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毛麗娜
《魷魚遊戲》的爆火讓生存類綜藝再次引發關注,已經沉迷慢綜藝很久的韓國編劇們率先發力:
韓國Kakao Tv宣佈將製作一檔名為《男女生存:分裂的世界》的生存類節目,贏家將帶走1億韓元;MBC則將推出“選修版《魷魚遊戲》”——《極限出道野生偶像》。但手最快的還是MBC和韓國最大影片平臺Wavve ,其聯合制作的《血之遊戲》播出後口碑收視一騎絕塵,已成為年末黑馬。
我們這廂,優愛騰芒也都有在2022年推出生存類綜藝的意思。另外,百度APP搞了一檔名為《決勝21天》的實境博弈實驗節目(也就是生存節目),試圖率先卡位。
目前來看,這輪上線的生存類綜藝都守住了口碑。《血之遊戲》播出一個來月,豆瓣評分高達9.1,在韓國本土討論度也很不錯;《決勝21天》拿下8.0的高分,奈何不夠出圈,且最近2期因所謂“騷操作”有評分下滑趨勢。
對比這兩檔節目,或許我們更能看清生存綜藝應該怎麼做,2022年的生存綜藝千萬別踩這些坑了。
同題作文,哪扣分了
生存綜藝下細分題材眾多,粗略可分為:求生及智鬥兩大類。因《魷魚遊戲》的爆紅,對體力消耗少、主要比拼腦力的智鬥綜藝成為熱門。《血之遊戲》與《決勝21天》也都是智鬥型。
《決勝21天》的製作團隊在這方面也不算門外漢。還記得那檔被稱為“全員修羅場”的直播綜藝《我們15個》嗎,就是出自該團隊之手。
但或許是國內這類節目起步較晚,《決勝21天》嘉賓水平參差不齊,既有個中高手,也有完全狀況外的傻白甜,有人想好好切磋,也有人只想搞小陣營,導致節目頗為割裂。不過這屬於“先天不足”,倒也不能全怪節目組。《血之遊戲》則是豪華陣容,參與嘉賓各個都是智鬥綜藝好手,高手過招把觀眾期待值拉滿。
智鬥節目,群眾戲稱為“撕X大賞”。參考大逃殺模式,即所有參與者最終只能“存活”一人,贏家帶走獎金,輸家一無所有。而為了製造衝突,激化參與者之間的智力battle,誰能存活的選擇權也被交給了參與者們。
“獎金”的存在是個關鍵。大家都是社會人兒,沒人願意莫名其妙露出陰暗面與人鬥智,除非有足夠的利益驅使。
《血之遊戲》的獎金高達3億韓元,而《決勝21天》,大概考慮到國情及審查需要,並沒有“最終大獎”,只是反覆強調博弈水平高低決定你在生活中能走多遠。但也因為沒有最終獎勵的問題,看《決勝21天》,硬糖君總有一種“不知他們在鬥什麼”的割裂感。不拿錢還要一通撕只為學知識?可以,但沒必要。
嘉賓和獎勵尚能甩鍋給外部因素,但節目本身還是體現了國綜與韓綜的差距。
智鬥類節目的推進,嘉賓之間關係的催化,是靠一個又一個遊戲來驅動。既然名為實景博弈綜藝,《決勝21天》的所有遊戲都圍繞“博弈”展開,而遊戲規則頗為複雜,時不時要按個暫停消化一下。
韓綜在這方面則更直接。遊戲規則簡單,即使對智鬥綜藝不甚瞭解的觀眾也能透過直白的規則明白——就是看幾方勢力如何抱團。在觀看過程中,觀眾的注意力就能放在嘉賓如何“鬥”這件事上,而不是總琢磨著“規則是啥意思”。
在淘汰環節的處理上,國綜也略遜一籌。《血之遊戲》的創新後文再詳述,先說《決勝21天》的問題 。前面已經說過,這檔節目中懂得博弈的人並不多,好幾個嘉賓就是單純搞宮心計罷了。可因為上星的問題,這些人性陰暗面又不能都剪進去,看點還是要落回玩遊戲這件事上。
但經過幾輪淘汰,節目中懂博弈的人基本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火樹老師還在兀自支撐。博弈遊戲變全員修羅場,卻又不能在剪輯上過分呈現,導致節目正片越發稀碎,可看性持續下滑。
全員智鬥,如何創新
《血之遊戲》成為黑馬,一方面得益於嘉賓的豪華陣容,10名參賽者中有多名曾出演過其他智鬥節目,且表現亮眼,豁得出去,可看性遠勝菜雞互啄。
另一方面,則在於《血之遊戲》對於智鬥題材的種種微創新。以往的智鬥節目,還總有一層溫情脈脈的面紗,由節目組劃定不能觸犯的規則。而這一次,節目組不要底線了,全員惡人讓節目的不確定性與對抗性進一步加強。
其次是節奏加快了。一般來說,智鬥綜藝會有幾天緩衝期供參賽者們彼此熟悉,而後才是殘酷的內投淘汰。《血之遊戲》第一個小時就有人被投淘汰出局,並帶來了節目中第一個高潮。
參賽選手如以往一樣抵達別墅合宿,就在入住後,節目組表示要投出第一個出局者。大夥雖然嘴上說著太過分,其實暗自打起小算盤互相觀察。有人提議,我們都投自己右手邊的人,這樣一人一票全員安全。
如果按照慣常思維,此時肯定有人暗害他人,趁機清除對手。但真讓觀眾這麼容易猜到節目走向,就不是高手過招了。第一輪大家都信守承諾,填寫了自己右邊的人,結果節目組表示投票作廢,必須有人被投走。
感受智商碾壓的時刻來了。曾參加過其他智鬥節目的崔延勝,因第一輪投票時鋒芒太露擔心自己會被投走;警察小哥許俊英則在危難之時賣了崔歐巴一個好,一句輕飄飄的“我把票投給了看起來最摸不透的人”,讓其他人集火一直沒太說過話的女大學生娜英,崔許兩人就此結盟。
節奏加快,於觀眾而言有了更刺激的爽感。一群人在完全不瞭解對方的情況下選出首個犧牲品,也很容易產生節目亮點。嘉賓的關係也因這種節奏的打亂而進一步被催化。
往下還更殘酷。通常的智鬥節目,淘汰者走了其故事就結束了,但《血之遊戲》打造了獨特的“地下室模式”。
被淘汰的娜英離開別墅後並沒有回家,而是被工作人員帶往地下室,衣服被收走,只能穿節目組提供的“號服”,代幣也被收走,想吃飯就要靠折披薩盒換錢。是不是很像電影《寄生蟲》?
和《寄生蟲》一樣,生活在地下室的娜英能夠聽到來自上層別墅的歡聲笑語,甚至能夠聞到他們吃飯的味道。而自己只能靠折披薩盒,換取維持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連洗澡都不可能。
而上層玩家並不知道地下室還有被淘汰的人,敵明我暗,且地下室玩家可以得到節目組的一些照顧,娜英有機會反殺回去,上演復仇女王歸來的戲碼。
鐐銬起舞,亦有可為
考慮到國情等問題,智鬥綜藝對於國內團隊確實是塊燙手山芋:太過強調人性醜惡,會引來鐵拳;不痛不癢地遊戲,又會淪為小孩過家家沒有可看性。
智鬥節目,“智”與“鬥”同樣重要。更崇尚叢林法則的歐美人,對於“鬥”的需求更高,在東亞觀眾眼中則未免有些吃相難看。早期韓綜與《老大哥》類似,“鬥”的比例大,“智”也多是鬼蜮伎倆小手段。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智”有了更好的表現形式。
首先必須說明,智鬥節目中的“智”不應該是掉書袋,秀智商。如果那樣的話,觀眾幹嘛不去隔壁看《最強大腦》?這裡的“智”,是一種格局、價值觀上的智慧。
其實智鬥節目的嘉賓很容易被觀眾口誅筆伐,畢竟搶獎金的過程中大家使出解數鬥得披頭散髮,儒教思想又最不贊成這種吃相難看的舉動。可奇怪的是,《血之遊戲》中反覆橫跳、把多名男嘉賓玩弄於鼓掌、親手送好幾個人去地下室的女王樸智允,反倒頗受觀眾喜愛。
不僅因為樸姐長得漂亮,也因為樸姐在節目中替女性狠狠地出了一口氣。
節目規則每天淘汰一人,留在地上的九人中,六名男嘉賓自動分為兩個小團體,想爭取三名女生抱團。而樸姐則表示,我就是不喜歡這些男人把女人視作依附的樣子,我想證明這個遊戲女性也可以作為主導。
在大男子主義盛行的韓國,樸姐的話簡直說出了女性心聲:女性的智力不遜於任何一個男人,她可以不依附於男性,成為獨立的強者。而且樸姐說到做到,至少在目前男性未全淘汰的情況下(EP6),樸姐從未對同寢兩個女生下手。
咋樣?是不是在一檔原以為是“宮鬥”的綜藝中品出了點正能量?正能量可不止樸姐的獨立女性宣言,還有地下室的患難與共。
高玩崔延勝,被樸姐算計後慘遭淘汰,成為第二個入住地下室的人。而正是他,制定了一系列地下室法則,並強調了第一個被淘汰的娜英有絕對領導地位,將這些原本可能在地下室裡撕作一團的前對手們,凝聚成了一個整體。這裡也明諷了一把韓國森嚴的等級制度,很是拿捏住了韓國人民的心。
EP6中,地上玩家們外出郊遊,地下室選手通力合作找到了前往地上的路。幾個人大快朵頤之際地上玩家歸來,節目組規定如果地下室選手被地上玩家發現就會徹底淘汰。但在這場逃亡中,原本是對手的他們彼此掩護順利撤退。別管未來這個小聯盟會不會土崩瓦解,至少那一刻硬糖君感受到了啥叫患難見真情。
受早期韓綜影響,國綜也很喜歡在各類節目中加入CP線,包括《決勝21天》。依硬糖君看,也是大可不必。我們觀眾不是沒了CP就活不下去,加入CP線來規避稽核問題,倒不如放點成長線更能邏輯自洽。
《血之遊戲》提供了一份接近滿分的智鬥節目答卷。劇綜本就有許多相通之處,《血之遊戲》中有《魷魚遊戲》和《寄生蟲》的影子,卻又沒完全照搬影視內容。這種對熱門IP的化用能力也值得國綜參考。期待內娛早日拍出自己的“智鬥修羅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