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說脾胃為後天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四君子湯、參苓白朮散、補中益氣湯和歸脾湯都是常用的健脾名方,但它們之間又有什麼區別你知道嗎?
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藥物組成簡單,主要由人參、白朮、茯苓和甘草四位藥材組成,是健脾的基礎方。其中人參甘溫質潤,能補五臟之元氣;白朮甘溫健脾,能補五臟之母氣;茯苓甘溫而潔,能補五臟之清氣;甘草甘溫而平,能調五臟愆和之氣。四藥皆甘溫,甘得中之味,溫得中之氣,猶如不偏不倚之君子也,所以叫它四君子湯。具有健脾化溼,消食除脹,止痛止嘔止瀉的作用,由於藥物組成少,功效偏弱,適用於脾虛痰溼之輕症。現代常用四君子湯治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腸易激綜合徵、慢性肝炎等消化系統疾病,亦用於治療泌尿系統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
參苓白朮散
參苓白朮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人參、茯苓、白朮、白扁豆、陳皮、山藥、甘草、蓮子、砂仁、薏苡仁、大棗和桔梗組成。具有補脾胃,益肺氣的作用,其中蓮子益氣止渴,助心,止痢; 山藥補中,益氣力,長肌肉; 薏苡仁下氣,利腸胃,消水腫,令人能食; 白扁豆和中下氣,療霍亂吐痢不止; 砂仁療虛勞冷洩,宿食不消,腹中虛痛,下氣; 陳皮主脾不能消谷,氣衝胸中,吐逆,霍亂; 桔梗主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溫中消谷; 大棗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諸藥聯合,健脾化溼,補中益氣,可療納少、嘔吐、腹瀉、腹脹、腹痛、乏力、心悸、咳喘。由於方中淡滲利溼的藥物較多,所以健脾化溼效果較四君子湯要強且不熱不燥,適用於脾虛痰溼證較重的人,適合長期服用。
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湯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所創立,由人參、黃芪、白朮、陳皮、當歸、升麻、柴胡和甘草組成。補中益氣湯為脾胃氣虛,身熱多汗而設,脾虛土弱則金受火刑,衛氣弱,表現為身熱自汗,脈大而重按無力,方中諸藥皆有除熱的作用。主治脾胃虛弱、中氣下陷。症見食少腹脹、體倦乏力、動輒氣喘、身熱有汗、頭痛惡寒、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症。對於少氣乏力、飲食無味、舌淡苔白、脈虛者;脾胃氣虛、身熱多汗或素體氣虛、久熱不愈,以及氣虛外感、身熱不退者,亦可酌情使用。
歸脾湯
歸脾湯由白朮、當歸、茯苓、黃芪、遠志、龍眼肉、酸棗仁、人參、木香和甘草組成。具有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之功效。飲食太飽的話容易傷脾,脾傷氣血就會出現問題,面色黃,沒有力氣,喜歡躺下,不想動,歸脾湯就比較適合。另外,思慮過多,勞傷心脾,出現失眠健忘的人也比較適合歸脾湯。
參、芪、苓、術、甘草,都是味甘的藥物,所以可以用來補脾。虛則補其母,龍眼肉、酸棗仁、遠志,所以養心而補母。脾氣喜快,故用木香,並且木香還有理氣醒脾的作用。脾苦亡血,故用當歸。歸脾湯適用於心脾兩虛和脾不統血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面色萎黃,頭昏頭暈,肢倦乏力,食慾不振,崩漏便血。與參苓白朮散相比,歸脾湯化溼功效不強,與補中益氣湯相比,歸脾湯的除熱功效偏弱。
看到這裡你清楚這幾個常用的補脾名方的區別了嗎?
如需用藥或想要了解更多用藥知識的話,請諮詢醫生或藥師,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也歡迎大家關注我,每天收穫健康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