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野釣來說,無論是水庫還是野河,選擇作釣的釣點,就是要找到兩種狀態發生變化的位置,也就是它們的結合處。這些位置往往容易藏魚,是理想的野釣釣點。
這種狀態的變化有很多種,到底是要尋找哪些變化呢?主要有四種狀態變化,對野生水域的魚類影響較大。選擇釣位的過程,就是找到這些變化結合處的過程。
磨刀不誤砍柴工,花點時間找到這四種結合處,只要作釣水深與目標魚種、季節天氣相適應,魚獲就有了基本的保證。如果這些位置釣不到魚,其它位置更釣不到。
直與彎的結合處
無論是哪個野生水域,其水體的岸邊往往是有曲有直,有些地方岸邊直挺挺的,有些地方岸邊彎彎曲曲的,選擇釣點就要選擇水體岸線較直和彎曲的結合處附近。
從具體的位置來說,鏵尖、洄灣等凸出或者凹進水體的部位,就屬於這種岸線直與彎的結合處。類似還有河流的拐彎處、分岔處,水庫的入水口等等,也都是一些比較理想的釣點。
這些水體岸線直與彎的結合處,往往有大量魚類食物的沉積,魚兒每到此處,往往會停留一段時間,正是魚兒覓食和棲息的理想場所。在此處作釣,中魚的機率自然會更大一些。
寬與窄的結合處
野生的水域,水面有寬有窄,寬的地方水面大,水溫比較穩定,水體一般較深,大魚往往在此棲息;窄的地方往往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魚道,是魚兒巡遊、覓食經常光顧的場所。
選擇野釣釣位,就應該尋找這種寬水面與窄水面的結合處附近。具體來說,水庫的入水口,隔岸相望的兩個鏵尖,或者連線兩個大水面的咽喉水道等,就是這種結合處,釣位選在寬窄結合水深合適的位置。
對於垂釣來說,這些位置優勢比較明顯。一方面離水域的中心線較近,可以釣得相對較遠,容易遇到大的魚群;另一方面就是處在大水面的邊緣,往往能夠釣到大水面出來巡遊覓食的大魚,釣獲個體較大。
深與淺的結合處
一般來說,水體越往中心去越深,越到岸邊就越淺。但野生水域的水底,並不是完全平滑的,而是起起伏伏,有高有低,離岸邊相同的距離,水深的深淺也會有明顯的差異。
選擇野釣釣位,就要找到水體深淺的結合處,哪怕只差10釐米也好;如果水體深淺是明顯分界的,那就是我們常說的坎位了。坎位好釣魚,尤其是水深適宜,離岸較遠的坎位更好,這個大家都是知道的。
這種深淺結合處,最容易藏魚,一是這裡有大量的、各種魚類食物的沉積,就像是魚兒的餐廳;二是此處隱蔽性好,安全性高,對魚來說進可食、退可藏,就像呆在士兵的戰壕裡。
動與靜的結合處
野生的水域,水平如鏡的時候比較少,往往多少會有一些風浪。即使是3級以下的微風,也會在水面上激起一層層波紋;如果風力稍大,定會出現一些部位水流較急,而一些部位水流較為較緩的情況。
這些流水與靜水、急流與緩流的結合處,往往都是非常好的釣點。具體來說,洄灣的灣口,鏵尖與洄灣的連線處,以及河流拐角的附近,都是這種水體動靜的結合部位,也是非常好的野釣釣點。
這些位置,同樣有魚類食物的大量沉積,也是魚兒做片刻停留的休息區域,魚的數量比較多,而且呆的時間比較長,在此作釣往往魚獲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