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塍鷸的識別
谷國強
塍鷸僅有兩種,即斑尾塍鷸和黑尾塍鷸。這兩種鷸都是大連的優勢物種,春秋季遷徙期十分多見。尤其是皮口溼地被填 埋前,每年春秋季在此駐停的數萬只鷸鳥中,除了大杓鷸、白腰杓鷸和紅頸濱鷸外,斑尾塍鷸和黑尾塍鷸是第四大遷徙種群。所以將斑尾塍鷸和黑尾塍鷸放在一起,是因為它們在遷徙高峰期高度混群,很難識別。
最近幾年要我幫助鑑別斑尾塍鷸和黑尾塍鷸的朋友很多,還有的外地朋友告訴我,他們那裡只能看到斑尾塍鷸,卻看不到黑尾塍鷸,希望我詳細介紹一下黑尾塍鷸。我在做了簡單的介紹後告訴他:很可能你看到的斑尾塍鷸中也有黑尾塍鷸,只是它們在抵達你們那裡時已經換上了繁殖羽,而它們的繁殖期羽太相近,如果距離遠較難識別。
那麼怎麼識別斑尾塍鷸和黑尾塍鷸呢?只要注意下面幾個基本特徵就夠了。
一是看喙,斑尾塍說的喙形稍往上翹,而黑尾塍鷸的喙卻是直的,沒有明顯曲度。另外斑尾塍鷸的喙大部分是黑色,在喙基處的一部分是橘紅或黃色,而黑尾塍鷸則整個喙大多是橘紅色或黃色,只有喙頂端少部分是黑色。或者說斑尾的喙黑色多,黑尾的喙黑色少
二是看體色,非繁殖羽時它們兩種羽色相差不大,此時我僅以喙來識別,而在繁殖羽時差別就明顯了,因為斑尾塍鷸整個胸腹部是一碼色的紅(近橘紅),而黑尾塍鷸則頸胸部幾乎全紅(近橘紅),而腹部及兩脅則是花花搭搭的,有類似豆雁那樣的斑塊。此時只要遠遠看到體色大部是一碼紅的,就可以準確識別為斑尾塍鷸,而看到不那麼紅,雜以斑塊的,則肯定是黑尾塍鷸。
第三就是看尾巴了。既然叫作斑尾和黑尾,那麼它們的主要特徵應該表現在尾巴上吧?其實這是挺扯的,因為它們的尾巴大多時都是收攏在一起,僅憑肉眼要準確識別很難,只有當它們在飛翔時尾巴展開,才能夠一目瞭然。斑尾塍鷸的尾羽佈滿了細碎的斑紋,而黑尾塍鷸的尾巴則是一道寬黑邊。
2008年前,在皮口溼地還可以看到大群的塍鷸,但隨著皮口溼地填海不斷地向海裡面推進,各種鷸鳥逐漸減少,如今那裡已經很難看到鷸鳥的影子了,如今站在那裡最多看到的是點點鷗影。
皮口潮間帶溼地是大連物產最豐富的淺海灘塗,也是我十分熟悉的溼地環境,因為我上山下鄉在那裡渡過了4個春秋。那時每個春季或秋季,我都會來到那裡,坐在那灘塗邊上欣賞著萬羽鷸鳥掀起壯闊的鳥浪,也隨村民一起在那裡享受著趕海的豐收喜悅。那裡盛產的狼牙鱔是特有物種,不僅鮮美,也營養豐富;那裡的桃花蛸、桃花蝦都享譽國內外。而在盛夏,當潮水退去,大大小小的水母遍佈十里泥灘,因而皮口出品的海蜇皮、海蜇頭也盛名遠播。
然而當這片豐饒的溼地被填埋後,美好的一切都成了留給後人的美麗傳說。直到現在,我每年春季都會無數次來到皮口觀鳥,但每次踏上那片曾經的熱土,我的心都在流血,這還是那片生機盎然的土地嗎?我深知社會經濟發展必然會佔用土地,但那些以損害環境為代價的填海並沒有帶來實質性的經濟效果,帶來的僅是永遠消失了的美好自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