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連結 直接購買本刊https://mp.weixin.qq.com/s/uiq3Oyyi5n90tIhCuV5WHg
·新發展格局與高質量發展·
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測算及結構分析
摘要:基於數字技術/ICT滲透性、替代性、協同性特徵,釐清“替代效應” “協同效應”等數字經濟價值創造機制,將數字經濟劃分為“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部分,使用國民經濟核算、增長核算和計量分析等工具,測算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並分析其結構特徵。結果表明:(1)1993—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長17.72%,2018年達157761.53億元,佔全年GDP的17.16%,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2)1993年以來,“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部分貢獻的增加值均保持快速增長,2018年兩部分規模分別為7.3萬億元和8.5萬億元;(3)數字產業化方面,“ICT製造業”“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作為數字經濟的基礎將長期處於主體地位並保持高速增長;以電子商務、數字媒體等為代表的新興部門快速增長,是未來發展的重點;(4)ICT滲透效應總體發揮還很不充分,“產業數字化”在傳統行業增加值中平均佔比僅為9.74%,17個細分行業有6個佔比在5%以下,僅4個佔比超過平均水平,加大ICT對傳統行業滲透應成為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
關鍵詞:數字產業化 產業數字化 滲透效應 替代效應 協同效應
作者蔡躍洲,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府管理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北京100732);牛新星,國家工業資訊保安發展研究中心工程師(北京100040)。
公共服務質量:分析框架與路徑最佳化
摘要: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圍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需要提出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公共服務需要的公共服務質量管理命題。基於公共服務發展的動態演進,按照公共服務的內在邏輯構建出公共服務質量發展的理論分析框架,可以闡釋由績效問責與民眾參與的混合機制和公共服務質量迴圈機制共同生成的公共服務質量發展機制,並從我國公共服務質量發展的政策變遷與實踐演繹角度繼續探尋向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目標邁進的可能。公共服務質量發展的目的是為公共部門如何向民眾提供符合期望標準的公共服務,並致力於持續改進公共服務質量和提升民眾滿意度。為此,要透過強化以公共服務質量內迴圈為基礎的過程控制、構建公共部門與民眾質量感知之間互動與持續改進的機制以及建立公共服務質量持續改進與發展的績效評估體系等措施,從而實現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助推政府治理現代化,真正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關鍵詞:治理現代化 公共服務質量 績效評估 發展
作者翁列恩,中國計量大學人文與外語學院教授(杭州310018);胡稅根,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杭州310058)。
制度的力量——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與收入分配公平感的演化
摘要:民眾的分配公平感關乎國家的政治安全與社會的和諧穩定。中國社會保障的制度構建引導了居民分配正義的價值取向進一步偏向平等與需求原則,人們對資源分配狀況的判斷也越來越取決於其對政府的社會保障職能的滿意度。透過分析2005年和2015年CGSS調查資料發現,民眾對政府社會保障職能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對社會收入分配狀況的評判,即對政府社會保障職能越滿意的個體,越有可能認可當前社會的收入分配是公平的。相比2005年的情況,2015年民眾對社會收入分配狀況的感知態度更為積極。在社會保障建設投入增速更快的省份,個體的收入分配公平感提升得更為明顯,而社會保障職能滿意度所起的作用也更為突出。相關發現豐富了制度文化論的研究,也為社會保障制度具有價值引導和塑造作用提供了經驗證據。
關鍵詞:收入分配公平感 社會保障制度建設 價值引塑
作者黃健,西南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授(成都610074);鄧燕華,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南京210023)。
·中國共產黨100年的理論與實踐·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走向富強的百年探索
摘要: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的風雨征程,是一部實現求富求強中國夢、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犧牲和創造的歷史。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為追求富強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成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奠定了求富求強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改革開放以來,“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打破了束縛人們追求財富的觀念枷鎖,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激發了全社會創造財富的巨大熱情,國民財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經濟總量與財富存量衡量的綜合國力大幅提升;消除絕對貧困,實現全面小康,為通向共同富裕邁向現代化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共產黨團結領導全國人民追求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經驗大體可歸納為四方面:第一,獨立自主的探索是求得後發趕超和國強民富的關鍵要訣;第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求富求強的價值旨歸;第三,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第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瞭正確的前進方向。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全面建成小康 共同富裕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者張曉晶,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北京100710)。
中國共產黨百年財政思想與實踐
摘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人民長期利益與當前利益,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財政思想與實踐的主線。它貫徹於革命根據地財政建設的實踐,促進了新中國獨立完整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的確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穩定發展,農村完全擺脫絕對貧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社會主義財政體制改革發揮了重要作用。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財政制度建設,需要有序加大社會主義公共產品供給,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財政思想 財政實踐 以人民為中心
作者閆坤,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北京100006);史衛,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100142)。
·學術基本理論、基本問題、基本概念再反思·
國家保護視野中的個人資訊權利束
摘要:個人資訊權利束指包括個人資訊主體知情、決定、查詢、更正、複製、刪除等權能在內的一組權利集合。我國民法學界通常將權利束的性質理解為個人自主控制正規化下的民事權利,並將其解釋為個人資訊權的具體權能。這種理解對個人資訊權利束的性質和功能存在一定的誤讀。從權利性質看,個人資訊權利束是國家履行積極保護義務、透過制度性保障對個人進行賦權的結果,本質是國家在“保護法”理念下賦予個人的保護手段和工具;從功能上看,個人資訊權利束既是個人制衡資訊處理者的工具,也是國家對資料處理者的規制策略。從國家保護和規制策略視角理解權利束的性質和功能,有助於更好地建構“保護法”理念下公正、透明、理性的資料治理公法秩序,促進資料治理體系的結構最佳化和能力提升。作為國家規制策略中的工具性權利,個人資訊權利束的實踐展開,首先需要注重程序正義下個體的知情、參與和雙方的交涉促進,同時在分配正義下合理配置個人與資訊處理者之間的權利義務,不斷髮展和提升國家的規制理性。
關鍵詞:保護法 國家保護義務 工具性權利 個人資訊權利束 規制策略
作者王錫鋅,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100871)。
漢語虛字與古代文章學
摘要:中國古代文學觀念中對虛字的認識,大致呈現從訓詁到修辭、從字類到文法的發展趨勢。《文心雕龍》“語助餘聲”及“彌合文體”說的提出,推動虛字研究由經學傳統向古文辭傳統靠攏。唐宋以後,隨著文章創作和批評的開展,文學視野下的虛字論主要從文章體用、節律和聲氣三個層面推進,體現出古代文章學注重文體功能、語言形式、審美形態的特徵。在清代古文家、小學家圍繞聲音、文字的關係探討中,虛字不僅進一步溝通語言學和文章學,也藉助以文字為本位的文學觀念,成為清末以降“中國文學”研究及文學史書寫的知識資源。以漢語虛字為線索,揭示古代文章學發展過程中語言和文辭的互動關係,可以彰顯中國文學基於漢語言、漢文字的本民族特性。
關鍵詞:虛字 文章學 古文辭 語文學 文學史
作者龔宗傑,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副研究員(上海200433)。
·新一輪科技革命與哲學社會科學·
分享經濟的社會建構
摘要:分享經濟的興起讓我們目睹了一場存量資源的消費革命。隨著當代環境問題和社會不平等問題的日益突出,新公地觀念和共享觀念興起。於是,以往被財產觀念所正常化的私人財物剩餘使用容量的閒置問題日益凸顯。在一定程度上,分享經濟是對環境危機和社會不平等問題的回應。一方面,剩餘使用容量閒置被看作消費主義所鼓勵的大量佔有、大量消費的結果之一,導致負面的環境後果。對剩餘使用容量的日常化和社會化利用,可以讓人們以租代購,減少商品購買量,從而緩解環境壓力。另一方面,對剩餘使用容量的“分享”,也讓中低收入群體獲得了把私人財物剩餘使用容量商品化,從而獲得額外收入的機會。數字與通訊技術革命所促生的數字集市及其新型社會互動結構,則為私人財物剩餘容量的日常化和規模化分享,提供了必要條件。
關鍵詞:分享經濟 剩餘使用容量 技術革命 數字集市 跨距直接互動結構
作者王寧,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教授(廣州510275)。
丸山真男的學術研究與對日本軍國主義的反思
摘要:關於七十多年前那場對外侵略戰爭,日本進步知識分子曾做過深度的反思。其中,體驗、觀察並反思了日本軍國主義內外肆虐全過程的丸山真男及其學術研究,最具代表性。其從未變奏的近代國家意識和主權在民思想,貫穿於前近代與近現代、戰(太平洋戰爭)中與戰後的全部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中;短暫的軍旅生涯之所以無法構成其學術思想的全部背景,緣於丸山“十五年戰爭觀”下的戰中軍國體驗,特別是青少年時期所遭遇的政治暴力和屈辱記憶;其對於“自身歷史”和“內在的理解”的反覆強調,為揭示丸山龐大學術思想體系的內在機理,提供了一貫始終的觀察維度。
關鍵詞:丸山真男 軍國體驗 黑格爾 徂徠學 超國家主義 原型論
作者韓東育,東北師範大學教授(長春13002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