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中華大地上湧現出無數的抗日英雄,其中大部分都是我黨優秀黨員和紅軍八路軍的戰士,以及我蘇區的人民。不過在國民黨中,也有一些愛國人士,比如張學良楊虎城等,他們為抗日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除了正面戰場,還有一些黨外愛國人士透過其他的渠道和方式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他們先成為“漢奸”,取得對方信任後又擇機起義。
1933年5月31日,國民政府與如今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雙方約定國民黨不得在河北省東部地區派駐軍隊,此地區為“非武裝區”。
這個《塘沽協定》其實就是日本佔領東北之後意欲繼續侵略華北做的鋪墊,路邊的叫花子都知道日本人接下來要幹什麼。
既然約定不準駐軍,建立安保力量用來維持治安總可以吧?蔣介石命令河北省主席以政府名義在冀東建立特種警察部隊。此時東北軍51軍中的張慶餘和張硯田都是團長,他們被抽調至河北,分別擔任第一特種警察總隊和第二特種警察總隊的總隊長。除此之外,還有三個總隊,這五個總隊一共1.3萬人左右。
1935年12月25日,日本人扶持大漢奸殷汝耕在冀東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殷任主席,“首府”在通州。張慶餘和張硯田本是東北軍軍官,九一八之後被迫離開東北,他們身懷家仇國恨;此時又被日本人統治,他們本想離開冀東,遠離日本人,但是新仇舊仇讓張慶餘和張硯田,特別是張慶餘覺得有一句佛家的話非常有道理:忍無可忍,無須再忍!
老子不走了!
兩人留下來繼續擔任保安隊的隊長,並開啟了和河北省政府主席馮治安、國民黨29軍軍長宋哲元的聯絡通道,並同時和我黨特派員黎巨峰等時常聯絡,共同商榷抗日事宜。
日本人自從扶持殷汝耕成立偽政府之後,收編了之前的特種警察部隊,五個總隊都換了個名稱叫第一保安總隊到第五保安總隊。張慶餘和張硯田的第一第二的隊伍基本都是原東北軍成員,他們極其討厭日本人。所以日本人管理起來並不順利,他們經常虐待張慶餘張硯田以及他們的手下。所以這些保安隊員們和他們的長官特別一心,時刻準備找機會起義。
第三到第五總隊的頭目和隊員大多都是土匪出身,這些人利字當先,家國概念不強烈,所以張慶餘與之保持一定的距離。日本人管理這些人並不費勁,所以對待他們還算可以。這些人有奶便是娘,革命意識基本沒有。
七七事變後,張慶餘意識到起義的時機成熟了,他和國共雙方商定之後就決定行動。張慶餘首先找到直管他的“皇軍”指揮部,陳述了七七事變以來自己在維穩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果,然後又陳述了日軍馬上要全面南下作戰的種種“艱辛”,最後表達了自己會在“大後方”努力維護已取得的“和平果實”。
冀東“皇軍”總部對於張慶餘的印象是一直消極怠工滿腹牢騷,這次突然這麼積極讓人賞心悅目,應該是終於開竅了,於是日本人很開心地給了張慶餘很多賞錢,鼓勵他以後要再接再厲再創輝煌。
張慶餘拿到賞錢之後回來就置辦了一些軍火,把剩下的分給了兄弟們。7月27日,日軍先發制人,突然向國民黨的29軍發動襲擊,並命令張慶餘和張硯田他們率領隊伍一同進攻29軍。早已和29軍商量好合作的二張率領的保安隊朝天開槍,炮彈更是像打著玩似的專找沒人的地方打。
日本人發現了這一點,終於明白張慶餘他們依然是消極怠工應付差事,於是就決定“給他們點顏色看看”。偽政府機關長細木繁命令日軍飛機轟炸保安隊所在的營地,造成了十多人傷亡。然後細木繁裝模作樣地登門“道歉”,說是“誤炸”。
7月28日,張慶餘和張硯田以及保安隊教導總隊的隊長沈維幹率領各自部下,奮起起義。多年的仇恨在這一刻爆發了,他們搗毀了偽政府機關,活捉了大漢奸殷汝耕,當場擊斃了傀儡政府背後的日本代表細木繁。
這次一共消滅日軍五百多人,他們大多數是被大刀捅死,死相都較慘,細木繁身中無數刀更是連個全屍都沒有。通州城內的老百姓歡天喜地地夾道歡迎起義的官兵,紛紛擺出茶點犒勞他們。
打完收工,張慶餘他們知道日本人要瘋,於是就立刻向29軍的宋哲元靠攏。不料途中遭到日軍攔截,整個隊伍不得不化整為零,分別向不同的方向撤離。
張慶餘輾轉來到河南開封,終於逃離魔掌。不久,張慶餘被蔣介石和藹地召回至南京,蔣介石大力表彰了其愛國起義,並重新委以重任。
性情耿直的張慶餘以前在地方並沒有感受到國民黨內部的鬥爭,被重任之後深居國民黨權利中心,在抗日關頭看到種種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張慶餘昔日對黨國的希望瞬間化為泡影,也覺得自己不適合在國民黨的這種內耗的環境當中待下去了,於是就與1946年去了天津。
期間因為對於國民黨內部的鬥爭和腐敗過於痛心疾首,張慶餘竟然抑鬱成疾,後來雖然隱居天津,但是還是因為疾病於1963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