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尤里今天不復仇,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過去20年,俄羅斯空天軍裝備的戰機裡,“側衛”家族佔了絕大多數。在這其中,裝備數量最多的並不是蘇-35和蘇-30,而是有“鴨嘴獸”美譽的蘇-34殲擊轟炸機,這種外形獨特的戰機,憑藉大航程和強大攻擊能力,備受俄軍青睞。
12月22日,俄羅斯聯邦國防部資訊與大眾傳播司釋出訊息稱,一批全新出廠的蘇-34戰機抵達位於俄羅斯西部、莫斯科東南240公里處的利佩茨克國家航空人員訓練與軍事試驗中心,這些“鴨嘴獸”是從新西伯利亞直飛利佩茨克的,全程4000公里(不過,本菜較真在地圖上測算了下,直線只有3000公里)一次性轉場。
圖片:新一批“鴨嘴獸”到貨
俄羅斯BMPD軍事部落格披露,這批蘇-34是根據2020年6月俄聯邦國防部和聯合飛機公司簽訂的3年生產24架的合同生產的,由新西伯利亞“契卡洛夫”航空工廠根據2021年的生產計劃生產,今年11月,首批4架已經交付給俄東部軍區駐哈巴羅夫斯克庫爾巴機場(位於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附近)的第277轟炸航空團,此次交付的是利佩茨克第968獨立混成航空團。
圖片:蘇-34是“側衛”家族裡不多的可外掛副油箱的
由此可見,雖然大家通常聽說生產軍用飛機或者客機,用“月產多少架”來計算,但整體生產週期仍要好幾個月。根據國內航空工業的慣例,生產一架軍用飛機,要完成備料、投產的多個環節,光製造就分為零部件生產、部裝(部件組裝)和總裝這三大流程,總裝下線(出廠)後還要駐航空工廠的試飛部隊進行試飛測試,最後才能簽字驗收交付部隊。
圖片:“鴨嘴獸”在新西伯利亞航空工廠製造
蘇-34戰機,最早叫蘇-27IB,設計上是採用並列雙座的殲擊轟炸機(俄一般叫前線轟炸機),在1986年就開始研製。1990年4月13日,首架蘇-27IB原型機T-10V-1完成了首飛,但由於獨立後的俄羅斯經濟狀況非常糟糕,直到2008年才開始批次生產(32架),此時它已經更名為蘇-34了,透過國家測試在俄軍正式服役已經是2014年的事情了。
圖片:蘇-27IB原型機
蘇-34是蘇-24“擊劍手”變後掠翼超音速殲擊轟炸機的“接班人”,後者也是由“契卡洛夫”航空工廠製造的。
由於效能不俗,蘇-34是俄羅斯獨立後、俄軍裝備數量最多的蘇-27衍生型號,截止2020年已經裝備122架以上,而共青城“加加林”航空工廠生產的蘇-35大概裝備97架(截止2021年),伊爾庫茨克飛機制造廠製造的蘇-30SM(印度的蘇-30MKI的俄羅斯自用型)裝備數量為113架(22架屬於黑海艦隊的海軍航空兵),數量最少的是共青城廠的蘇-30M2(我國的蘇-30MKK的俄羅斯自用型)只有20架,可見蘇-34是最暢銷的。
圖片:利佩茨克之前就裝備有蘇-34了
在對地攻擊方面,蘇-34是一把好手。它的“鴨嘴”裡裝備的是一部Sh-141無源相控陣機載火控雷達,在對地攻擊工作模式上可以鎖定75公里外的坦克裝甲車輛,具備地形自動跟蹤工作模式,比起蘇-24,蘇-34可以使用R-77先進中距雷達制導空空導彈進行自衛,無需其他戰機護航,在對地攻擊任務中更能使用多種防區外精確打擊武器。
圖片:“鴨嘴”裡的Sh-141雷達比較罕見
2015年下半年,俄軍大舉介入敘利亞內戰,6年時間裡,俄空天軍輪流向拉塔基亞省的赫梅明空軍基地派出蘇-34戰機參戰。
在作戰中,它首次使用了KAB500S衛星制導航彈打擊極端主義武裝目標,蘇-34在起落架艙門後有一部“普拉坦”(Platan)光電穩定瞄準系統(可摺疊),因此無需外掛光電瞄準吊艙,配合先進的火控計算機,投放無制導航空炸彈和火箭彈精度也很高。
圖片:滿掛6枚Kh-31P反輻射空地導彈
此外,它的並列雙座座艙有厚達17毫米的裝甲保護,這些裝甲使用重達1.48噸的鈦合金製造,比蘇-25還要重1.5倍,保護著機組的生命安全,它翼尖兩側的“希比內”(Khibiny)電子戰莢艙,又為全機穿上一身“軟甲罩”,因此參戰以來,蘇-34從未被擊落過。
圖片:蘇-34座艙,那個軍官有點像是列寧同志
雖然蘇-34效能不俗深受俄軍歡迎,但有2個地方不宜神話,一個是所謂的“機載廁所”其實是一個漏斗一樣的集尿器,比尿不溼好不到哪裡去,另一個,“鴨嘴獸”的尾椎比普通的“側衛”要更長、更大,但所謂的“後視雷達”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其實尾部是因為全機用電量激增,加大功率的輔助動力系統(APU)的位置。
圖片:蘇-34和蘇-24同框照
那麼一個老的問題來了,究竟,我們要不要山寨蘇-34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