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戰爭計劃名叫史裡芬計劃,是前總參謀長史裡芬,在1905年制定的,但不幸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兩年前,他去世了,史裡芬計劃,在戰爭爆發時,德國可以東西兩線同時作戰,盡最大的可能集中德國主力全部精銳在西線,在東線則由相對較少的後備部隊對付行動緩慢的俄國人。在西線,德國指望自己強大的右翼向法軍發動強大的攻勢,然後圍殲法國各個集團軍一戰而勝。史裡芬認為,越過德國邊界集結進攻,從貝爾福到貝爾凳一線那幾乎是堅不可摧的,法國要塞防禦體系將是十分困難的,於是他的的計劃的關鍵是透過比利時和荷蘭東南部對法國防禦體系實行深遠的大迂迴。德國軍隊強大右翼將在一連串的側翼運動中窮追猛打,向一把長柄大鐮刀一樣,向巴黎以西和以南,然後包圍法國各個集團軍,把它們消滅在自己的防禦工事和瑞士邊界一帶。
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戰前夕,德國總參謀長小毛奇將將這項歷史上最有名的作戰方案修訂了,小毛奇取消對荷蘭人的入侵,從而迫使德軍右翼的2個集團軍穿過位於比利時境內狹窄的列日要塞區,由於顧慮法軍可能突進到左翼的德國領土,小毛奇又抽調右翼的部隊來加強左翼,同時,由於擔心預定在東線對付俄國的德國部隊力量薄弱,他從西線右翼抽出4個半的軍隊加強東線。
如果小毛奇不更改(史裡芬計劃)的作戰方案,結局會是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