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各種特殊環境,古遺址中很多古代食物能被儲存下來,雖然歷經千年,我們還是能透過各種技術手段查出這些美食裡的“貓膩”。看看下面這些美食吧,饞了嗎!!!
1.喇家遺址的“麵條”
年代:距今約4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
地點:青海省喇家遺址V區小廣場東南角的F20號房址
描述:該房址內東北部有倒扣在地上的陶碗,揭開陶碗,碗內沉積物在地面形成一個碗形圓臺,圓臺頂上發現彎曲狀的淺黃色麵條,粗細均勻,直徑不足0.5釐米,長度約50釐米。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麵條。
喇家遺址 a:存有面條的陶碗位於房址的東北角。b:開啟之前在原位上倒扣的陶碗。c:位於圓臺體頂部的麵條。
等等,作為吃貨,我最關心的是,這麵條到底是用什麼面做的!
想知道麵條遺物的原材料,其實就是搞明白它的“母源植物”,在植物考古學上有種快捷的方法——植矽體分析法。
一些高等植物能大口地吸收地下水中的可溶性二氧化矽(咕咚~咕咚~),在植物細胞內形成含水的二氧化矽顆粒,這就是植矽體。
但是,不同的植物細胞內所含植矽體的大小、形狀等是不一樣的。根據這個原理,我們就能檢測出喇家麵條的成分。
經檢測,喇家麵條中“粟植矽體”佔95%以上,也就是說,喇家人是用把小米磨成面,製作小米麵條!
2.馬王堆漢墓的“蓮藕湯”
年代:距今約2100年的西漢早期
地點: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一號漢墓
描述: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出土了一件盛儲食物的器具——雲紋漆鼎,這件鼎有25釐米高,容積大概有4.3升,考古學家揭開頂蓋,看到鼎內竟然盛有湯和近10片蓮藕片,明顯是一鼎西漢的蓮藕湯!
怪事發生了,當雲紋漆鼎被挪到墓外時,鼎內蓮藕片消失大半,等雲紋漆鼎被運至博物館時,鼎內蓮藕片全都“不翼而飛”。由於事出突然,只留下黑白照片,學者們無法得知蓮藕片消失的確切原因。
有些專家認為,其實大家當時被騙了,當時發現的已經不是蓮藕片了,經過了兩千多年,蓮藕片內部的纖維早就腐蝕、消失,人們看到的就是蓮藕的空殼子,就像掏幹了內臟的“標本”。這些蓮藕出土以後氧化作用加劇,加上搬運的震盪,空殼立即“崩塌”,溶在“湯水”裡。
額,沒了就算了,我也不敢嘗......
3.西安棗園漢墓的“古酒”
地點:陝西省西安市北郊文景路棗園工地一座西漢早期的大型墓
年代:距今約2200年~2100年的西漢早期
描述:該墓中發現一座大型鳳鳥紋青銅鍾(古代酒器,作用類似現代的酒杯),鍾內盛有26斤重的綠色液體,為西漢時期的古酒。
由於長期埋藏、密封在地下,銅錫合金製成的青銅器與酒水進行了一場跨越千年的“親密接觸”,青銅器中的金屬離子們肆無忌憚地在酒裡“遊蕩”,造就了古酒的翠綠,這不難解釋。
吃貨......哦不,酒鬼肯定直往肚子裡咽口水,啊,兩千多年前的美酒,秒殺七十年茅臺啊,這酒能不能喝啊?你自己心裡沒點數嗎?
第一,乙醇是具有揮發性的,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時光,古酒中的乙醇含量已經相當少了,因此失去了飲用價值。
第二,前面我們說了,兩千年的時間,青銅器和酒親密接觸,酒裡有大量的重金屬離子,比如銅離子,會損害人體健康。
第三,可能還有其他對人體有害的有機物,比如乙醛。而且水合銅離子本身是藍色,呈現綠色說明酒中還加入了能防腐作用的含有氯離子的物質。
綜上,您還是喝您的七十年茅臺吧!但是戒酒更健康!
4.蘇貝希遺址的“奶製品”
地點:新疆吐魯番地區鄯善縣蘇貝希遺址 3 號墓地
時間:公元前 3 ~5 世紀
描述:該墓內發現一個編號為 M27:9的陶缽,陶缽內發現有塊狀的黑色殘留物,該殘留物的質地十分堅硬。
新疆吐魯番地區一年大部分時間為乾燥少雨的氣候,這種環境是古代蛋白質類有機遺物的“溫床”,像皮革呀、毛織品呀,都可以在這種環境下相對完好地儲存下來。
在這種氣候條件下,奶製品中的蛋白質也非常有可能儲存下來。另外,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早在秦漢時期新疆地區先民就已開始以奶和乳酪為食。因此,專家大膽推測,這黑色殘留物有沒有可能是奶製品?
果真,試驗結果顯示,該黑色殘留物中含有少量的牛酪蛋白,牛酪蛋屬於為牛奶的特異性蛋白。這就說明該殘留物在製作的過程中摻入了牛奶。因此,我們大致可以推測,這黑色塊狀的古代殘留物為牛奶製品或牛奶摻雜物。
進而表明,當秦始皇一統六國或是劉邦項羽楚漢爭霸的時候,吐魯番地區的先民就可能已經在“嘬牛奶”了,簡直不要太幸福!
參考文獻:
青海喇家遺址出土4000年前面條的成分分析與複製.呂厚遠等《科學通報》2015年第8期
馬王堆漢墓研究質疑——“藕片消失”推斷千年無大震不科學.肖和平等《防災博覽》2003年第3期
西安棗園西漢早期墓葬出土古酒中菌害分析.馮健等《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第6期
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在古代牛奶殘留物檢測中的應用.洪川等《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1年第1期
《考古學概論》(第二版)考古學概論編寫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