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張霖鬱
編輯 / 孟 為
設計 / 趙昊然
題圖 / 師瑜超
12月初,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又一次在大眾集團監事會的考核面前過了關,繼續以集團CEO的身份帶領這艘汽車行業的鉅艦調轉船頭,駛向新汽車時代。
作為迪斯繼續任期的平衡條件,大眾集團宣佈由大眾品牌CEO拉爾夫·布蘭德施泰特(Ralf Brandstätter)自2022年夏季從迪斯手中接過集團在中國的業務管理,而此前這一職責一直由迪斯兼任。
同時,大眾集團在中國的高管也開始相應調整,大眾中國CEO馮思瀚(Stephen Woellenstein)將於明年卸任,奧迪中國總裁安世豪(Werner Eichhorn)則將在2022年1月1日交棒新任總裁溫澤嶽( Jürgen Unser)。
對於迪斯來說,相對於失去的權力,他更樂於自己獲得了公司軟體部門Cariad的管理權。
12月10日,迪斯在他的推特上寫道:“軟體將是大眾集團在新汽車時代能夠取得何種程度成功的關鍵部分。”
事實上,不僅僅是大眾集團,全球汽車業都在面臨如何向電動化、智慧化的新汽車時代轉型。
中國一汽也在11月底調整了集團研發總院的核心管理層,梁貴友、王德平分別出任院長和常務副院長,蔣文虎出任副院長,原研發總院常務副院長徐世利的新身份是中國一汽首席科學家。
值得一提的是,11月中旬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的結果中,6位新院士來自汽車領域,而他們的研究方向也無疑都是聚焦於新汽車時代的智慧網聯汽車和新能源電池等核心技術領域。
當然,新汽車時代除了晶片的短缺,人才的短缺也是常態。因此,在傳統車企、科技公司和創新科技公司間的人才流轉,也繼續發生,有人選擇創業,有人選擇助力傳統車企戰略轉型。
早期供職於大眾中國的蘇偉銘,之後加盟雷諾中國,同時創立賓理智慧電動車品牌,並獲得了來自東風公司和雷諾的支援。
安波福主動安全及使用者體驗事業部亞太區執行總監王忻選擇加盟正在轉型中的傳統車企,出任戴姆勒大中華區車網聯以及自動駕駛研發副總裁。
另外,長安汽車集團全球設計總監、首席品牌運營官、長安歐洲設計中心董事長陳政因個人原因離職。
以下是汽車商業評論整理的近期重要人事變動。
長安陳政離職
陳政
12月9日,長安歐洲設計中心董事長陳政在領英上發了一封辭別信,信中說“由於家庭和個人原因,我將暫時告別這個深愛著的行業,往事亦坎亦瀾,前路亦滿亦燦,請大家珍重前行。”汽車商業評論已與他確認了這一訊息。
陳政2002年本科畢業於瀋陽理工大學機械電子設計專業,同一年加入長安汽車,當時的職位是設計工程師。
3年5個月後,他被派往義大利都靈長安歐洲設計中心,任設計師。兩年多後,升任為長安歐洲設計中心設計副總經理。2010年10月,晉升為長安汽車設計副總監、長安歐洲設計中心CEO,之後成為長安汽車設計總監、長安歐洲設計中心CEO。在他這次離職前,他在領英上的職位是:長安汽車集團全球設計總監、首席品牌運營官、長安歐洲設計中心董事長、新聞發言人。
2020年北京車展,陳政攜概念車Vision-V亮相,這款車代表了長安“新技術智慧美學”。
一位汽車設計領域前輩曾評價:陳政是這一代設計師裡最懂前沿趨勢的。
竺延風再度看好蘇偉銘
蘇偉銘
蘇偉銘離開雷諾中國創業的小道訊息在12月初就已經傳開。
他作為法人新成立了兩家公司,分別是北京賓理汽車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和北京賓理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前者的主營業務是智慧電動車生產,後者包括汽車配件銷售、工程和技術研究、產品設計等。
而在10個月前,蘇偉銘就應該有了自己創業的打算,他當時出任北京賓理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從媒體已經報道的資訊中,東風公司將投資北京賓理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併為其代工。賓理汽車計劃明年的北京車展上釋出相關資訊。
蘇偉銘1966年出生,新加坡人,在大眾汽車集團任職16年,今天看來,他仍是在這家跨國汽車集團中任職職位最高的華人。
加入大眾之前,蘇偉銘曾先後在戴姆勒和合並後的戴姆勒-克萊斯勒任職。1999年,調任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東北亞地區,負責企業規劃的部門總經理。2001年出任北京吉普汽車公司銷售市場部總經理,JEEP、克萊斯勒和三菱汽車的渠道在其任內實現融合。
2005年3月,他離開戴姆勒進入大眾集團,擔任大眾中國董事兼執行副總裁。一年後也就是2006年,被當時掌舵中國一汽的竺延風看中,邀請他代表合資公司中方出任一汽-大眾銷售公司總經理,而彼時正是一汽-大眾市佔率大降的艱難時刻。
竺延風之所以有魄力選擇大眾中國副總裁代表中方掌管一汽-大眾大眾品牌銷售,更多是因為當時一汽在和戴姆勒談判卡車合資時,蘇偉銘的表現讓其滿意。這或許是雙方的初次接觸。
蘇偉銘掌舵一汽-大眾銷售公司後,取消了延續多年的9大銷售區域模式,將國內市場劃分為京津、魯冀、華北、華中和華南5個戰略單元,其他市場由公司總部管理。再之後,又將全國市場重新劃分為北方、西部、中部、南方4個事業部,開啟了區域事業部模式。
蘇偉銘的改革立竿見影,2006年和2007年一汽-大眾銷量分別增長了12%和37%。當然,外界對之也頗有爭議,但汽車商業評論認為,放到今天這個角度來審視當年的改革,確實對這家合資公司的未來奠定了很好的營銷基礎。
兩年後,蘇偉銘返回大眾中國,擔任執行副總裁,負責大眾進口車業務。他帶來的第一個重大調整就是在中國市場銷售輝騰。結果相當漂亮,2009年底,輝騰在國內的銷量就佔到全球的一半,雖然這款車全球的總體銷量並不大。
2011年,在蘇偉銘的主導下,大眾進口車銷售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大眾汽車集團(中國)汽車銷售公司,他整合了集團旗下8大乘用車品牌,包括蘭博基尼、布加迪、賓利、保時捷、大眾、斯柯達、奧迪以及西亞特在中國市場的進口車業務。
雖然雄心勃勃,但大眾在華進口車業務整體進展並不理想,但2013年底,蘇偉銘還是升任為大眾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
此次升職被指明升暗降,升職後的蘇偉銘在大眾中國主要負責企業戰略兼銷售及市場。在整個大眾中國體系中,蘇偉銘的職位僅次於海茲曼(Jochem Heizmann)。
此前,2012年9月,來自大眾汽車集團負責集團商用車業務的管理董事會成員海茲曼就任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執行長。
一朝天子一朝臣,蘇偉銘的新職責成為了在汽車四化大潮下,開始為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的未來謀求新的機會。
2015年,他啟動了大眾汽車集團與江淮汽車的戰略談判,2020年,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獲得了第一家突破外資股比限制的整車生產企業,還建立了一條完整的電動汽車研發、生產、銷售鏈條,為大眾汽車集團加速智慧電動化戰略奠定了基礎。
2017年,蘇偉銘帶領團隊開拓出行業務,釋出智慧出行服務品牌逸駕(ezia)。2018年5月,成立逸駕智慧科技有限公司(Mobility Asia),為消費者打造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智慧出行生活。他說:“汽車行業正在面對的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汽車消費者’,而是‘出行服務消費者’。”
2019年7月11日,大眾中國聯合中國一汽、星星充電、江淮汽車成立了開邁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為三家股東使用者提供定製化的充電產品和一站式解決方案,蘇偉銘出任董事長。
2018年年底,大眾中國高層調整,海茲曼宣佈從集團退休,馮思瀚成為大眾中國CEO,蘇偉銘也開始了離任之路。
此次東風投資賓理,從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為繼15年之後,竺延風對蘇偉銘的再次認可與聯手。
王忻入職戴姆勒
王忻
11月15日,原安波福主動安全及使用者體驗事業部亞太區執行總監王忻入職戴姆勒集團,出任戴姆勒大中華區車網聯以及自動駕駛研發副總裁(Connectivity & Autonomous Driving development)。
王忻在自動駕駛和車聯網產品研發、創新管理,尤其多地協作量產專案上有豐富的經驗。他的職業起點從德爾福中國開始,時任車載資訊娛樂(IVI)系統工程師。2012年晉升為中國首席車載資訊娛樂工程師。
2016年,安波福從德爾福獨立後,他出任安波福工程總監,負責車載資訊娛樂系統亞太區團隊。2018年,他升任亞太區工程執行總監,領導全球三地2000人的軟體開發團隊。
戴姆勒集團一直有乘用車、商用車和金融三大業務版塊支撐,自康林松(Ola Källenius)2019年接任蔡澈(Dieter Zetsche)成為戴姆勒董事會主席之後,他曾在2019年10月提議削減自動駕駛研發的開支。2020年,他調整了乘用車戰略,重新推廣和定義賓士的豪華,把利潤率和現金流設為頭等目標,在商用車版塊則不斷推進自動駕駛的研發和應用。
到了2021年7月,賓士釋出了品牌全新電動化戰略,從“電動為先”向“全面電動”轉型,並已經在全球推出了4款全新純電車型。2025年起,賓士推出的所有車型都計劃出自純電平臺。
隨著這一大的目標推進以及中國本土市場的激烈競爭,雖然BBA的口碑深入人心,但戴姆勒中國也急需像王忻這樣資深的本土自動駕駛和車聯網產品以及軟體研發高管加入,搶奪新汽車時代的緊缺人才。
王忻將直接向戴姆勒大中華區產品研發部門負責人Hans Georg Engel彙報。
朱江加盟集度
朱江
原福特中國COO朱江加入集度汽車。
從寶馬到亞馬遜,到雷克薩斯,再到蔚來以及福特,這幾年,朱江跳槽頻率雖高,但職業軌跡始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
此次,他將擔任集度汽車副總裁及使用者發展和運營負責人。入職後,朱江最急迫的任務是完成集度汽車營銷、渠道、售後等市場體系從0到1的搭建,加速推動集度“汽車機器人”走向市場。這對朱江來說是不小的挑戰。
朱江2017年加入蔚來,擔任使用者發展副總裁。加上之前的三家公司,他在汽車行業的工作時間近20年。
集度汽車成立於2021年3月,是百度智慧汽車旗下品牌,由百度和吉利合資組建,前摩拜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夏一平為CEO。目前其核心高管團隊有夏一平、 原空客中國創新中心執行長羅崗,以及7月加入的原吉利控股集團高階質量總監、領克汽車質量中心總經理徐華。
按計劃,集度汽車第一款車將於2022年亮相北京車展。
中國一汽研發總院核心管理層變動
2021年11月底,中國一汽研發總院核心管理層進行人事調整。梁貴友出任研發總院黨委書記、院長,同時接管造型設計院。王德平任常務副院長、黨委副書記。
中國一汽研發總院黨委書記、院長一職原本由2021年2月25日接替秦煥明升任中國一汽董事、黨委副書記的王國強兼任。
梁貴友
梁貴友此前曾任職中國長安綜合管理部總經理,也曾出任長安福特技術質量副總裁。2017年,他被調往中國一汽任總經理助理、集團新能源辦公室主任、新能源開發院院長。之後,他負責產品策劃及專案管理部,成為該部門的總經理。
此次梁貴友負責研發總院後,王國強雖不再兼任這一職位,但他仍是中國一汽研發業務的最高主管領導。
王德平
接任研發總院常務副院長的是王德平,他曾是中國一汽研發總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新能源開發院院長。更早之前,他的職務是中國一汽新能源辦公室副主任。
原研發總院常務副院長徐世利則將出任中國一汽首席科學家。徐世利曾擔任過一汽股份總經理助理,之前是中國一汽規劃部副部長、一汽技術中心副主任兼汽研所副所長兼乘用車研發院院長、一汽股份有限公司紅旗分公司副總經理等職位。
蔣文虎
此外,中國一汽採購部副總經理蔣文虎也於近期出任研發總院副院長兼副書記,負責創新、質量和數智化轉型等領域。蔣文虎此前曾在研發總院工作,2017年曾任研發總院試製所所長。
汽車領域新增6位院士
2021年11月中旬,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公佈。
選舉產生65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5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8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20名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本次增選後,中國科學院共有院士860名,外籍院士129名;中國工程院院士總數971名,外籍院士總數111名。
其中,汽車行業新增了6位院士,他們分別是: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李克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雲鵬、浙江大學化工機械研究所鄭津洋,以及作為外籍院士入選的清華大學智慧產業研究院張亞勤、加拿大安大略大學機械與材料學院孫學良教授和英國布魯奈爾大學副校長趙華。
他們幾乎都主要聚焦於智慧網聯汽車和新能源電池領域。
李克強
李克強是我國汽車智慧化領域的主要領軍學者,也是國家重大產業化專案的技術總負責人,提出了“智慧網聯汽車”概念,並持續推動其技術進步,致力於推廣中國方案。
他長期從事汽車智慧駕駛系統動態設計與控制的理論研究、技術攻關和產品研發,針對汽車智慧化技術演進及其產業化發展的重大需求,攻克了“控制協同、結構共用、車雲融合”三大核心關鍵技術,主持研製“智慧安全駕駛”、“智慧整合駕駛”、“智慧網聯駕駛”三代系統裝置,並實現產業化應用,為我國智慧汽車系統核心技術突破和產業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王雲鵬
王雲鵬致力於交通訊息工程及控制、交通環境與安全等應用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從空、地、信融合和多學科交叉角度開展綜合交通路網執行可靠性、車路智慧協同與安全控制、空地協同交通應急指揮、智慧綜合交通樞紐協同執行與安全保障等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
鄭津洋
鄭津洋是氫能新能源領域的知名專家,在氫燃料動力電池與氫能運輸儲存方面有多項專利成果。比如,可避免氫氣洩放損失的液氫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拖車供氫型加氫站壓縮與儲氣系統最佳化配置方法等。
張亞勤
張亞勤是數字影片和人工智慧領域的世界級科學家和企業家,擁有60多項國際專利,500多篇學術論文和11本專著,多次被評為全球“高被引”學者、全球頂尖100計算機科學家,在資訊科技和人工智慧領域做出了開拓性貢獻。
孫學良
孫學良是加拿大燃料電池及奈米催化材料合成方面的知名學者,研究主要圍繞新型材料的開發,以及其在電化學能源轉化和儲存系統中的應用。覆蓋了從基礎科學到奈米應用技術、再到新興的清潔能源工程範疇,研究領域包括固態電池、二次液態電池和燃料電池等重點從事鋰離子電池,固態電池和燃料電池研究與應用。
趙華
趙華為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現任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兼職教授,從事高效發動機技術、通航動力技術以及替代燃料燃燒技術研究,重點針對我國發動機技術領域空白和薄弱點,開展有針對性地的科學理論與應用技術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