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 封 慧
生活中,總會聽到有人說“體內溼氣大”,這在中醫臨床中叫做溼邪,根據其來源不同,可分為外溼和內溼。外溼一般是因為長期久居潮溼的地方,或是受雨淋水引發的,夏季環境中溼度大,所以此時人們特別容易感受溼邪,繼而引發疾病;而內溼則與脾胃的運化功能有關,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很可能會引發內溼,比如長期飲食生冷,或偏好肉食、甜食,都可能會引起人體脾胃功能受損,出現脾虛生溼。溼邪患者通常有四肢乏力、頭痛、脾胃不適、噁心嘔吐、大便黏膩或不成形、舌苔厚膩等表現,這裡推薦四款粥和茶,可有效幫助祛溼。
三仁赤扁豆粥:取薏仁、赤小豆各20克,冬瓜仁10克,白扁豆15克,杏仁5克,加粳米適量,一起煮粥可常服。此方可健脾化溼,對於脾胃虛弱、手腳怕冷、慢性腹瀉、老年慢性咳喘、婦女白帶偏多等都有較好的調養作用。
山藥鱸魚小米粥:取山藥50克,去皮切塊,鱸魚一條洗淨切片,小米適量,鹽、生薑、蔥段,少量胡椒粉,加水煮粥。可健脾、養胃、化溼,適合脾胃虛弱、胃口不好、乏力睏倦、大便黏或者不成形者服用。
藿佩茶:藿香、佩蘭、菊花各6克,一同用水煎服,或代茶飲,可起到清暑化溼、利水除煩的作用。
玫瑰百合飲:玫瑰花、陳皮、百合各6克,一起煎煮,代茶飲,具有疏肝解鬱、行氣化溼的功效。
此外,夏天切莫一味貪涼,適當做一些運動,微微出汗,也可以幫助排出體內的溼氣。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