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納帕海出現了5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鳥類,首次出現了蓑羽鶴以及灰鶴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5種。5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鳥類同時在場,場面壯觀,實屬罕見。
納帕海自然保護區位於香格里拉市,距城區8公里,海拔3266米,三面環山,是季節性天然湖泊,由一系列淡水池塘、沼澤組成,湖泊積水面積660平方公里。
一隻黑頸鶴跳起來踩了另一隻,右邊的黑頸鶴狂叫怒視立即制止。楊學飛 攝
每年的春秋季節,大量候鳥沿著橫斷山脈和河谷遷徙,納帕海在我國西部這條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上,成為候鳥的一個主要棲息地。隨著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當地對野生動物的保護,鳥類食物鏈的豐富,成就了到納帕海越冬的鳥種越來越多,鳥種保護級別高。當地攝影人雪域扎西和王石寶介紹,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納帕海越冬的黑頸鶴60多隻,今年超過300只;金雕去年只有1只,今年見到3只;白尾海雕今年見到4只;草原雕有7只。今年在一個觀察點,就能把這5個鳥種觀察到,這是過去沒有出現的情況。
金雕、白尾海雕、草原雕,它們的共同點是性情兇猛,形態雄偉,羽色華麗,行為敏捷,都是彪悍的猛禽,鳥中之王,出沒詭異,孤傲不羈,名聲顯赫;各有形神,個性鮮明。在山脊上,3種雕交替出現,張開翅膀,盤旋於藍天下,隨著氣流忽上忽下,飄忽不定,時而相互追逐翻滾打鬥,時而扶搖直上,時而俯衝到樹林草地獵殺動物,場面野性十足,緊張激烈,極具觀賞性。
金雕不單有鋒利的喙、爪,巨大的翅膀也是有力的武器,捕食雪雞、鴨等大型的鳥類和岩羊、藏原羚、藏狐等中小型獸類,飛行時速300公里,被它盯住的獵物很難逃脫。金雕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白尾海雕,尾羽呈白色而得名。主要捕食魚、野鴨、天鵝、雉雞等。它可以連續40多天不進食,站在樹上幾個小時不動,白色的尾羽開展後像把扇子純潔美麗。白尾海雕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草原雕,體形較大,頭小而突出,兩翼較長,捕食主要以野兔、旱獺、鳥類、蛇等為主,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與以上3種雕不同的是黑頸鶴和黑鸛。鶴類是個古老的物種,起源距今四五千萬年前。現在全球一共有15種鶴,我國有9種,黑頸鶴是其中的鳥種,是全球發現最晚的一種鶴,是世界上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類,為大型涉禽,成鳥體長120釐米左右,體重6千克左右,全身灰白色,頸、腿都長,直立時亭亭玉立,優雅、端莊;頭頂裸露面板略呈紅色,陽光下鮮豔,虹膜黃色,嘴角灰色帶有點綠至嘴尖黃色增多,腳黑色,尾羽黑色蓬蓬鬆鬆象紮了一團毛線,眼後和眼下方有一小塊白色和灰白色斑外,頭的其餘部分和頸的上部約2/3為黑色,所稱黑頸鶴。食物以青稞、蕎、洋芋、草根等為主。《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和國際鳥類紅皮書把黑頸鶴定為全球急需拯救的鳥類。從上世紀80年代起,黑頸鶴年年來納帕海越冬,數量逐年增加。
黑鸛體態優美,體色鮮明,機警靈敏。大型涉禽,成鳥體長100釐米左右。黑鸛不是全黑的,從頭到尾的以及背部、雙翅為黑色,下胸、腹部和尾下為白色,嘴和腿為紅色,全身構成了簡單明快的色調,陽光下泛起油亮的金屬色。以食魚為主,也食蛇、蛙等動物。黑鸛是白俄羅斯國鳥。黑鸛數量稀少,已被《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為瀕危物種。
納帕海還出現了蓑羽鶴、灰鶴、白尾鷂、白腹鷂、高山兀鷲,這5種鳥都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其中蓑羽鶴在納帕海是首次出現;還有紅翅旋壁雀、大白鷺、小白鷺、斑頭雁、斑嘴鴨、赤麻鴨等。
雲南網通訊員 楊學飛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