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奇心很強,在平時的生活中,免不了會“闖一些禍”,從而讓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比如說燙傷這件事,幾乎每個孩子都經歷過。
昊昊是一個十分活潑的孩子,看到任何事物都想要動手去摸一摸、看一看,而媽媽在看到昊昊亂拿東西的時候,也經常告訴他要小心,但是不知道是昊昊壓根不當回事。
一次,昊昊看到媽媽在燒水,就想自己將燒水壺拿下來,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裝滿水的熱水壺很沉,他一個不注意就打翻了熱水壺,結果腿部立馬就被100℃的開水給燙到了。
媽媽聽到廚房傳來的“哐當”聲,當下就停止了手中所有的事情,第一時間趕了過來,然後,就看到孩子被燙傷了,昊昊媽媽一下就懵了,隨後,她立刻反應過來,想得到了朋友說的“燒燙傷五字訣”,於是便馬上實施起來。
●“衝”字訣
昊昊媽媽想到五字訣的第一個字為“衝”,顧名思義,就是用水衝。其實,這個字訣的正確理解應該是降溫,不過平時生活中最便捷的降溫方式,就是開啟水龍頭用涼水衝,所以才譽為“衝”。
【原因】:當孩子被熱水或是其它高溫物品燙到之後,孩子的傷口部位其實還保留著較高的溫度,透過涼水衝的方式,能夠將傷口部位滯留的熱量帶走,從而避免餘溫對孩子進行進一步的傷害,減少傷勢的發展可能,阻止燙傷程度的繼續加深。
【注意】:有些家長覺得,孩子燙傷得不嚴重,面積也小,不需要進行這一步。其實這完全是不正確的。
比如一個簡單的熱水小面積燙傷,如果家長及時地給孩子的燙傷部位進行降溫,那麼很可能在降溫之後,孩子的燙傷部位就基本好了,不需要其它方式的處理。
但是,如果這種程度的燙傷不去處理,那麼餘溫就會不斷地繼續燙傷孩子的面板深層,從而加深燙傷程度,導致傷勢變重,很有可能會由原本的“無傷痕”狀態演變為“起水泡”、“留疤”等更嚴重的狀態。
●“脫”字訣
不過,由於昊昊燙傷的部位是腿部,有褲子覆蓋,於是就想到了五字訣的第二個字“脫”,即褪去孩子燙傷部位的衣物。
【原因】:孩子燙傷之後,如果有衣物覆蓋,將會掩蓋到燙傷處的傷勢情況,影響進一步處理等等,所以,我們必須將覆蓋在傷勢周圍的衣物脫掉,方便觀察傷勢以及進行救治。
另外,如果傷勢較重,那麼衣服很有可能會和燙傷部位發生粘連,那麼衣服與傷口的接觸也增加了感染的風險,所以要注意及時去除衣物。
【注意】:如果是比較輕微的燙傷,面板無破損,衣物無粘連,小心褪去即可。但如果傷勢較重,衣物有損,或是已經發生粘連等情況,就需要剪破衣物,避免取出衣物的時候對傷口造成二次加重(例如摩擦等)。
●“泡”字訣
隨後,昊昊媽媽又想起了第三個字“泡”,就是將燙傷的部位放置於乾淨的冷水中浸泡,這樣能夠減少孩子的痛感,並且可以繼續釋放傷勢處的餘熱,進一步地減少燙傷發展的可能性。
另外,在浸泡傷處的時候,還需要注意留意孩子的狀態,看看孩子是否有其他的不適感。
●“蓋”字訣
經過一系列的處理之後,昊昊的傷勢明顯得到了控制,不過這還不算晚,昊昊媽媽又想到了第四個字“蓋”,隨即便使用乾淨的毛巾將昊昊的傷處蓋上並且進行了固定。
【原因】:將燒傷部位蓋住,主要是為了保護傷處,避免傷處遭受到外界環境的再次汙染,也避免傷處觸碰到外界的物體而產生機械傷等,從而減少傷處的感染機率。
【注意】:在對孩子的傷處進行覆蓋的時候,我們要選用乾淨的毛巾或者是無菌的紗布等,一定要乾淨,避免對傷口造成汙染而引發感染。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要保護傷口,要是因此而發生傷口感染,就得不償失了。
另外,如果傷口已經起泡,在進行覆蓋的時候,要注意避免將水泡碰破,因為水泡如果被弄破的話,就可能會導致傷處內部面板組織暴露在外面,提高了感染機率。
還有,如果在準備覆蓋的時候,傷處的水泡已經破了,在覆蓋之前,我們需要先讓水泡中的組織液流出,然後,使用碘伏消毒,再進行覆蓋保護。
●“送”字訣
將昊昊的傷處用毛巾保護好之後,媽媽就馬上將孩子送去了醫院。
一般來說,在燙傷之後最好都要送醫院診治,除非情況不嚴重,自己簡單處理就好,但是如果情況比較嚴重的話,最好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花錢買個安心。
到了醫院後,昊昊媽媽將自己在孩子燙傷後的一系列處理方法告知了醫生,醫生直誇媽媽“做得好”。
因為媽媽的及時處理,孩子的傷勢才沒有那麼嚴重,稍微處理一下,很快就能恢復了。醫生還說之前他接診的一個孩子,燙傷面積比昊昊的還小,但是孩子的家人沒有做緊急處理,送來醫院的時候,情況比昊昊的還要嚴重,所以,家長懂點常識還是很有必要的。
寫在最後
一般的生活燙傷並不會很嚴重,但如果不及時使用“五字訣”處理的話,傷勢就可能會更為嚴峻,所以家長可要認真對待,及時處理。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