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2日,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宣佈在奧里薩邦成功的進行了新型Pralay近程地地導彈的首次發射試驗。按照DRDO官員的話說:“導彈沿準彈道飛行,高度準確的抵達指定目標地域,驗證了導彈的控制、制導和任務演算法。所有子系統的執行都是令人滿意的。”
Pralay導彈是印度新一代近程地地導彈,它是在印度“大地”地地導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從2015年3月開始研製,估計整個專案的研製費用約為33.288億盧比(約合4327千萬美元)。Pralay導彈採用機動發射裝置,射程150-500km,可以攜帶370-700kg的不同種類的戰鬥部,據稱精度CEP<10m。
說起來印度的地地導彈型號也不少,但是主要是攜帶核彈頭的型號,而用於攜帶常規戰鬥部的戰術型號不多,且效能比較落後。印度之前最主要的戰術地地導彈是印俄聯合研製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但是布拉莫斯導彈戰鬥部只有200kg,而且價格非常昂貴。Pralay導彈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研製的,具有更大的有效載荷,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可以機動發射,能夠滿足印度軍隊對常規戰術彈道導彈的需求。
雖然,印度媒體對Pralay導彈的細節介紹不多,但是從報道的隻言片語我們也可以分析出Pralay導彈的一些特徵。DRDO官員在發言中提到,Pralay導彈以準彈道飛行。我們知道,常規的地地導彈一般都是採用拋物線彈道方案,這種導彈的成本低,制導簡單,節省能量。但是,常規彈道導彈也存在自身的缺點。首先,彈道導彈大部分採用主動段控制,被動段自由飛行,導彈的命中精度不高。其二,彈道式導彈被動段在大氣層外高空飛行,再入大氣層時氣動加熱現象嚴重;其三,彈道式導彈射程主要由主動段結束時的速度決定,彈道容易預測。隨著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關鍵技術獲得重大進展,彈道導彈防禦系統逐漸進入工程階段,部分先進國家已經進入實戰部署階段。這種近程地地彈道導彈由於速度比較低,很容易被防空導彈攔截,導彈的生存能力比較低。早在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的“飛毛腿”導彈就大量被“愛國者”導彈成功攔截。
因此,新型地地導彈為了提高突防能力,避免被防空導彈攔截,往往不會採用全程拋物線彈道飛行。對於近程地地導彈,通常會採用“爬升——近似平飛——俯衝”的彈道方案。採用爬升與平飛彈道,衛星預警或者預警雷達對平飛的導彈提供不了落點資訊,無法進行預測,當導彈轉入俯衝攻擊目標時,留給對方的時間極短,防空導彈往往來不及攔截,從而達到提高突防的目的。
具筆者推測,印度Pralay導彈可能也採用了類似的彈道方案。從氣動佈局來看,Pralay導彈採用了無翼氣動外形,尾部只有尾翼,尾翼主要起穩定作用或者操縱導彈飛機的舵面作用。但是,Pralay導彈的又不同於DF-15這類四片尾翼的設計,而是採用了8片尾翼。可能是為了導彈在飛行過程中,能夠提供維持平飛所需足夠的升力,從而增大射程。
Pralay導彈主要是作為戰術導彈使用,因此對於精度的要求比較高。Pralay導彈射程比較近,為了簡化結構,降低研製成本,採用了空氣舵作為控制系統機構。再加上採用“爬升——近似平飛——俯衝”的彈道方案,導彈全程在大氣層內飛行,舵面的工作效率高,能夠比較有效的控制導彈姿態變化,達到預期的精度要求。
Pralay導彈採用垂直髮射方式,為了不飛出大氣層,要求導彈在發射之後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快速轉彎,這就要求導彈具有很高的機動效能,Pralay導彈的多片彈翼也是為了提高導彈的機動性。
不過,Pralay導彈也存在一些問題。目前公開資料顯示導彈採用Pralay慣性制導,從首飛的照片看似乎也不具備末制導能力,Pralay導彈可能採用了“慣性+中段GPS修正制導方式”。目前,世界上先進的戰術地地導彈通常都採用“捷聯慣導+末制導”方案,才能夠達到CEP<10m的水平。而印度Pralay導彈,如果不依靠末制導,想要達到CEP<10m的水平就有點超出物理常識的理解了,可能只能依靠恆河水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