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此湯主之。
桂枝(十八銖) 芍藥(十八銖) 麻黃(十八銖) 甘草(十八銖) 大棗(四枚) 生薑(一兩二銖) 石膏(二十四銖)
上七味,㕮咀。以水五升,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納諸藥,煎取二升,去滓,溫服一 升。本方當裁為越婢湯、桂枝湯合飲一升,今合為一方,桂枝二越婢一。
歌曰:桂芍麻甘十八銖,生薑一兩二銖俱。膏銖廿四四枚棗,要識無陽旨各殊。
論中無陽二字,言陽氣陷於陰中,既無表陽之證,不可發其表汗,故用越婢湯。方中石膏質重而沉滯,同麻黃之勇直入於裡陰之中,還同桂枝湯復出於肌表而愈。
蔚按:本方分兩甚輕,大抵為邪氣輕淺者設也。太陽以陽為主,所云熱多寒少,是陽氣欲勝陰邪之兆;所云脈微弱,是指脈不緊盛;所云無陽不可發汗,是指此證此脈。無陽邪之太盛,不可用麻黃湯發其汗,只用此湯清疏營衛,令得似汗而解也。書中陰陽二字,有指氣血而言,有指元陰元陽而言,有指腑臟而言,有指表裡而言,有指寒熱而言,有指邪正而言。非細心如發者,每致誤解,即高明如程扶生輩,亦以無陽二字認為陽氣虛少。甚矣!讀書之難也。
桂枝二越婢一湯治療外感熱病:為桂枝湯少加麻黃石膏而成。表證無汗,因脈象微弱,不適於麻黃湯,恐汗出過多,所以用桂枝湯少加麻黃治之;其用石膏者,必有內熱之證,如口渴喜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