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微博吃瓜,真是把我吃撐了,這群人像是年底衝 KPI 一樣,每天都有新驚喜。
今天早上,理想汽車又在微博上弄了個老瓜,但不妨礙我給大家搞點新吃法。
理想汽車 CEO 李想發了張圖, 2019 年 12 月,在中大型 SUV 的 “ 競技場 ” 裡。國產新勢力理想 ONE 被德系大眾銷量碾壓,比人家銷量的十分之一還少。
但憋了兩年的理想今天終於來了波揚眉吐氣。
上個月,理想 ONE 的銷量比大眾旗下途昂、途銳和純電 ID.6X 等中大型 SUV 加起來的銷量還要高。
甚至高出一個 2019 年的 “ 理想 ”,差評君看了眼評論,不少大 V 也紛紛發來賀電。( 前排吃瓜 )
這波可把老李高興壞了,但他發的這句 “ 感謝鞭策,繼續努力 ” 是啥意思?
為啥理想只跟大眾比呢?
別急,聽我慢慢給你盤,它倆的恩怨其實由來已久。
在 2020 年的大眾汽車媒體溝通會上,濃眉大眼的大眾汽車中國 CEO 馮思翰大放豪言:“ 增程式電動車從整個國家和地球的角度來說,簡直是胡說八道,是最糟糕的方案 ”。
號稱專業研發技術人員的威德曼也站出來 “ 補刀 ”:“ 增程式電動車意義不大,我們幾年前就在研究增程式的可行性,現在討論這個技術已經完全過時了。”
“ 增程式電動車就是胡說八道、最糟糕、完全過時的玩意... ”
如果你是剛剛踏入新能源造車領域的小白,也是當時中國唯一走增程式路線的理想汽車 CEO 李想,上面這幾個詞聽起來真是相當刺耳。
理想一個剛剛成立幾年的小汽車公司,被一家百年造車企業直接把核心技術路線給否了。
大眾 CEO 這幾句話彷彿是在告訴理想,洗洗睡吧孩子,造車這行你玩不轉。
當然了,作為剛剛起步的新勢力造車,理想也沒有慫著捱罵。
理想汽車以及 CEO 李想立馬發微博表示不服,來決鬥,也不玩虛的,直接拿實測資料來做比較吧。
就拿你們大眾旗下最先進的 PHEV( 插電式混動車型 )跟我理想 ONE 進行節能環保對比測試,看誰更節能環保,也歡迎媒體們和車主拿車實測。
這之後,不少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媒體還真進行了 PHEV 和增程式的比較。
結果挺出乎意料,理想 ONE 除了在長時間高速駕駛場景下百公里油耗略高於 PHEV 車型以外,在其它城市通勤等場景都普遍優於 PHEV 車型。
再結合理想 ONE 今天曬出的銷量圖,這波著實狠狠打了大眾 CEO 的臉。
理想用實際測試資料和消費者的選擇,對大眾來了波 “ 復仇 ”。
最近也還爆出個小插曲,大眾集團將更換那位極具前瞻性的 CEO 馮思翰,距離他 “ 掌管 ” 大眾( 中國 )也還不到 3 年零 1 個月。
有人說是因為 ID 系列銷量太拉,但不管怎樣,一塊好金子總有發光的地方,祝好。
那這個 “ 瓜 ” 差不多也塵埃落定了。
擦完嘴我們不妨仔細想一下,增程式真的是過時糟糕的技術嗎?
其實不然,大眾說這句話,多少有點百年車企的私心。
因為開發 PHEV( 插電式混動 )車型,對傳統車企來說,會大幅降低研發成本。
PHEV 是啥呢?突出特點就是一個混動車裝了個大功率的發動機再配個小電池。
大功率發動機、變速箱等是傳統車企的拿手好戲,他們甚至可以在本來的燃油車平臺開發 PHEV 車。
也是因為這樣,車上的傳動系統亂七八糟的就把電池擠的沒空間了,只能裝個小電池。
而增程式和 PHEV 恰恰相反,它是裝了個小發動機( 增程器 )再配上大電池。
說白了就是,純電動車拖了個發動機,所以需要考驗車企玩電池、電驅和電控的那套能力,這不就把傳統車企拉到同一起跑線了嘛。
那我傳統車企攢了幾百年的 “ 傳家寶 ” 技術不就沒有發力點了嗎?
所以看到這估計你就明白了,為啥大多數的傳統車企要麼直接搞純電要麼就搞 PHEV。
但你大眾 CEO 這波直接站出來噴增程式,的確有點太小氣了。
咱再舉幾個例子來說說 PHEV 和增程式的不同點。
這兩種都是既可以充電也可以加油的新能源車。
不同點在於, PHEV 用小電池,所以 NEDC 純電續航里程一般在 50km 左右,但是裝上了大功率的發動機。
電量充足的時候,用電機跑,和純電車沒什麼區別。開上高速的時候,發動機可以直接透過變速箱驅動車輪前進,跟燃油車差別不大。
而增程式,捨棄了變速箱那堆東西,所以配了個大電池,NEDC 純電續航里程一般在 150km 左右,但裝了小功率的發動機。
電池電量充足的時候,一般就是用電池,電池快沒電,發動機就啟動發電。
如果是純電開,到了跑高速或需要大功率的時候,發動機也會在某一瞬間工作發電補足缺少的電量,但肯定沒有 PHEV 那樣直接用發動機驅動變速箱帶動車輪來的效率高,但也足夠用。
說白了,大功率的發動機和大容量的動力電池就像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你要非比個高低強弱,還得分場景。
所以咱再做個場景對比,PHEV 50km 左右的 NEDC 續航,即使是城市內通勤都難免要加個油補充一下。
跑上高速 PHEV 是比增程式省油,但是我一個月裡又會有多少天上高速呢。
而增程式,在城市通勤、周邊郊遊等場景,150km 的 NEDC 續航妥妥夠了,完全可以當純電動車來用,總體來說比 PHEV 省油省電。
偶爾跨省去丈母孃家或者自駕遊,也不會有里程焦慮。
國內的路又不像國外那樣路寬人少,大多數家用車的使用環境,還是為了通勤和周邊遊,大電池的增程式確實更適合當下的中國消費者。
這也是理想在被大眾 CEO Diss 後,敢跟它正面硬剛的原因。目前來看,在國內比誰更節能,增程式還真不一定輸給 PHEV。
話說回來,你要說增程式是未來新能源發展的趨勢,這事的確有待考究。
但就說現在,它是適應當下新能源發展政策、消費者使用需求的產物,壓根不是什麼落後產物,更不是胡說八道的技術。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大眾啊,時代早變了。
最後,差評君想說,在當下的新能源汽車格局裡,傳統車企對新勢力造車懷揣的不應該是否定和蔑視,而是足夠的重視。
不僅僅是後生可畏,這些後生們已經成長為了旗鼓相當的對手,能和老前輩們在一張桌子上掰手腕了。
隔壁特斯拉只是短短几年,就成為市值上萬億的公司。
當年的手機行業,不也出現過類似的 “ 瓜 ” 嘛。
當年的手機界翹楚諾基亞,這個科技巨頭當了 14 年的最大規模手機廠商,是整個芬蘭的經濟支柱。
但是在喬布斯重新定義手機以後,第一臺觸控式螢幕 iPhone 誕生,諾基亞依然走便宜簡單的物理按鍵,複雜的互動方式遠沒有觸控來的方便,更別提觸控式螢幕豐富的應用程式。
對智慧手機前景的錯誤判斷,導致這一手機巨頭瞬間沒落,蘋果、三星和 LG 等企業順勢崛起。
像這樣的例子,在如今中國的手機、家電、日用品行業更是數不勝數。
所以,無論你是百年企業還是行業龍頭,千萬別小瞧了那些中國新興企業。
在當下這個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抓住合適的時機就可能出現彎道超車的機會,一個判斷失誤就可能會出現行業格局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