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學習問答 5.如何理解中國共產黨產生的歷史背景?
《決議》指出:“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
第一,拯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復興成為最迫切的任務。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偉大的民族,創造了綿延5000多年的燦爛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透過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迫使清政府割地賠款,在中國攫取許多重要特權,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束縛著中國。封建統治腐敗,代表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利益的清政府,日益成為外國資本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成為一個賣國的、腐朽無能的、扼殺中國生機的政權。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成為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拯救民族危亡,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成為中國人民的迫切任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
第二,中國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領救亡運動,迫切需要新的組織凝聚革命力量。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吶喊,進行了可歌可泣的鬥爭。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接連而起,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但都因沒有找到科學的理論、正確的道路和可依靠的社會力量而以失敗告終。1911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但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辛亥革命後,中國嘗試過君主立憲制、帝制復辟、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形式,各種政治勢力及其代表人物紛紛登場,都沒能找到正確答案,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仍然沒有改變。歷史呼喚著真正能夠帶領中華民族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偉大復興使命的承擔者。
第三,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十月革命發出的反對帝國主義的號召,使飽受帝國主義列強欺凌的中國人民感同身受,這就推動先進的中國人傾向於社會主義,推動他們瞭解指導十月革命的馬克思主義學說。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出現了一批贊成俄國十月革命道路、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
第四,中國工人階級成為一支日益重要的新興社會力量。在中國的思想界發生劇烈變化的同時,中國社會結構也悄然發生深刻變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主要帝國主義國家忙於在歐洲戰場廝殺,暫時放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得到比較迅速的發展,中國工人階級的力量進一步壯大起來。五四運動前產業工人已達200萬人左右,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中國工人階級除了具有與最先進的經濟形式相聯絡、富於組織性紀律性、沒有私人佔有的生產資料等基本優點,還具有堅決而徹底的革命性等突出優點,在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必然成為革命最基本的動力。中國先進分子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積極投身群眾鬥爭實踐,開始同工人建立聯絡,就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
第五,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和科學,在中國社會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運動前後,中國先進分子從巴黎和會所給予的實際教訓中,認識到帝國主義列強聯合壓迫中國人民的實質,這是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傳播的直接原因。五四運動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作了思想上幹部上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