本土遠、路途兇險,成為了流放犯人的理想選擇。
1788年1月26日,第1批流放到澳洲的736名犯人從英國本土出發,遠涉重洋到達了澳大利亞這片“新大陸”。他們將英國國旗插上了這片原屬於澳洲土著的家園,在澳大利亞建立起了英國的第一個殖民區,這個殖民區也就是現在的悉尼,後來這一日也被定為澳大利亞的國慶日。
第一批登陸澳大利亞的居民,主要是英國囚犯
截至1868年,英國向澳大利亞運送了接近16萬罪犯,依靠這些罪犯及其後代,建立起了今天的澳大利亞。直到19世紀50年代,澳大利亞的人口也只有50萬。
因澳洲大陸孤懸海外,當地土著的文明程度極為落後,還處於石器時代,依靠捕獵為生,只懂得簡單的石器和木器的製作。
早期澳洲地廣人稀加上流放過來的人口不多,土著和英國人基本不相往來,處於相安無事的階段。
但隨著英國人對澳大利亞的不斷開發,殖民區也不斷擴張,因為土地和生存的資源,土著和英國人暴發的衝突愈演愈烈。
而且流放到澳大利亞的罪犯幾乎都是男性,整個澳大利亞的男女比高達9比1。為解決生理需求,白人罪犯們大量抓捕當地的土著女性,甚至稍微不順心意就肆意虐殺,這激發了巨大的仇恨和矛盾。不斷有落單的白人被土著擊殺。
為解決問題,1826年澳大利亞總督亞瑟宣佈“在合法情況下白人可以殺死土著”,對土著掀起了戰爭,因為白人可以自己定義什麼情況是合法的。
掌握先進武器的白人侵略者開始了獵殺比賽,他們將土著人視為動物,每年定期聚會,“獲得獵物”最多的人還會得到獎賞。
其中最慘的是原來居住在塔斯馬尼亞島的塔斯馬尼亞人,被滅族的塔斯馬尼亞人。
從地圖上看好像並不大,但實際上有6.45萬平方公里,我國海南島(3.5萬)+臺灣島(3.6萬)合起來也差不多隻有那麼大。
島上的原住民,約2萬人,被後人稱之為塔斯馬尼亞人。
1642年12月1日,荷蘭航海家塔斯曼首次發現了該島。塔斯曼海與塔斯馬尼亞島就是根據他的名字命名的。塔斯曼是登上該島的第一個歐洲人,不過他沒有遇見土著。時隔130年後,法國探險家弗萊斯勒船長於1772年3月4日在該島登陸,首次與土著相遇,雙方發生衝突,法國人開槍射擊,射傷數人,射死一人。這是西方人與該島居民有文字記載的首次衝突。
1804年,白人首次在塔斯馬尼亞建立殖民地。
1828年4月,澳洲總督亞瑟為徹底解決所謂“土著對自由移民的威脅”問題。
殖民當局下令所有塔斯馬尼亞島原住民離開有歐洲人屯墾的地區。
政府組織的“清鄉隊”(由罪犯組成,警察帶隊)四處巡查,見到土著格殺勿論。軍人有權見到島民就開槍,不問情由。然後,政府還懸捕捉島民:活口成人五鎊、孩童兩鎊。(抓去礦業和種植園)。
一批批土著在驚愕中倒下,他們離開了世世代代居住的海濱地區,躲進森林。離開了海岸,他們失去了主要的食物來源,許多人在深山老林裡因飢寒而慢慢死去。整個種族人數不斷減少。塔斯馬尼亞人把英國殖民者看成你死我活的仇人,不斷用原始武器進行反抗。
1830年10月一11月間,殖民當局驅逐土著的強制行動達到高潮。英國殖民總督決定動員軍警和移民,大規模圍捕土著,從而爆發了所謂“黑色戰爭”。大約3000多士兵、市民(包括罪犯)組成的隊伍自北而南橫穿整個島嶼,對土著實行地毯式圍捕,意圖將他們驅逐到弗雷澤島。土著居民最終被迫離開了他們生活數萬年之久的家園,塔斯馬尼亞人幾乎被屠殺殆盡,只有最後的大約200人被送往巴斯海峽的弗林德斯島,被安置在該島的沼澤區,讓他們在這片沼澤與荒原中自生自滅。直至這時,殖民當局還念念不忘其宗教同化政策,當局給土著發放教義問答,希望他們皈依基督教。
我為你帶來了主的福音,死點人算什麼,你還不快感謝我?
1860年只剩下了11人,於是被送回了塔斯馬尼亞島。
1871年,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男人死於霍亂性腹洩,名為威廉‧連恩。
威廉去世,成為最後一位離世的塔斯馬尼亞男性原住民。英國殖民者們一聽到這個英國殖民者們一聽到這個訊息,立馬趕來搶走威廉的遺體,將其進行解剖,並製作成標本放在博物館展覽,以榨乾這個可憐的原住民的最後一絲價值
1876年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女人死去,名為楚格尼尼
楚格尼尼(Truganini,1812年—1876年5月8日)
楚格尼尼非常害怕自己死後也遭到解剖的命運,她向常常來“探望”她的英國人懇求,在她死後,把自己火化,骨灰撒入大海,請不要解剖她的屍體。
1876年,當她剛剛死去,英國人就迅速掏出了手術刀。解剖之後,英國人把她的骨骼陳列在澳大利亞的霍巴特博物館,默默地展示著這個種族通往滅絕之路的那段悲慘的歷史。
1976年4月,接近她死後一世紀,楚格尼尼的遺骸終於如她遺囑所願,火化並灑至大海。
作為最後的塔斯馬尼亞人,她的去世標誌著一個人類種族的歷史的終結,塔斯馬尼亞人就這樣從地球上消失了。
白人成為塔斯馬尼亞島上的新居民——是的,土著已經滅絕,囚犯,還有移民的後代成為這裡新的主人。
據估計,在1788年,第1批英國流放罪犯抵達澳洲時,澳大利亞有接近75萬的土著居民,約500個部落,但到了1901年,澳大利亞獨立建國時,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土著已經不足6萬。
白澳政策
1990年澳洲的全部6個殖民地的居民(白人)舉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決,投票決定將6個殖民地統一成為了一個聯邦國家。一年後的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亞的殖民區正式改名為洲,成立澳大利亞聯邦。
但這樣一個現代國家的建立,卻並沒有給這個土地上原住民帶來一絲的好處,反而是將他們帶入更深的黑暗。
聯邦政府成立同年還通過了《移民限制法》等一系列法案,將一個充滿了種族歧視理念的“白澳政策”(White Australia Policy)定為澳大利亞聯邦的基本國策。
當時的澳大利亞工黨領袖的克里斯·穆森宣稱:我反對將有色人種和白人混雜,主要由於種族汙染的可能性。
如果不是用在一個統一的種族上,澳大利亞的統一將毫無意義。(阿爾弗雷德.狄金,英聯邦議會紀錄,1901年9月12日,4807頁)。
實施白澳政策的目的十分明確,就是要“建立一個能永久保障白人利益的單一種族國家,絕對不能存在任何有色人種和混血人種。”
而其做法則主要集中在兩點:一個是有計劃地驅除已定居的非白人移民,另一個是對沒法驅除的澳大利亞原住民進行“白化”。
現存於澳大利亞博物館內的種族主義宣傳海報
澳大利亞政府還透過找不同的藉口,驅逐在澳建立家業的華裔等非歐裔移民。
1910年開始,聯邦政府授權各州可以強行將土著的孩子帶到各州的保育院接受白化教育,無數孩子就此與親生父母失去聯絡,終生不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這期間不允許他們被探望,也不允許他們回到原有的部落,而他們所接受的一切教育,都只能是白人提供的洗腦式宣傳。
有個電影叫末路小狂花(Rabbit-Proof Fence),就是講被白人搶走的土著人小女孩怎麼千辛萬苦回家的故事
從1910年到1970年之間,全澳大利亞有將近10萬土著兒童被政府用武力從家人身邊強行帶走,這些人後來被稱為“偷走的一代”。
最過分的是直到1967年之前,在澳大利亞的人口普查中都是不把土著算上的。在土著數量變化記錄的那一欄,赫然寫著“動物群體”這樣的詞語。
《澳大利亞憲法》的第127條規定:澳大利亞聯邦在計算人口時,土著不計算在內,只計算歐洲移民(白人)人口。
這條規定直到1967年才廢除。
一直到1972年,澳大利亞工黨政府才在國際社會的嚴厲譴責下取消了“白澳政策”。
但是澳大利亞原住民也已經消失了,失去了文化和傳統,這個民族也就消失不見了。
今天還剩下的所謂澳大利亞原住民,大部分是混血兒。他們的父系血統大都來自當初白人殖民者。
但即便如此,他們如今也大多數是從事各種最低賤的工作,社會地位基本等同於流犯,人均壽命比澳大利亞人的平均值低了足足15年。
今天的澳大利亞大約有2544萬居民,相當於2019年我國上海市的常住人口,但是當今的土著卻只佔總人口的2.8%,這是什麼比例,今天在澳大利亞華裔佔比是5.6%,是當地土著的2倍,如果只算最早的人口,1%都不足。
順便說一個非常識,現在國際人權界三大旗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都以滅絕原住民作為國策。”最終解決方案“一詞一般都認為是希特勒滅絕猶太人時說的,其實不是。小鬍子在動手之前,仔細研究過各國“先進經驗”,尤其是不久前土耳其滅絕亞美尼亞人和加拿大滅絕印第安人的“經驗”,認為國際社會按慣例會視而不見,決定實行這個計劃。加拿大印第安事務部高官鄧肯.坎貝爾.斯科特(1910~1930在任),同時也是加拿大最著名詩人,下令對成年印第安人強制絕育,兒童送進死亡率極高的”寄宿學校“,他給此命令取了個頗有詩意的名字:”最終解決方案“。加拿大人的手段顯然也被澳洲人學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