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布提港▼
2017年7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個海外基地——吉布提(非洲東北部)保障基地正式成立。同年8月1日上午,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吉布提保障基地部隊進駐營區儀式在基地營區舉行。
吉布提全稱為吉布提共和國,位處非洲東北部亞丁灣西岸,扼紅海進入印度洋的要衝曼德海峽,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美國在非洲的最大軍事基地就在吉布提境內,除此之外法國在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也在這裡。
其實吉布提在20世紀70年代末以前,法國殖民者掌控了這裡長達近140年。其實,今日吉布提的國家輪廓雛形,就是在法國殖民時期形成的。
公元8世紀時,已經掌控了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帝國,開始向非洲擴張,也正是在此時,隨著大量阿拉伯人來到非洲,受阿拉伯伊斯蘭教影響的吉布提土著民族——如索馬利亞、伊薩和阿法爾等民族,建立了三個蘇丹國。
東北非▼
值得提及的是,當時阿拉伯人的主要發展方向,是沿著非洲地中海沿岸地區,直達直布羅陀海峽南岸,攻下西班牙諸王國,然後穿過比利牛斯山脈進攻法國等基督教國家,與東部的阿拉伯人形成夾擊之勢。此次戰略進攻影響極其深遠,今日的西班牙就是受阿拉伯人的威脅,才逐漸形成統一國家的。而且鼎鼎有名的馬穆魯克,就是在這一時期來到埃及的,甚至最終建立了兩個馬穆魯克王朝(突厥人後裔——欽察人(伯海里繫馬穆魯克)建立的巴赫裡王朝和高加索人後裔——切爾克斯人(布林吉繫馬穆魯克)建立的布林吉王朝)。
公元1850年,法國殖民者來到這裡後,利用近四十年的時間,將三個蘇丹國整合到了一起,也就是今日的吉布提共和國了(公元1888年)。
其實當時試圖掌控這裡的不僅是法國人,彼得大帝執政時期完成初步西化改革的俄羅斯,也將目光放在了亞丁灣西岸地區。此時的彼得大帝和俄羅斯權貴們,對西歐各國的海外貿易帶來的利潤頗為眼饞,只不過由於沒有不凍港和起步較晚,始終無法分得一杯羹。直到1703年時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島上修建了彼得保羅要塞(後擴建為城),至此才獲得了出海口。值得提及的是,美國也有一座城市叫聖彼得堡,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開闢該市的偉人彼德·狄曼斯(Peter Demens)的家鄉俄羅斯聖彼得堡而成的,不過也有人這座城市也被稱為聖彼德斯堡。直至今日,兩座聖彼得堡仍保持著“孿生城市”的關係。
聖彼得堡(俄國)▼
聖彼得堡(美國)▼
俄羅斯獲得出海口後,打算從聖彼得堡海港(時至今日,此港口仍是俄羅斯最大港口)啟航,透過波羅的海、黑海以及修建不久的蘇伊士運河航行到印度甚至是東亞(畢竟當時俄羅斯還未完全掌控西伯利亞,且當時的清王朝正處在上升期),而此計劃的重要一步,就是要先在從聖彼得堡到東亞的中點尋找起碼一處轉運補給基地,經過協商討論後,這個轉運補給基地準備設定在亞丁灣西岸地區。
其實彼得大帝之所以選擇亞丁灣西岸地區,也有其西部的一個國家有關。眾所周知,俄羅斯是個傳統的東正教國家,其實在非洲也有一個東正教國家,那就是吉布提的西部鄰國——埃塞爾比亞了(是全球東正教徒第二多的國家)。
阿拉伯人崛起之後,曾經信奉東正教的中東地區,迅速轉化信奉伊斯蘭教了。與此同時,曾經阿拉伯半島的阿克蘇姆王朝,最終由於海外貿易路線被阿拉伯帝國所阻斷以及受到特大沙塵暴的影響,阿克蘇姆王國被迫遷往衣索比亞地區。此後阿克蘇姆王國雖然滅亡了,可此地區東正教的宗教地位卻沒有因此而改變,(其實早在公元4世紀時,就有兩名阿克蘇姆王國商人,因海難淪落為埃塞爾比亞王國宮廷奴隸,也是在此時,將東正教帶入埃塞爾比亞的)不過其並不叫東正教,而是叫埃塞爾比亞正教。直至今日,埃塞爾比亞國民中約有45%仍然信風埃塞爾比亞正教。
埃塞爾比亞正教教堂▼
當時受命前往亞丁灣西部,是俄國哥薩克探險家尼古拉·伊萬諾維奇·阿什諾夫。
1888年12月,募集了175名探險者的阿什諾夫遠航艦隊,在俄羅斯軍艦的護送下,從黑海沿岸的城市敖德薩出發,陸續透過黑海、蘇伊士運河進入亞丁灣海域,並於次年春在亞丁灣西部地區建立了殖民地“新莫斯科市”,並懸掛著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的國旗。
其實俄羅斯遠航探險,不僅只有俄羅斯沙皇和權貴們支援,巴基斯坦宗教勢力和法國資本家也支援尼古拉·伊萬諾維奇·阿什諾夫。俄羅斯為了殖民地,巴基斯坦宗教勢力的支援,很難說其背後沒有受到蘇丹和舊貴族的影響,畢竟蘇伊士運河是在他們的國土上,而法國資本家為的是什麼呢,其實這與當時全球的整體形勢有關。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阿什諾夫▼
畢竟當時英國是實力強大的國家,且英法長期處於敵對關係,法國很難單靠自己打敗英國,而最好的辦法就是尋找盟友,遍觀歐洲,這個盟友無疑是新晉強國俄羅斯最合適了。當時蘇伊士運河附近區域是英國的勢力範圍,為了削弱英國在此的影響力,法國人專門將大批武器裝備交給阿什諾夫,讓他送到埃塞爾比亞人的手上,以求埃塞爾比亞人反抗英國人的統治。值得玩味的是,蘇伊士運河其實是法國人主持建造的,可最後摘取果實的卻是英國人。這能忍?不能忍!
俄羅斯殖民者們抵達新莫斯科(吉布提港附近)後,開始悉心經營這塊土地,他們種植了櫻桃、橙子、油橄欖等經濟作物,並且勘探了這一地區的礦產資源。
新莫斯科市▼
不過不幸的是,隨著俄羅斯人的勢力在塔朱拉灣(吉布地港位於此海灣之東南岸)沿岸逐漸增長,引起了法國人的警惕。畢竟這裡是法國人的勢力範圍,雖未正式形成殖民統治,可法國人卻不能容忍其他勢力試圖染指這裡。
此後,俄羅斯帝國將所有的責任都推給了阿什諾夫,說他是私人行為,與俄國無關,並撤回了阿什諾夫。不過直到此時,俄羅斯仍然沒有放棄試圖控制這塊地區,撤回阿什諾夫只是避免法俄交惡,畢竟還有共同的敵人英國要對付,而留下大部分俄國人繼續屯墾發展這裡,造成既成事實。
可法國人對這個結果並不滿意。法國艦隊於1889年2月17日,在海軍上將奧利的指揮下,炮擊了新莫斯科,並殺死了數名俄羅斯定居者。
至此,俄羅斯徹底失去了在非洲擴張的機會。其實彼得大帝,就收養了兩名黑人男孩為朝臣,也算滿足了一下他未能掌控非洲的夙願吧(而其中一個男孩,就是俄國著名文學家普希金的曾祖父。)。
其實在此之前,彼得大帝還派遣過一支艦隊遠赴非洲,只不過此次到的不是亞丁灣地區,而是法國的另一殖民地馬達加斯加,這支艦隊就是有名的404艦隊(因艦隊共有404官兵的緣故,而且途徑丹麥海峽時就遭遇風暴襲擊,損失慘重,大部分的艦隊官兵都隨同兩艘戰艦葬身海底了。不過對於404艦隊沉沒的地點,也有厄勒海鮮和斯托海峽兩種說法)。
彼得大帝身邊的黑人朝臣▼
俄羅斯對海外領地的訴求,縱使出現各種問題可仍然沒有停止的意思,除了非洲外,俄羅斯帝國在希臘伊奧尼亞群島、夏威夷考愛島,新幾內亞島都進行過建立殖民地的嘗試,不過最終都由於種種原因失敗了。
中國在吉布提不僅擁有保障基地,還幫助這個國家建設鐵路。2018年1月,由中國融資興建的標軌亞吉鐵路(衣索比亞的至吉布提標準軌距鐵路)正式通車投入運營。
亞吉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