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座標:北緯25°-49°,西經70°-130°
全稱:美利堅合眾國
故稱:乜泥幹、咩里加、密立根、米利堅
國家格言:我們說謊 我們欺騙 我們偷竊
人口數量:3.33億
疆域面積:937.3萬平方公里
首都:華盛頓
原屬:印第安人聚居地
人均GDP:63420美元(2020)
從年幼的時候起,我們就覺得美國是個特別可親的國家。我們相信,這該不單因為她沒有強佔過中國的土地,她也沒對中國發動過侵略性的戰爭。
更基本地說,中國人對美國的好感,是發源於從美國國民性中發散出來的,民主的風度,博大的心懷……
但是——那隻不過是國內外公知們為我們編織的一件神奇而虛幻的“皇帝的新裝”!
翻看美國200多年的歷史,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民主自由”幾個字,可是細細讀,卻恁只從字縫裡看到兩個字:戰爭。
故事很長,請慢慢看。
戰爭開國
1620年11月,第一批盎格魯撒克遜清教徒乘五月花號帆船駛入新英格蘭地區的普利茅斯港,為了創立一個不同於歐洲的公民自治社會,他們簽訂了一份極為重要的政治性契約——《五月花號公約》,從此奠定了美國的根基。
18世紀中葉,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它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隨著殖民地的不斷擴張,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有了裂痕,開始萌生獨立的念頭。
1773年12月16日,波士頓“自由之子(Sons of Liberty)”所領導的示威者們喬裝成印第安人的模樣潛入商船,將英國東印度公司運來的一整船茶葉傾入波士頓灣,以此反抗英國國會於1773年頒佈的《茶稅法》。史稱“波士頓傾茶事件”。這是美國白人反殖民鬥爭的開端。
很快,英國方面認為這是對殖民當局惡意挑釁,接連出臺了四部“強制法案”,並取消馬塞諸塞的自治地位,封鎖波士頓港。
1774年,來自13州的代表聚集在費城,召開第一次大陸會議,希望能與英國協商解決問題。然而英王喬治三世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於英王,並接受處分。
1775年4月19日,駐波士頓英軍前往列剋星敦,逮捕波士頓“自由之子”領導人塞繆爾·亞當斯等人並摧毀民兵基地康科德的軍械庫,往返途中在萊剋星頓附近遭民兵伏擊,損失286人。萊剋星頓之戰由此揭開美國獨立戰爭序幕。
戰爭初期,英軍主動進攻,採用南北對進、孤立擊破的戰術,一度打得大陸軍狼狽不堪,只能待機破敵、爭取外援。
在大陸軍主力吃力的境況下,塞繆爾·亞當斯向各殖民地民兵發出號召,化被動為主動,圍困波士頓,圍點打援。終於在6月17日,波士頓外圍邦克山大敗馳援英軍,殲敵一千,取得獨立戰爭首捷。
戰爭進入第三年,由於英軍將領威廉·豪未按計劃北上,反而率軍1.8萬南下奪取費城。致英軍另一將領約翰·伯戈因孤軍深入,行至薩拉託加地域時,遭到1.2萬美軍和游擊隊的圍攻,5000英軍被迫於10月17日向美軍投降。
薩拉託加大捷後,本傑明·富蘭克林成功說服了波旁王朝,使得法、美簽訂軍事同盟條約,法國正式承認美國。法國、西班牙、荷蘭在法王路易十六的授意下相繼對英國宣戰,迫使英軍退守紐約。
1778年6月法英開戰,西班牙、荷蘭也於1779年6月對英作戰。年底,英軍攻取佐治亞州首府薩凡納,揭開了在南方發動強大攻勢的序幕。
英軍新任統帥克林頓上任後,利用南部“效忠派”較多和靠近西印度群島的有利條件調兵遣將,決心將英軍主力轉移到南部,企圖對美南部諸州各個擊破,並依託沿海基地和紐約遏制北部。北美大陸軍則力圖與法國陸海軍配合,控制沿海基地,同時積極開展游擊戰,打破英軍計劃。
1780年春,克林頓率領1.4萬英軍對查爾斯頓實施陸、海兩面包圍,迫使林肯部5000餘人投降,並繳獲軍艦4艘,使美軍遭受了整個戰爭中最大的一次損失。事後,克林頓率部回師紐約,留下康沃利斯指揮7000英軍控制南方陸地和沿海。如果照這樣下去,美英形勢將發生大逆轉。
於是,本傑明·富蘭克林再次動身前往歐洲遊說葉卡捷琳娜二世。最終,俄國聯合普魯士、荷蘭、丹麥、瑞典等國組成“武裝中立同盟”,打破英國的海上封鎖。
1781年8月,華盛頓親率法美聯軍秘密南下弗吉尼亞,與此同時,德格拉斯率領的法國艦隊也抵達約克敦城外海面,擊敗了來援英艦,完全控制了戰區制海權。9月28日,1.7萬名法美聯軍從陸海兩面完成了對約克敦的包圍。
在法美聯軍炮火的猛烈轟擊之下,康沃利斯走投無路,於1781年10月17日即伯戈因投降的第四個週年紀念日,請求進行投降談判。
經過八年抗戰,以死傷120萬餘人的代價,美國透過獨立戰爭實現開國。
戰爭開疆
儘管透過淋漓的鮮血換來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建設,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近現代政體,但是美國卻沒有真正踐行民主共和,發展成為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
自建國以來,美國超過92%的時間處於戰爭狀態。自19世紀上半葉開始,對內鎮壓反奴隸制的起義、不斷蠶食本土印第安人領地,對外發動殖民擴張,甚至深入加拿大、墨西哥的領土,給臨近國家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和久久無法彌合的創傷。
1783年9月3日,英美雙方在巴黎簽訂和約《巴黎和約》,確認美國疆界東起大西洋沿岸,西止密西西比河,北接加拿大五大湖區,南至佛羅里達北界。
如果一直維持至今,美國將永遠只是一個大西洋國家,而周邊將可能誕生除加墨之外其他更多北美國家。
1803年,美國用1500萬美元從法國手中購入了路易斯安那,使美國國土面積擴大了一倍。版圖的擴大,勾起了美國的擴張野心,開始了拓疆運動。
“美國命裡註定將擴張到北半球的整個西部。”接任華盛頓的美國總統亞當斯說。美國必須控制整個北美洲大陸的信念後來被稱為美國的昭昭天命。
與此同時,英國以加拿大為基地,支援印第安人與美國政府作戰,特別是西北部的印第安人在肖尼族酋長特庫姆塞的領導下,一直堅定地阻止美國向西擴張。
1812年,美國乘英國正陷於拿破崙戰爭之機,擬定了奪取加拿大的戰略計劃。
1812年6月,美軍發動了三路攻勢,企圖入侵加拿大。英將布羅克率軍於7、8月擊退了美軍的西路進攻,並攻佔了美國西部的幾個重要堡壘。美軍不堪一擊,底特律的2500名守軍不發一槍,便向700名英軍繳械投降。接著,英軍轉到中路。
1812年10月,美將斯蒂芬·範倫塞勒指揮其先頭部隊約3100人渡過尼亞加拉河,在俯瞰安大略的昆斯頓高地峭壁上建立陣地.英軍於10月12日夜以1000軍隊擊潰了3000美軍的進攻,許多美軍士兵還未交火,便四散逃跑,而紐約民兵則袖手旁觀,按兵不動。11月東路美軍的攻勢也因民兵不配合半途而廢。
從1813年初至1814年初,英軍轉守為攻,大批英國海軍趕到北美,控制了制海權。在東海岸,英將羅斯於1813年8月19日率軍4000人在美國東海岸切薩皮克灣登陸,直奔首都華盛頓。
美國集中正規軍和民兵7000人迎擊。但英軍300人的先頭部隊一發起衝鋒,美軍便潰不成軍。麥迪遜總統及政府成員倉皇逃往弗吉尼亞山區。英軍輕而易舉地佔領了華盛頓,為報復當年美軍焚燒多倫多市國會大廈,英軍也放火焚燬了白宮、國會大廈等政府建築。
美國人硬是把侵略戰爭打成了衛國戰爭,白宮都被聯軍燒了。美國從此放棄對加拿大的領土要求。此後,美國人將領土擴張的目光瞄向了墨西哥、西班牙和印第安人的土地。
1819年美國將軍安德魯·傑克遜佔領彭薩科拉,從西班牙人手中奪取了佛羅里達。
1828年,安德魯·傑克遜依靠軍功,贏得美國第7任總統。1830年5月,安德魯·傑克遜透過《印第安人遷移法》,把印第安人遷到密西西比河以西。
這之後,派軍隊把印第安人押送出密西西比河以東地區,殖民事業在這一地區迅速發展。史稱“西進運動”。
印第安人被迫遷徙之路也被稱為印第安人的“血淚之路”。處於萌芽狀態的美洲文明被毀滅,印第安人作為人類幾大人種之一,整體上被基本滅絕。
而美國透過西進運動,從印第安人手中掠奪並收割了北美洲西南部包括今肯塔基、田納西、亞拉巴馬、密蘇里、密西西比、阿肯色、路易斯安那諸州和西北部包括今俄亥俄、印第安納、伊利諾伊、密歇根、威斯康星諸州的殖民開發的土地。
1846年,美國又強迫英國訂約,把美國北部北緯49度的國界線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沿岸,排擠走了這個地區的英國人。
成功收割印第安人的土地,又排擠走英國人,美國人開始信心膨脹,於1845年將殖民擴張的觸角伸向墨西哥。
早在1835年,美國唆使原屬墨西哥的德克薩斯奴隸主發動武裝叛亂,致使德克薩斯單方面從墨西哥宣佈獨立。
1845年11月,波爾克總統又以墨西哥應歸還美國30萬美元債務為要挾,妄圖取得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地區,墨西哥拒絕了美國的無理要求。1846年1月13日,波爾克命令泰勒越過努埃塞斯河,佔領從不屬於德克薩斯的格蘭德河左岸。
1846年5月18日,泰勒率美軍南下佔領馬塔莫斯,5月23日墨西哥向美國宣戰。9月攻佔蒙特雷,11月佔領薩爾蒂約。同年6月卡尼率美軍1700人西進,奪取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
經過17個月的戰爭,1847年9月14日美軍攻入墨西哥城,16日控制全城實行軍事管制。次年1月雙方開始和談。2月2日雙方簽定和約,墨西哥割讓德克薩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
透過這場戰爭,美國奪取了墨西哥50%的土地,約合230萬平方公里,一躍成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國。美國從此獲得在美洲的主宰地位。
到1853年,美國已把它的國境線推進到太平洋沿岸,國土面積達785萬平方公里,比宣佈獨立時的版圖增加7倍多。
此外,美國還繼續向西擴張到與它本土不相毗連的地區。1867年以720萬美元的代價從沙俄購買了阿拉斯加。至此,美國本土的擴張基本完成。
美國曆時90年透過戰爭機器,將宣佈獨立時的版圖擴大到了九倍多。
戰爭開源
19世紀初,美國開始工業化,內戰之後步入成熟階段,從農業國家轉型成了城市化的國家,開始由商業性城市向以大機器工業為基礎的工業城市過渡。
這一時期,本來就已富侵略性的美國更加瘋狂地向外擴張,尋求新的原料產地、商品銷售市場和投資場所,以榨取更多的高額壟斷利潤。
據統計,自1880年首次發動對外軍事幹預以來,截止2017年,美國一共進行了392次對外軍事行動。
1880年,美國假借調停中日關於琉球問題,派遣軍艦進入中國東南海疆,迫使中國在同時面臨沙俄入侵新疆和抗日援琉之際,還要面對美國的炮艦脅迫,最終不得不修訂關於華工赴美問題的不平等條約。
此後,美國又透過吞併夏威夷、美西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美菲戰爭獲得大片海外殖民地和殖民市場。
透過發動戰爭機器,美國嚐到了甜頭。到20世紀初,美國工業生產已躍居世界第一,工業產品佔到世界工業產品總量的1/3,比英德法日四國工業總和還要多。
20世紀20年代前後,全球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美國被捲入大戰漩渦中,並且在世界上嘗試扮演新的角色。
二戰後,隨著軸心國的戰敗、英法實力的衰退,世界演化成兩極世界,美蘇及其各自陣營分別在軍事、政治、經濟、宣傳各方面全面對抗,一如戰時,史稱“冷戰”。
然而,冷戰並未讓美國放棄熱戰。美國分別於1950年和1961年發動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最終均以戰略失敗而告終。
1983年,沉寂了八年的美國,為維護其在加勒比地區的霸權地位,悍然對格瑞那達發動武裝入侵。美軍採用突然襲擊手段,使用了衛星、精確制導武器和現代化的後勤保障裝備等。
而格瑞那達高技術裝備幾乎為零,美軍以很小代價速戰速決,8天內達到戰略目的。為此,美軍嚐到了軍事高技術的甜頭,更加肆無忌憚武力推行其全球戰略。
此後,美國如法炮製,空襲利比亞,發動巴拿馬戰爭、科威特戰爭、賴比瑞亞利刃行動、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干涉索馬利亞,空襲南聯盟,造成各受害國累計11.2萬人死於戰爭,近百萬人淪為難民。
進入21世紀,自911事件後美國以反恐名義,在中東地區捲入戰爭泥潭,並製造了大量國際難民。約有24.1萬阿富汗人在2001年戰爭後被殺,18.3~20.6萬伊拉克平民死於2003年的戰爭後的暴力,逾2.5萬利比亞人喪生於2011年的戰爭,葉門現有約2070萬人需要人道主義援助。
至今,全球仍有3700萬人因美國911事件後發動戰爭而流離失所。中東、北非依然約有五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衝突邊緣。
而美國透過近半個世紀以來持續發動戰爭機器,幾乎壟斷和控制了全球的主要原料產地、主要能源產地、重要的地緣戰略要地以及對商品銷售市場的定價權。
戰爭讓美國賺的盆滿缽滿,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也使美國迷戀於窮兵黷武。
- 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比美國擁有更多的軍火公司?
18539家,保守估計。
- 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比美國擁有更大的軍火銷售市場份額?
61%,比剩餘所有國家總量還多1.5倍。
- 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比美國擁有更多的軍事基地?
5000多個,其中在80個外國和殖民地還維持著大約 750 個海外軍事基地。
戰爭開國,戰爭開疆,戰爭開源!美國勢力範圍從大西洋,一路狂飆直達太平洋;從太平洋又延伸至全球各地。
“吾等盡取神賜之洲以納年年倍增之萬民自由發展之昭昭天命。”這是美國人百年的期許,也由此熱衷於自稱“上帝的選民”,美國是“山巔之國”“應許之地”。
因而,美國將例外轉化為普遍,並向外推廣,反而曾經的例外變成了一種文明,美式價值觀變成了普世價值,而其他與美國相斥的形態、模式則變成了野蠻。
於是乎,美國藉助戰爭機器、貨幣機器、輿論機器對這些所謂“野蠻”進行軍事遏制、經濟封鎖、輿論抹黑,企圖透過極限施壓讓其屈服於美國,受制於美國,服從於美國,以維持永久霸權。
回頭看,美國已經把普世價值玩成了一種新的“封建迷信”,鼓吹著“民主自由”,背後則是維持發戰爭財的剛需,然後以一種“自動駕駛”的模式,撈錢收票,沾沾自喜,以為靠著“民主燈塔”的招牌就可以通吃全世界,而世界早已變了樣。
縱觀美國245年的歷史,美國的設定從來不是“民主的典範”,無論對內對外,民主只是一個噱頭,一件“皇帝的新衣”,“利益立國、美國優先”才是美國的正設定。
因此,戰爭,保持威懾力,展示強大,這件“皇帝的新衣”才不會被“小孩”揭穿,美國才能繼續做她的“天定命運”的美夢,美國夢,中二夢!
好,就寫到這裡。謝謝大家點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