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這世間很奇怪:有些人,新聞聽著像舊聞;也有些人,舊聞聽著像新聞。
進入12月,媒體有兩則新聞:一則是“新希望系”多位高管的名字,進入由鄭俊懷創業的紅星集團高管名單;一則是蒙牛乳業(02319.HK)對外公告,牛根生在12月1日起辭任蒙牛非執行董事及戰略及發展委員會成員。
不提伊利股份(600887.SH),已經少人記得鄭也曾是商界封狼居胥的人物,再提及的時候,名字上沁著一層灰;明顯牛的故事更加生動,2016年加入戰略及發展委員會的訊息還一晃如昨,須臾轉身就是江湖再見。
某個時候,他們是時代的符號,扮演著商業故事裡的英雄。剛還慷慨著歲月深情,不覺間翻到了封底,直看到英雄遲暮美人夕顏。
其實這些年,很多人已經習慣了柳傳志、王石、馬雲、張瑞敏……一個個被商業文化包裝的英雄故事;只是我們還不習慣,風雲際會還在,英雄不夠用了。
中生代裡,38歲的張一鳴、40歲的楊惠妍、41歲的黃崢、42歲的王興四人。奈何他們或退隱江湖,或只生在朋友圈裡,少了對酒當歌,橫槊賦詩的風骨與豪邁。我說他們是英雄,誰信呢?
雖難以接受,但或許這才是一個新的時代:願意冒險,不會冒進;放棄力挽狂瀾,追求跬步千里;不需要弄潮兒,只推崇前行者——沒有偶像包袱,只留具象精神;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
那個崇尚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已經隨著時代遠去翻過精彩一篇,套用周星馳在《食神》中的一句話,時代變了,已經沒有英雄,或者說每個人都是英雄,就沒有英雄了。
時無英雄
在牛的價值觀裡,少有拘謹的條條框框。
自己的部門可以撐起伊利80%的銷售額,申請一些活動費用、拿自己的獎金為員工買車、越級多捐點錢……這些零碎本不重要。自己像水泊梁山1.0時代的晁蓋頭領,情義是維繫生態平衡的鎖鏈。
奈何成功主導股改的鄭,要的不是草臺班子,而是一支令行禁止的鐵軍。
那是一個依靠規則制度維繫的官僚生態,最容不得的就是這些似有似無的關係,即使你曾經牽頭為自己鼓掌、拿著伊利業績的大頭兒、運營一款“苦咖啡”產品就能收穫“中國冰淇淋大王”的稱號,也不行。
於是鄭用一句“有他沒我,有我沒他”,了結與牛多年情義。像極了梁山2.0時代,公明哥哥為了忠義,終要鳩殺兄弟李逵。傷感情,但很在理;滿臉寫著仁義,抬手卻是生意。
牛臥薪嚐膽,從蒙牛開始二次創業。動用資本的力量,32%的股權換大摩、英聯、鼎暉三家機構2600萬美元投資,連續多年的快速成長,殺了一個漂亮的回馬槍;同期的伊利則略顯狼狽,看著緊追的小弟馬上要掀翻桌子,竟然束手無策。
那時候,牛熟悉伊利的供應鏈關係,手裡拿著足夠的資本,2007年時候一度領先伊利,成為國內乳製品行業的老大,卻不曾想過推翻,或是併購孱弱的伊利。他要伊利活著,讓鄭看到一切,感受渺小無力,明白什麼是“失的東西一定要自己拿回來”。
說這話的,是影星周潤發飾演的“小馬哥”,那部電影叫《英雄本色》。
只是結果有些草率:2005年12月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鄭挪用公款,入獄6年。再多的精彩,也失去了最合適的觀眾。
想來,2007年業績超過伊利,牛根生可不像餘承東那樣滿大街嚷嚷;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他的奔走只為避免被外資收購的命運。那時候,他的個人股份已經轉入老牛專項基金,人生重心已經偏轉到慈善事業中。
這樣看,牛的英雄故事,在鄭深陷囹圄的時候已經結束。
回首全貌,一切發端在情感與制度的交鋒,延展於無所不用其極的鬥法,再添個不夠圓滿卻張力無窮的結尾,讓人感嘆精彩——英雄面前,商業和資本只是配角。
自那以後,英雄的故事還在上演著:王石就是要把“野蠻人”的條子貼在姚振華的頭上,推著寶萬之爭三起三落;董明珠一場“十億賭局”,讓雷軍怯懦得像個弟弟;至於柳傳志,他斗的不是某個人,而是把同情票投給華為的整個輿論場……
現在看來,彼時的英雄故事不勝列舉,只是感覺青黃不接:
2007年,玖龍紙業(02689.HK)掌舵人張茵將“中國大陸女首富”之位,傳給剛接過楊國強95.2億股碧桂園(02007.HK)贈與股份的楊惠妍,不過是一篇《我的首富爸爸》的命題作文;
頂起青年領袖的名頭,張一鳴曾在2015年叫陣馬化騰,隨後不過是數輪讓使用者難受的相互遮蔽,以及在社交平臺不痛不癢的口水仗;
至於王興,拿了著騰訊控股(0700.HK)的錢,認了新大哥,偶爾炮轟馬雲表表態就可以了,哪有那麼多江湖險惡;
還有個王衛,拉著自家快遞小哥兄弟,敲響了深交所的鐘聲,只是那“路見不平一聲吼”,回聲只在朋友圈蕩悠,後來故事再沒有下文
……
這個時代不缺風雲乍起,只是鳳舞龍游的還是那些老面孔。當他們慢慢走到了舞臺的邊緣,才發現臺上的年輕人小器扭捏,匱乏英雄式的風采,乏善可陳得讓人睡著。
還別嫌少,就這幾個。英雄故事,就這麼離我們遠去了。
諸神黃昏
是英雄,任誰不想做?
只是環境在變,對待環境的態度也在變,如何還要結局停在原地?
追憶那些“老英雄”們,無論主動或被動,都會被一些人、一些事擠到無法逃避的絕境,不得不對命運發出歇斯底里的反抗。他們對未來的認知是刻板、決絕,甚至向死而生——退路多得是,只是不能走,更不想走。
被趕出伊利的老牛,面對的是家徒四壁的死局;剛強的性格,決定著他不可能低頭向鄭乞討一個再塑金身的機會。蒙牛的創業必須成功,因為這是以“一無所有”為起點的賭局,輸了還是“一無所有”。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王石身上。他是一個需要保護的人,可以是華潤,也可以是深圳地鐵,可以是任何不願破壞萬科股權平衡的第三方,決不能是集聚不確定性的資本勢力。
當姚振華舉起資本殺威棒罷免王石管理層團隊,他要麼選擇被吃掉,要麼掰掉對手滴血的獠牙,沒有其他選擇。好在更多時候,他們又是最知道拼到終點決勝的金鑰是什麼。
老牛太熟悉伊利了,以至於自己的關係,能夠滲透到伊利從供應鏈到營銷網路的每一條神經末梢。只要生產車間的產品下線,他能讓所有的產品成為蒙牛的”苦咖啡“。唯一的不同,就是呼叫資本的槓桿,以自己為軸心撬動一個增長奇蹟。
王石也一樣,他很清楚,只要大局穩,自己就能贏。尋個同樣追求平穩,同時力量超過寶能的資本,勝利不會易手。傅育寧選擇觀望,不代表萬科A(000002.SZ)等不到白衣騎士,這才有了深圳地鐵出面維持大局。
此時,老牛和王石都在拼盡全力扮演著自己,讓自己的形象佔滿整個故事。
只是有一條暗線——大摩、英聯、鼎暉三個資本大佬仍然是老牛手裡的屠刀,深圳地鐵成為決定王石命運走向的關鍵。過去資本還可以利用,後來需要英雄主動掛靠,改變已經在潛移默化中發生。
對後來者而言,他們有了更多的選擇,不一定拼死掙扎,也可以被接管:有個半成熟,甚至只是個殘缺的開始,就會有資本跟進,比創業團隊更加貼心地呵護創業專案,這多好。
嫁接在微信社交網羅的人際關係上,拼多多(PDD)的商業模式獲得原始使用者與規模積累;為了收緊控制權王興掙脫開阿里的懷抱,活下去的方式還是向騰訊丟擲橄欖枝。眼下這個時代,有潛力成為英雄的人,更習慣在資本繪製的牢房裡圖個安生。
這樣的投資,騰訊和阿里每年都會有很多:企查查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2月14日騰訊對外投資共計212次,額度達到1358.19億元;同期阿里也有投資39次,額度716.78億元。
至於楊惠妍,本質上也是獲得了資本的加持。唯一的不同點,就是比起其他後來者,她獲得資本支援的方式更直接,更簡單。這也決定著,無論她後面人生的裡如何力拔千鈞、孔武有力,都很難成為英雄了。
過去白手起家的英雄,已經完成向資本財團的轉型,編織資本溫床,拉攏更多專案,成為自己商業版圖下的羽翼。
從結果來看,很多的人選擇成為系統的一員,不那麼狷狂與倔強,他們需要靠著資本的力量活下來。他們已經進入資本設定的“伊甸園”,自己成了不想、也離不開這小圈子的男人或女人——沒了兒女情長,英雄照樣可以氣短。
這段情節像極了《讓子彈飛》中的故事:資本扮演的黃四郎給出了“請客、斬首、收下當狗”的三條選項,過去的英雄選擇不合作,落得個“斬首未遂”的結局;後來者們更像“把鵝城的稅收到2010年”的那幾任縣長,把“請客”與“收下當狗”活成了一個樣。
以後,不需要讓子彈再飛了。
告別的時代
那麼我們會看到英雄歸來嗎?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老牛創業那些年,中國經濟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1998年GDP增速達到7.8%,遠超同期美國的4.5%。各界都認為,那可能是中國速度的極限,隨後幾年的增速證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還有提升空間。
經濟的發展帶動消費的提升,奶製品消費迎來爆發階段。按照農業農村部統計資料,1992年農村居民乳和乳製品消費量達到1.16千克,隨後逐年增長,到2007年達到3.52千克,較1992年增長203%。
在市場快速增長的時代,以當時的伊利和蒙牛,產能綁在一起仍不足以追上需求膨脹的速度。對鄭牛二人而言,他們要做的就是想辦法跑得更快些、再快些。那是一個近似於野蠻生長的草莽時代,一個個人英雄主義還有充分表演空間,資本還沒有露出獠牙的時代。
王石在與姚振華拼死死磕那些年,資本已經擴張到一定規模。它既不關心個人的恩怨情仇,也不計較企業的起落得失,只在乎怎樣流向能夠實現最大化擴張。試想,如果沒有王石的反抗,或許萬科已經成為寶能系繼續擴張的抵押物。
不過隨著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要求,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初見成效,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穩步向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為資本設定“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王石遇到的問題或許今後也很難再見到。
就像《一點財經》在《創業兩代目:60後在暴走 80後已躺平》中的觀點,時過境遷之後,市場逐步形成了成熟的遊戲規則,它最大限度模糊了英雄主義色彩,商業社會很難遵照個人的喜怒哀樂運轉,讓一切變成對事不對人。
早早看到結局的故事,還有必要死命拼下去嗎?這不,黃崢和張一鳴都退休了。其實更多時候,他們的選擇是整個浪潮中的小眾群體,更多人適應著新的遊戲規則,走到公眾視野中。
智研諮詢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創投行業總資產管理規模(AUM)達到12088億元,較上年增加2993億元,同比增長32.91%。這些資本成了指引創業專案前進方向的路標,客觀上讓更多人有了成為英雄的條件。
如此看來,那些翻江倒海,上天遁地的英雄,註定是要告別這個時代,其實更應該關注的,是在時過境遷後什麼會最終留下。更換這樣的視角,或許對個人符號的崇拜,從一開始就錯了。
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11月初,中國市場主體總量已經突破1.5億戶,其中個體工商戶突破1億戶。
不同屬性的市場主體成長與發展,引領時代的已經不可能是某個人或某一些人,而是一群,甚至一代人,追求的已不是依靠資本追求淺層次的商業成功。
那將是一個英雄像“鐵鍋下餃子”不斷湧現的時代,有規矩、守分寸,雖不夠精彩,卻同樣讓人有所期待。
後記
社會的發展,終究不能仰賴個人的力量。眼前這個時代,不需要英雄,而是崇尚企業家精神:襟懷愛國情懷、帶領企業拼搏,實現質量更好、效益更高、競爭力更強、影響力更大的發展效果,那是時代取捨之後的最終結果。
這樣看來,有沒有英雄,似乎已經不那麼重要了。世間只凝聚一道企業家精神的“英雄氣”,馳騁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