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日本漁業
日本緊鄰世界級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和千島寒流讓日本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1960年,日本漁業總產量再上一個臺階,除去捕鯨業達到了619.2萬噸。十年後,命運再次眷顧日本,北海漁場的沙丁魚瘋狂繁殖,錦上添花的好事,被日本牢牢抓住!
自此日本漁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至1972年,漁業總產量首次突破一千萬噸大關,達到1021萬噸,取代了當時世界第一的秘魯。此後一直高歌猛進,到了1984年,直接幹到了歷史巔峰1281.6萬噸。
從1972年到1991年的20年間,日本綜合漁獲量排名世界第一,小小島國有如此成就,著實令世界各國瞠目結舌!作為曾經的“海產一哥”,即便是現在,其人均海產品佔有量,也長期處於世界領先的水平,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截止2011年,日本人均水產品佔有量一直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包括美國和中國,只在2009年被挪威追平,為55公斤左右。
日本漁業是這樣發展起來的
和很多國家比起來,日本是彈丸之國,從古至今,它都保持著警惕感,可能連睡覺都沒安全感,民族文化中也透露著危機意識,它們一直想擺脫但缺少一個機遇。這種內驅力讓它時刻關注著世界格局的變化,當工業革命傳到耳朵裡時,它感覺機會來了!
19世紀六七十年代,工業革命帶來的成果惠及歐洲各國,而蒸汽機也從陸地應用到海上,蒸汽驅動的遠洋漁船被造了出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一艘艘鋼鐵巨獸來到了日本近海,周遊一番後帶走了大量的海洋動物,日本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不過日本看到更多的是希望,明治維新就此展開,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尤其是打敗清朝水師後,海軍更是亞洲第一,漁業也隨之得到質的發展。尤其是1898年頒佈的《遠洋漁業獎勵法》,以及1908年從歐洲購買的第一艘鋼製拖網漁船。
大阪制鋼所成功複製後,就將其實現了批次化的國產,捕撈效率飛速提高,漁業高速發展。與此同時日本再次走“狗屎運”,趕上了1914年一戰爆發,由於主戰場在歐洲,各個資本主義國家在海上進行了深刻的“反省”,而船隻是衡量實力的重要標準,所以日本被迫“明碼加價”將國內所有的大型漁船都賣給了歐洲列強。高峰期將近有140艘拖網漁船被改造成軍艦,日本也狠狠地發了一筆戰爭財!
雖然水產企業成了軍火商,本國漁業也因缺少漁船而衰落,但錢在兜裡,還怕花不掉嗎?戰後日本也不遺餘力地建造大型拖網漁船,規模也在短時間內快速恢復,甚至超過了之前的水平。
日本的“絕”招
在當時200噸以上,算是大型鋼鐵漁船,而這樣的船越造越多,搞這麼大的規模,肯定不是為了製造國內矛盾,怎麼辦呢?就鼓勵漁民把船開到自家海域之外捕撈,比如:放開了拖網漁船在東經130度以西海域作業,相當於把它們指向了朝鮮和中國!
有了日本政府的支援,成百上千艘鋼鐵漁船紛紛闖入朝鮮周邊海域,在經過一番“搶魚”作業後,發現我國沿海的漁業資源更加豐富,於是就逐漸在我國四大海域大肆掠奪海洋資源,當然這其中也伴隨著侵略戰爭。同時國內過剩的海產品,讓日本將更多的漁獲向周邊國家傾銷,也導致被傾銷國家漁業經濟的崩潰。
比如:1911年,日本人發現了位於渤海的山東龍口漁場,在短時間內就將漁業資源捕撈殆盡;1916年,262艘日本漁船入侵東海的舟山等漁場;1930年代,入侵我國南海及北部灣地區;甚至連長江都不放過,1928年至1931年,大批日本漁船在日本軍艦護衛下大肆捕撈,將捕撈上來的漁業資源供養海軍。
而漁獲物主要以鯛魚,對蝦,小黃魚等高價值魚種為主,同時在我國大連,臺灣、上海和香港等地設立漁業基地和公司,以便漁業捕撈和傾銷貿易,給我國水產帶來巨大的衝擊。掠奪資源不說,還經常屠殺我國漁民。
日本的囂張最明顯的體現是在軍事上,隨著二戰的戰敗,其漁業也隨之衰退,但經過15~20年的發展,遠洋漁業竟然快速恢復了,且超過了戰前水平,尤其是70年代更是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期,最高峰有300~400艘遠洋拖網漁船遊弋在海外,每年拉回來的魚獲在400萬~500萬噸。
當然這些所謂的海外,肯定指日本週邊海域以外的國家,不用猜你也知道還是朝鮮,中國等國家,這就叫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由於這些國家遠洋漁業還沒有發展起來,再加上當時國際上並沒有現在的“專屬經濟區”概念,所以日本在我國近海沿岸5~8公里的海域捕魚,看上去都是非常“合法”的。
而且日本人也比較精明,最“絕”的做法是,先捕撈你沿海海域資源,等撈完了,就往外海擴充套件,到近海再到遠海,而一旦找到了魚群聚集地,就會不惜一切代價一直撈下去,秉承的宗旨就是撈你的魚,讓你無魚可撈!當然它的目光不單單放在亞洲,還遍佈南美洲,澳洲,非洲等地區的漁場。
常年發展遠洋漁業,讓其實力足以和超級大國前蘇聯相提並論,尤其是船隊的續航能力,甚至能一直跟著蘇聯到達南極,在蘇聯發現南極磷蝦資源後,也開始了瘋狂的捕撈,每年產量在5~10萬噸,僅次於蘇聯,關鍵是雞賊的日本在資源勘探等方面少操了很多心思。
最能體現日本難看的吃相是對金槍魚的瘋狂追求,尤其是遊速高達80公里/小時的藍鰭金槍魚,也沒能逃出日本人的手掌心!上世紀60年代之後,日本商人將北美的廉價藍鰭金槍魚運回本國後,全世界有將近八成的藍鰭金槍魚進了日本人的胃。
如今藍鰭金槍魚被稱作刺身之王,2019年每公斤10791美元,價格暴漲了10倍,當年一條魚被拍出3億3千萬日元(2100萬元人民幣)的天價。即便如此也沒能阻擋日本人將其吃到野外資源只剩下幼魚,早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目錄,國際社會也提出了嚴正的抗議,但日本依然要求增加捕撈配額,包括10%的小於30公斤的幼魚。
跌落神壇的漁業
2014年,日本漁業產量為479.3萬噸,和巔峰時期相比已經縮水了近2/3!如今成了全球第三大海產進口國,2019年進口量達250萬噸,進口額為156億美元。是什麼讓日本從魚吃不掉的國家轉變成大量進口呢?跌落神壇的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秘密?
自作孽不可活,日本漁業的衰落完全是咎由自取,二戰中處處樹敵,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絕大多數的漁船被改裝成軍艦,並隨著日本戰敗而沉入海洋中,僅剩35艘殘破的漁船,漁業也被摧毀。
其次就是過度的捕撈,別看它在別的國家周邊撈盡捕絕,對自己也非常狠,尤其是對沙丁魚的無情掠奪,從2016年開始,總產量已經跌破300萬噸,與此同時,日本所使用的漁船裝置也都是巔峰時期遺留下來的,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有專家預測到2050年之前,日本可能面臨“無魚可捕”的境地。
最重要的是,先前日本所使用的“絕”招,現在已經不管用了,因為在1958年~1976年,英國和冰島之間爆發了3次“鱈魚戰爭”,主要是英國搶了冰島家門口的鱈魚資源,最終以冰島獲勝而結束,同時也誕生了離海岸線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並被寫進《聯合國海洋公約》。
所以日本再也不能到別人家門口偷偷搶魚了,沒有了“外援”,自己的專屬經濟區內的漁業資源也在高強度的捕撈下被消耗殆盡。
破罐子破摔
用這個詞來形容它,我覺得比較貼切,早在2018年,日本政府還投資50.4億元用於建設水產基礎設施,同時撥款13億元用於恢復近海漁業資源。直到今年上半年決定將福島核電站汙水排入太平洋,提上議程又被批准,讓世界人們看到日本真的有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原本日本漁業資源比較豐富,管理也比較到位,再加上近些年對一些高附加值魚類的成功養殖,日子還能湊合著過,但如果把120萬噸的核汙水排入太平洋,難道自己也要封喉絕食了嗎?有德國海洋科研機構測算,2個月之內放射性物質就會擴散至太平洋大部分割槽域,3年後美國和加拿大就會被汙染。
所以漁業資源逆天的俄羅斯第一個站出來發狂,其次是以生態資源為標杆的美國和加拿大坐不住了,當然我國也是受害地區之一,也早已做出表態。
同時,就在很多國家提倡環境保護的時候,日本卻反其道而行,提出一定程度允許海水汙濁以提振漁業!嫌東京灣、伊勢灣、瀨戶內海海域內的水質太好,導致水中氮和磷的減少,進一步影響浮游生物及藻類的生長,最終使漁業受到衝擊,所以才有上述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