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德六一七事件發生在1953年6月17日,此次事件是一場東德民主德國人民示威遊行活動。原本是在6月16日,東柏林約300名建築工人抗議國營公司領導提高工作量而不加薪的一次小規模罷工事件,但是後來此次事件由西柏林的美國佔領區廣播電臺(RIAS)播報後,罷工活動迅速發酵,成為全東德城鎮居民的遊行示威。示威者中提出了“實行言論自由”、“撤走一切外國軍隊”、“釋放政治犯”等一系列政治口號。此次事件發生時,東德方面調動人民警察進行鎮壓,鎮壓無果之後,蘇聯駐德國集團軍派出坦克部隊進行上街驅散,最終導致55人死亡,歷史上稱之為東德“六一七”事件。
六一七事件是在民主德國與聯邦德國成立之後發生的第一次民間大規模抵抗運動,其事件發生後,聯邦德國將每年的6月17日定為“德國統一日”,通往西柏林牆的勃蘭登堡門大街被命名為“六月十七日大街”
六一七事件的起因是東德執政黨:統一社會黨選擇優先發展重工業,耗資巨大,加之蘇聯向東德索要高額戰爭賠償,東德政府入不敷出而引發。
一次罷工引發的全國性事件
在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政策提出之後,為了緩解財政危機,統一社會黨取消了很多工人福利,並且延長了工人們的工作時間,希望以此來加快建設的步伐。
1953年5月,東德政府決定提高勞動定額的10%,此決定點燃了東柏林工人心中的不滿。
位於東柏林的弗裡德里西海因醫院的工地上,工人們派出公會代表前往總理格羅提渥的辦公室,提交增加工作定額的抗議書。總理秘書處的工作人員見狀只是寥寥回覆說會把情況反饋上去,並讓工會代表回去等訊息,第二天,工會見總理秘書處並沒有給出明確答覆,而東柏林的本地報紙則刊登出了“增加勞動定額是完全有根據的”新聞。這徹底讓工人們陷入憤怒。
遊行隊伍由醫院工地開始聚集,舉著反對的牌子開始向東德政府辦公大樓前進。遊行隊伍人數越來越多,最終到達政府大樓前時,人數竟然有萬人之多。統一社會黨第一書記烏布利希拒絕前去與遊行隊伍群眾交流,其原因是,當日天氣預報說會有大雨,認為群眾最後會自行散去。
暴力衝突一觸即發,局面逐漸失控
遊行隊伍在見到沒有當局者進行出面表態與協調之後,更加加深了對政府誠意的懷疑,群眾見狀開始開出更多的需求,如:降低國營商店商品價格、提高工人福利待遇、進行全國性自由選舉等政治要求。
遊行隊伍決定發起更大規模的罷工,加上美國駐西德的電臺開始大肆宣傳東柏林的罷工遊行時間,東德的其他地區的工人也陸續加入罷工行列。
6月17日。現場足足聚集了30萬人的罷工隊伍,而政府派出的警察開始對罷工人員進行驅散和鎮壓,暴力衝突頻發,國營商場,廣播電臺都遭到工人的攻擊,整個東柏林開始陷入失控。
烏布利希見狀發現局勢已經失控,決定向蘇聯駐東德集團軍發出援助訊號。
蘇聯介入,局勢穩定
蘇軍在接到烏布利希的求助後,迅速派遣集團軍和坦克方陣開入東柏林,控制當地的交通和通訊裝置,禁止各分散組織的聯絡,封鎖各道路,在多次勸導未果之後,蘇軍開始進行開火鎮壓,最終在1小時以內驅散政府大樓門前的罷工群眾。
鎮壓結束後,蘇軍對東柏林實施了軍事管控,全面實行宵禁制度。除東柏林的其他地區也迅速派遣蘇軍部隊進行軍事管控,東德的局勢得到控制。
六一七事件發生後,東德政府取消了10%的勞動定額,總體上來說是滿足了東德工人福利待遇的訴求和改善,但是其55人的流血衝突在歷史上留下了慘痛的教訓,並且東德的人民對於政治上的訴求並沒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