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關東地區”和“關西地區”,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關”的東側和西側,不過大家知道這個“關”到底指的是哪裡嗎?
首先要給大家科普一下日本的地理區域劃分。從日本北端的北海道到南端的沖繩距離很遠,因此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根據當地的歷史、文化和經濟等方面的特點,自然而然地把日本劃分成了幾個大的區域,分別是:
北海道、東北、關東、中部、近畿、中國、四國和九州沖繩。
※其中的中國和四國兩個地區有時會合在一起稱為“中國·四國”。
可能有人就要問了,怎麼沒有關西啊?其實關西並不是官方的稱呼,只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叫法,所以在日本的政府檔案和法律公文中,更多的會把這一地區稱為“近畿”而不是關西,不過指代的區域是大致相同的,會有一些小的出入。
在日本歷史上,關西和關東的概念也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在日本古代還在採用律令制的時候,全國被劃分為“五畿七道”。五畿指的是國都及其周邊的五個令制國,我們所說的“近畿”就是從這裡來的,包括山城、大和、河內、和泉和攝津,大概範圍就是今天的京都、奈良、大阪和兵庫。
而五畿之外的地區都用“道”來命名,並且每個地區都有一條通往國都的同名官道。這七道分別是東海道、東山道、北陸道、山陰道、山陽道、南海道和西海道。不過現在的北海道並不是當時的七大道之一,北海道的命名是明治時期的事情了。
為了守護當時的京畿地區,設定了三個著名的關所,它們是東海道上的鈴鹿關所、東山道上的不破關所和北陸道上的愛發關所。在這三個關東的區域就被叫做“關東”,範圍遠遠大於今天我們所說的關東地區。而當時雖說有關東,但可能並沒有關西這種說法,畢竟那時的關西才是日本的政治中心,也就沒必要根據關所的位置來給國都所在的區域命名了。
有人說關西的稱呼起源於平安時代中期,當時愛發關所被廢止,取而代之的是逢坂關所。新的三關以西的地區就被稱為關西。
後來源賴朝在鎌倉開創了鎌倉幕府,把幕府將軍直轄的地區稱為“將軍家領”,而關東的領地就被稱為“關東御領”,關東成了鎌倉幕府的代名詞。而相對的,天皇所在的地方就被稱為關西,在當時的史書《吾妻鏡》中已經出現了“關西”的表述。
到了江戶時代,出現了“關八州”這個詞,指的是關東地區的8個藩國,包括上野、下野、相模、武藏、常陸、上總、下總和安房。包含的區域大致相當於今天的群馬縣、栃木縣、茨城縣、埼玉縣、東京都和千葉縣的一部分,和我們今天說的關東地區已經很接近了。
而關西開始用於特指京都和大阪周邊的區域,跟之前的範圍已經大大不同了。
不過,即使到了今天,關西到底包括哪些地方,也沒有達成一個共識。現在提起關西,一般的認識就是包括京都、大阪、兵庫、奈良、滋賀、和歌山2府4縣,不過也有2府6縣,2府8縣等不同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