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是有差距的,蔣介石如果在封建做一位君王,那肯定會得心應手。但與毛主席同處一個時代,而且還做了對手,那他的能力就顯得暗淡了許多,失敗是大機率的事。
長征初期,國民黨40萬大軍包圍3萬紅軍,裝備也比紅軍好得多,但硬是讓毛主席突圍成功。四渡赤水,把蔣的部隊耍得團團轉,最後還搞得蔣要“護駕”。
四渡赤水讓蔣介石不得不服自己的對手,他在日記感嘆:“我軍各部遲滯呆笨,被其玩弄欺詐,殊為一生用兵莫大之恥辱。”
蔣的下屬抱怨說:“蔣的嘴,我們的腿”,意思就是說,蔣一開始瞎指揮,我們官兵的兩條腿就要吃苦頭。
後來美國西點軍校把“四渡赤水”列入了教材(還有《論持久戰》)。
“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很多人講述“四渡赤水”喜歡引用這句話,說起四渡赤水,其實毛主席認為它比“三大戰役”更出奇。二戰名將蒙哥馬利曾來華訪問,他對毛主席說:“您指揮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可以與世界上任何偉大的戰役相媲美”。
毛澤東卻說:“三大戰役沒有什麼,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筆啊”!
接下來跟大家講講“四渡赤水”的經彩事件!
一渡赤水
四渡赤水之前,我黨開了一個重要的會議,在會上,凱豐指著毛主席說:你懂什麼馬列主義?你不過就是多讀了幾遍《三國演義》和《孫子兵法》,你就靠這個打仗呀?
在會上依舊有不少人反對毛主席,但更多的是支援毛主席,恢復了毛主席的領導權。
不恢復也不行呀,本來靠著毛主席的指導思想幾次“反圍剿”都成功,但王明等人否定這種游擊戰和集中優勢兵力作戰方式,搞什麼“兩個拳頭打人”、“六路分兵”,最後導致第五次“反圍剿”慘敗,我軍損失慘重,被迫退出了根據地,開始了大規模的戰略轉移,也就是後來人們稱的“長征”。
長征初期,面對重兵追趕,繼續出現軍事上的錯誤指揮,紅軍在湘江戰役繼續遭受到損失慘重,卻沒能擺脫敵軍的圍追堵截,引起廣大幹部和戰士對王明軍事的懷疑和不滿。
在生死攸關時刻,開了個著名的會議——“遵義會議”,初步確立了毛主席在團隊的領導地位,這才有了後來毛主席領導紅軍四渡赤水的經典之戰。
會開完後,還是要面臨嚴峻的挑戰,稍有不慎很有可能會全軍覆滅。國民黨中央軍彙集川、滇、黔、桂等部隊,約40萬軍隊從四面八方過來包圍我方的三萬士兵。
為了擺脫十倍於我的敵人圍堵,達到北渡長江的目的,中央紅軍北進擊潰黔軍佔據了土城。但國民黨也不傻,馬上派人不斷向土城集結,
後與四川軍閥郭勳祺部發生激戰,損失很大,局勢岌岌可危,此時毛主席果斷命令紅軍撤出戰鬥,放棄北渡長江的原計劃,西渡赤水。
這就是一渡赤水!不過第一渡赤水是被迫的選擇,精彩的在後面呢。
二渡赤水
國民黨幾十萬人圍了個空,蔣介石知道後很氣憤,立刻命令各軍隊繼續追擊,想要在扎西地區再來一次合圍紅軍。
紅軍北上還是不可能的,川軍已在長江沿岸重兵佈防,等著紅軍跳進去。而南面有吳奇偉、周渾元兩縱隊和黔軍王家烈部,也由南向北圍擊中央紅軍,再加上向畢節等敵軍,紅軍又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該怎麼辦呢?
毛主席給出了答案:回兵黔北,重回遵義!
這個決策是分析蔣介石與地方軍閥的矛盾得出的辦法。蔣介石正想借這次機會進兵四川、雲南、貴州等,把這些地盤真正統一到自己手裡。而川軍劉湘與滇軍龍雲一直與蔣的關係不是很好,擁兵自重,他們也知道蔣的小九九。所以只要紅軍不進入那裡,他們有很大可能不會幫蔣而犧牲自己的軍隊。
所以當國民黨重兵湧向扎西時,毛主席當機立斷進行二渡赤水,再次回到了黔北。
三渡赤水
紅軍的二渡赤水,再次躲開了國民黨被合圍,蔣介石這次聽到訊息不僅氣憤,而是大怒,堂堂四十萬大軍,有著先進的武器,卻屢次失敗,臉都被丟盡了。
於是蔣介在1935 年 3 月 2 日由漢口飛往重慶,親自策劃新的圍攻紅軍策略。以堡壘推進的戰術作為核心,以“南守北攻”的戰略佈局重兵推進,要一舉殲滅我軍。
而紅軍到了黔北,大部分將領都是選擇打鼓新場作為突破口,王家烈的黔軍在之前已經敗過一次,打他阻力最小。而且鼓新場這個黔北戰略要地和物資集散地,打下可以掃清西進的道路,讓部隊得到補充,誘惑確實很大。
《遵義會議文獻》有記載:“一軍團林、聶發電報給軍委,建議我野戰軍向打鼓新場、三重堰前進,消滅西安寨、新場(打鼓新場)、三重堰之敵”
幾乎所有人都贊同這個策略,但是毛主席堅決地反對。雖然開會時因為少數服從多數而沒有采取毛主席的意見,好在會後晚上,毛主席找到了周總理和朱德討論了很久,最終說服了他們。
《周恩來自述》就記載有:“大家開會都說要打,硬要去攻那個堡壘。只毛澤東一個人說不能打,打又是啃硬的,損失了更不應該,我們應該在運動戰中去消滅敵人嘛。”
毛主席派出一個團佯攻溫水作為吸引力,而把主力放在攻打桐梓,最後取得了“婁山關大捷”。以自身傷亡100餘人為代價,消滅了黔軍600餘人。
這是中央紅軍長征以來的首次大捷,毛主席因此創作出了《憶秦娥.婁山關》這首詞: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血如血。
五天後,中央紅軍消滅敵軍2個師8個團,俘敵3000餘人,再次佔領了遵義。
後雖然打周渾元很吃力,但已達到目的,他只能收縮力量不敢出擊,於是紅軍趁機退到茅臺鎮,利用二渡時留下的船,只較為輕鬆地三渡赤水。
四渡赤水
紅軍在茅臺鎮第三次渡過赤水河,國民黨軍重兵再次向川南集中,毛主席決定,乘敵不備向東進兵,在赤水河東岸等待機會殲敵。
紅軍為了迷惑敵軍,讓他們誤以為我軍要從古藺縣渡過長江,派紅1軍團1個團大張旗鼓向古藺前進,而大部隊悄悄渡過赤水河,也就是第四次去渡赤水河。
第四次過赤水河後,得知蔣介石親自坐鎮貴陽指揮作戰,聲稱"剿匪"在此一舉。
毛主席知道資訊後,指揮部隊趁敵人兵力空虛之際,連夜飛渡烏江,有一種兵鋒直指老蔣所在的貴陽!
敵軍大部分軍隊已被調去了川南,貴陽地區只有兩個團,兵力薄弱。紅軍一路大張旗鼓,經常問經過的人——“到貴陽還有多遠?”“貴陽好打啵?”“裡面有多少兵?”
老蔣才發現自己判斷失誤,急忙調離自己最近的孫渡來救駕。
這正中了毛主席的計謀,孫渡部隊被調出雲南,通往金沙江的道路兵力薄弱。於是紅軍在4月18日渡過北盤江,24日進入雲南,原本由重兵防守的金沙江,已經打開了通道,紅軍順利北上,擺脫了40萬大軍,把原本死局變活了。
四渡赤水是毛主席與蔣介石在軍事上的直接對決,蔣擁有壓倒性的優勢卻失敗了。毛主席化被動為主動,最後以弱勝強。
四渡赤水的成功,彰顯毛主席的軍事才能,這離不開毛主席善於分析敵人的性格和心裡,以及敵人的矛盾。而且還離不開情報工作,面對團隊的排斥到指揮權的掌握,這需要耐心等待和說服能力。還有要臨危不亂,快速根據局勢做出反應,要有指揮軍隊的才能。
把歷史中的假途伐虢、聲東擊西、擒賊擒王、暗度陳倉、金蟬脫殼、調虎離山等謀略運用得爐火純青,也活用了《孫子兵法》。
在四渡赤水之中,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改寫歷史。而毛主席已高超的軍事才能把死局變活,保留了火種,可以說是再次挽救了黨與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