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50~60年代的時候,那個年代物資短缺,很多的生活用品都需要從國外引進,依賴於進口。所以當年很多人就已經習慣了,把很多進口商品前面都會加個“洋”字。這些物件也帶給一代人永遠的記憶。
今天海燕就和大家一起回憶回憶那些曾經帶有“洋”字的老物件吧,有些物件今天還有有些叫法還帶“洋”字。看看這些物件有沒有你曾經使用過的?
第一個物件:洋蠟
洋蠟也就是現在的蠟燭,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還習慣把蠟燭叫洋蠟。包括海燕我也習慣叫洋蠟。洋蠟在七十年代甚至是八十年代的時候用的也是比較多的。當年雖然農村已經通電了,但是那個年代也會經常停電,颳風也會停電,下雨也會停電,所以,蠟燭也是我們農村必備的物件了。也清晰地記得兒時的點蠟燭的時候,全家人圍著蠟燭而坐。然後拽下一根頭髮來燒。
第二個物件:洋油燈
洋油燈也就是家用煤油燈。因為當時的我們還有自己的煤油,煤油都是依靠進口的。所以當年的煤油燈也被稱之為洋油燈。在過去農村六七十年代,用火柴是非常普遍的
第三個物件:洋火
洋火大家知道是什麼嗎?洋火就是我們常用的火柴,在過去我們自己是不能生產火柴的,這個物件也是從外面引進回來的,所以那個年代稱之為洋火。火柴是用木頭做的。後來有了打火機之後,火柴就被打火機取代了。火柴就慢慢退出了舞臺。
第四個物件:洋車子
“洋車子”即腳踏車 又叫腳踏車,那個年代的腳踏車是從國外傳到中國的。後來我們生產了第一輛永久和鳳凰牌腳踏車之後,我們就把“洋車子”叫腳踏車或者腳踏車。仍然使用很普遍。城市主要道路邊還放有公用腳踏車。
第五個物件:洋釘
洋釘其實就是鐵釘,當年洋釘都是需要從進口。洋釘的叫法現在還有很多人這麼叫,還沒有改過來,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們。其實從洋釘的外形來開,生產工藝並不難,但是可以看出我們的生產力落後。
第六個物件:洋胰子
“洋胰子”這東西估計80後大都不知道,洋胰子就是我們現在生活中經常用到的香皂,這個也是從外面傳入的。我還記得小時候,有的小販走街串巷吆喝著,一毛錢一塊,洗頭洗臉洗澡等等都能用到。“洋胰子”則是香皂的當年的叫法。
第七物件:洋鍬
洋鍬就是現在的鐵鍬,是農村用來挖土,挖溝渠等農業工具。我想很多90後沒見過吧。這個物件在我們農村比較常見,家家都要必備的農業用具,鐵鍬的用途非常的廣泛。
第八個物件:洋鐵壺
洋鐵壺,就是我生活中用來燒水的鐵壺。用鍍鋅板做成的水壺,上世紀50年代前全是進口的,過去有“小爐匠”,沿街喊叫“焊洋鐵壺啦”。
第九個物件:洋蔥
據說洋蔥是從外國傳到我們這的,具體是什麼時候傳來的我們不去考證,主要我們來說洋蔥在我們現在生活中還這樣叫。
第十個物件:你們知道西紅柿在過去有一種“洋”的叫法,你們知道嗎?我想很多的年輕人都叫不出來。
對了海燕還想了,洋灰也就是水泥,剛開始的時候是用那種紙袋子包裝的;我們這裡把那種紙叫牛皮紙!但在40、50、60、70、後一代人眼中,這些帶“洋”字的物件,留給我們這些人滿滿的回憶,雖然我們回不到過去,那是兒時的記憶,卻記憶猶新!
歡迎友友們來評論區聊聊。你還知道哪些帶“洋”字的物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